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药学期刊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CDR的特点及成因。[结论]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认识,针对其常见的原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53例ADR中,轻度不良反应者占73.58%,中度不良反应者占20.75%,重度不良反应者占5.67%.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并非无毒无害,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医院使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1年医院使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根据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客观情况,并充分结合我院的实际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进行深人的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应充分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必将大幅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0例,分析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发病年龄阶段为>60岁(21.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46例(76.7%)发生在用药当天,31例(51.7%)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涉及6类,其中理血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45.0%)。共累及6个系统,其中以皮肤附件与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均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50例(83.3%)治愈、10例(16.7%)好转,无后遗症与死亡病例。结论:为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合理用药、加强预防与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五四一总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接受中药注射剂患者共200例,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不良反应用药类型主要包括清热类、化瘀活血类、开窍类和安神类;涉及系统包含消化系统、皮肤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药西药化的进程,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参考文献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多发的原因、配伍禁忌及合理应用等方面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其发生的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1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涉及系统与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中男性发病86例(52.12%),女性发病79例(47.88%);ADR的临床表现以用药部位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其次是炎琥宁注射液;80例(48.48%)ADR发生的时间≤24 h。结论: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ADR,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ADR预防和监测工作,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TCMI)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随着其应用的发展,不良反应也日益被关注。有关TCMI不良反应报道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安全性,TCMI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TCMI及其安全性,为TCMI寻找符合时代精神、切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目前中药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分析TCMI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对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和TCMI的上市后的再评价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TCMI质量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其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0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体重、家族史、既往史、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国内文献及说明书记载、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54例报告中涉及38种中药注射剂,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8.1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0.7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41.24%),中药注射剂用于循环系统疾病产生的不良反应最高(21.7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31.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5.83%);涉及1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陆小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62-64
目的分析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各3个月中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归档病例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疗程以及有无混合配伍等方面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采用PDCA的模式对临床科室进行干预。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后,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及苦黄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分别从干预前的35.71%、50%和67.65%提升到两次干预后的79.17%、91.3%和91.49%。结论采用PDCA的模式,通过药学干预对于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原因,规避中药制剂输液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方法观察15例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输注药物的种类、患者的处理及转归,寻找对策。结果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药物配伍和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引起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了解中药制剂的特性、配伍禁忌和患者的一般情况,采取有效对策,可以有效避免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