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中药血清药理学概念最初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4年正式提出[1],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其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笔者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1 技术方法的规范化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学技术方法的规范化研究主要包括中药血清的制备方案与药理(效)作用的评价方法两个主要方面。 含药血清制备技术的规范化是研究的基础,其中包括供体(实验动物)的选择、供体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天数)、含药血清的采取时间,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及灭活处理的影响,含药血清的去蛋白处理等。 1.1 血清供体的选择要求 在血清药理…  相似文献   

2.
中药含药血清作为干预手段在中药药理研究体外实验中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科学、严谨、标准的实验设计方案贯穿于整个中药含药血清制备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血清中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活性等,对于模拟中药在体内真实药理活动过程至关重要,也是中药及复方体外实验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基于课题组在进行中药复方养营活血汤含药血清制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文献及制备方法,对中药含药血清制备进行详细的梳理,并提出一些见解,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夏卿  冯小辉 《河南中医》2014,(3):456-457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结果: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能较准确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实验研究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霖  张云  汪受传 《山西中医》2006,22(1):51-52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体外实验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是实验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文献报道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是多样的,此实验中同样看到高浓度血清对细胞毒性作用,并就体外实验含药血清添加量的确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中药药效作用的一种体外实验方法 ,对成分复杂的中药及粗提物制剂的药理实验提供了正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引起了医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含药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 ,从而排除了体内各种因素对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的影响 ,其科学性、可行性使中药药理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可对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目前血清药理研究的成果及水平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实验报道越来越多。血清药理学实验的步骤很多 ,在许多重要环节上如处理不当 ,可使实验结果表现出假阳性或假阴性 ,…  相似文献   

6.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制备含药血清的给药方案、药物血清灭活与否及其与中药粗制剂作用比较时剂量和浓度的一致性等问题,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可以扩大给药途径与方法,以及中药“血浆”药理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血清药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体外细胞实验是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一种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过程中筛选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步骤。中药含药血清若稀释太过,或浓度太大,均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最佳中药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也可以减少后续实验分组数量,减少操作失误,因此筛选最佳干预血清体积分数对于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体外细胞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筛选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从中药灌胃剂量、采血时间、血清稀释程度3个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进而总结出最佳含药血清体积分数的筛选方法,为中药药效机理研究提供指导方向。筛选方法主要有“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冻干粉干预法”“血清模拟西药体积分数梯度法”“纯血清干预法”。前2种筛选方法是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为常用的方式,以上筛选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体外培养HUVEC内皮细胞系为出发点,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体外实验方法,对黄芪甲苷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学实验研究,综合评价该含药血清对受损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的几个问题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中药或中药复方按一定剂量给动物灌胃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的血液并分离得到其血清,以含药血清作为药物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机制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就该方法学在动物选择、给药方案、含药血清的处理等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现有中药体外药理学研究方法:含药血清法、含药脑脊液法和含药肠吸收液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自优缺点,为更可靠的中药体外药理学研究新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针对含药肠吸收液法提出了改进思路与方法——含药肝孵育液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为中药体外药理学实验方法的探索提供借鉴,促进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研究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彝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彝医预防医学的起源,彝医预防医学的内容:天人相应顺应变化;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饮酒有度;避忌病邪,杜绝传染源;推算“衰年”、“禁日”预防疾病等。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启军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1-393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二者必然有相通、甚至有相同之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要找到中医、西医和其他现代科学之间的共同语言,使两种医学体系共同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