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允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6-8
简要叙述了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分类,病理生理和临床症状以及形成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重点叙述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的处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510080)张育君急性心肌梗塞疼痛缓解后24小时再出现的心绞痛称为梗塞后心绞痛(PMIA),是部分病例剩余心肌缺血表现。一般临床上1周内有12%发生PMIA,12个月有22%~25%。PMIA发...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是指在原发性梗塞性疼痛缓解后又出现的心绞痛。多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作24小时以后出现的心绞痛。有些学者认为PMIA要伴有暂短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依靠临床表现就能诊断。由于AMI后心绞痛病人的再发梗塞率较高,1年死亡率可达17%—50%,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为此本文就PMIA的发病机理,治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IA)是心肌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近期死亡率可达17%~50%。本文回顾性分析4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以探讨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机理、促发因素和预后。 1 临床资料 49例AMI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AMI后常规心电图监测1周,此后若必要随时予以监测。每次PIA发作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疼痛时间>30分钟者及时复查心肌酶。若4周内心肌酶等再次升高,症状和心电图符合AMI诊断标准者定为早期再梗塞。 相似文献
6.
简要叙述了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分类、病理生理和临床症状以及形成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重点叙述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病人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1992至1993年在日本松户市立病院研修期间对58例急性AMI发病6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观察所见。其中6例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5例进行了ergonovine诱发试验,4例阳性,其中2例为ST段上升并伴随完全冠状动脉狭窄。作者认为,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的AMI病人,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存活患者的回顾,分析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以防止梗塞延展或再梗塞,降低AMI的死亡率。结果显示:2周内PIA的发生率为29.4%,有Q波梗塞这PIA的发生率27.4%,无Q波梗塞IA发生率50%,心功能Ⅰ ̄Ⅱ级者PIA发生率25.4%,Ⅲ ̄Ⅳ级者PIA发生率55.6%。前壁梗塞者PIA发生率23.8%,下壁梗塞者PIA发生率20%,前、 相似文献
9.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正常冠脉的急性心肌梗塞6例。结合文献认为,冠脉痉挛可能是重要启动因素,精神和体力负荷可诱发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或导致缺氧高凝血小板聚集、冠脉内皮损伤,形成血栓而生AMI。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及心绞痛发病时间带探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岳增为,岳红梅心肌梗塞及心绞痛的发病常有一定规律性。为了探讨其容易发病的时间带,我们对1991~1994年收治的752例患者从时间生物医学角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53...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所引起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现象早有认识。其中关于“真心痛”近似心肌梗塞时休克的症状,“厥心痛”或“胸痹”近似心绞痛。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标本虚实之分,本将对本病如何连用辨证论治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QT间期延长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但对QT间期昼夜变化规律,特别是夜间QTc间期延长文献报道不多。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QTc的昼夜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心肌梗塞组:根据病史、心电图、心向量及心肌酶谱等检查,诊断心肌梗塞48例,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5±6.24岁;其中AMI13例,OMI35例。心绞痛组:40岁以上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典型心绞痛表现,并有心电图缺血改变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88岁±7.24岁。正常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栓治疗中突发心肌梗塞3例赵丽敏张路平谷新顺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1991~1994年,应用国产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其中3例于静滴尿激酶30分钟后发作剧烈心绞痛,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梗塞前心绞痛对心肌梗塞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 5 6例梗塞前有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 AMI患者梗塞面积、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我院 1996 - 0 8~ 2 0 0 2 - 0 2收治 AMI患者 118例分为两组 :甲组 :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史 5 6例 ,其中男 4 0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6 3.3岁。乙组 :梗塞前无心绞痛发作史 ,其中男4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6 5 .4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 ,临床治疗原则基本相同。1.2 诊断标准 所收集病例均符合 1979年 WHO AMI诊断标准。住院接受常规治疗 ,个别病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3 观察指标 …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继而血栓形成 ,致冠脉完全或次全闭塞。近几年来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广泛开展 ,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日见增多。国外有学者据此提出心梗正常冠脉综合征(MINC)的概念[1] ,笔者近年临床上观察到部分年轻患者相似临床表现 ,结合文献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4例AMI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AMI诊断标准 ,即典型心前区疼痛超过 30分钟 ,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 ,CK MB超过正常值 2倍以上而确诊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下面将 4例患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右冠脉闭塞与左室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田泽君,汪家瑞,叶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53)RightCoronaryArteryOeclusionversus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Complicat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CSA)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化标志物,加深对冠脉痉挛性心绞痛的认识。方法对比15例CSA患者和18例SAP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及生化标志物。结果 CSA组患者年龄显著小于SAP组患者(P〈0.05),其余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患者胸痛多发生于静息或夜间。CSA组和SAP组中有意义的狭窄患者分别为10例(66.7%)和18例(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血运重建者(包括支架植入及CABG)分别为7例(46.7%)和16例(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更多发生于有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CSA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0.05),两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SAP相比,CSA常发生于年龄较轻的吸烟患者,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CSA患者胸痛多发生与静息或夜间。CSA组有较低的合并冠脉狭窄比例及较低的接受血运重建比例。CSA更多发生于有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炎症可能是CS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在病程中出现的左室肥厚(LVH),不仅是心脏动力学负荷增重的反应,更是心脏受累的表现.随着LVH的发展致心血管病的猝死率明显增高.为此本文为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从1987~1991年对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与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之间的发病关系,以及持久参加运动锻炼者进行了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 ,陆续有冠脉心肌桥的报告 ,但因为临床少见 ,其发病机理及临床处置仍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报告 1例以安静时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冠脉心肌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女 ,5 4岁 ,退休干部。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 8年 ,加重 3h” ,于 2 0 0 2年 6月 2 9日 0 :15入院。患者于 1994年 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 ,呈隐痛样 ,不伴放散痛及出汗 ,持续约 10min可自行缓解 ,之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 ,性质同前 ,发作时间不固定 ,多数为平静休息时发作 ,持续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 ,均可自行缓解 ,含化硝酸甘油亦可…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血栓形成时抗血栓疗法郑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200433)AntithrombusTherapyofIntracoronaryArteryThrombosisinUnstableAnginaZhengX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