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脏破裂的临床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邓开叔北京医院邓开伯心脏破裂(cardiacrupture,CR)是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严重并发症,亦是其重要死因[2]。由于CR引发的急进重笃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导...  相似文献   

2.
胎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进展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郑春华综述刘豫阳审校自从Winsbeg在1972年首次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脏以来[1],超声心动图(简称ECHO)已广泛应用于胎儿心血管系统的检查。胎儿彩色多普勒E-CHO已成为监护高危妊娠...  相似文献   

3.
急诊ICU的基本循环系统监护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急诊科许萍,杨涵铭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最常用的监护为心电图、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心脏功能等。心电图监护(ECG)ICU的基本治疗目的是保障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国外文献有关麻醉对心脏的作用以及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护士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报道,以提高我国护理界,特别是PACU护士对麻醉后心血管急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心脏监护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已引起医学界、生物医学工程界、医用物理学界高度重视。本刊在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研究中心的协助下,于本期特辟“心脏监护”专栏,发表全国第二届心脏监护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及部分与会交流的学术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国外文献有关麻醉对心脏的作用以及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护士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报道,以提高我国护理界,特别是PACU护士对麻醉后心血管急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42例危重病人心跳骤停使用DiascopeTraveler(DT)与Cardio-AidMC+(CAMC)进行监护、除颤、行体外无创心脏起搏E-NCP,并与45例常规使用旧式除颤器进行抢救对比,显示DT与CAMC联合应用对抢救危重心跳骤停患者是...  相似文献   

8.
心脏术后患者常规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留观1~3d,在此期间,气管插管吸痰、咳嗽、理疗等大多数活动都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一项研究表明,有71%的心脏术后患者感觉疼痛。  相似文献   

9.
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84-1585
传统的心电监护技术是通过电极将监护仪器与病人相连,不管病人病情是否有必要绝对卧床,医生一旦确定其有接受心电监护的必要,他们就得卧床休息,直到医嘱解除其监护为止。因此,其虽然能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但是也限制了病人的活动,使其在忍受身躯疾病的同时,也遭受“被囚禁”的心理折磨。心脏无线遥感监测是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实施对心脏病人的远距离监控,既能确保医护人员实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又方便病人活动,使其能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完成既定的医疗护理计划。据陈守强等[1]报道,心脏遥感监测(心脏远程监护)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卫生投入。目前,这一高科技技术在国外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心血管内科和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同时已被运用于家庭监护、社区监护等领域。在我国,则主要用于各ICU。笔者曾经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进修两年,亲身参与了对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病人的护理,感受到高科技技术在为病人病情提供实时监测和医疗救助、护理指导的同时,也为临床医护人员带来了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笔者以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为例,介绍心脏无线遥感监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1...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最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魏新  刘喜梅 《护理研究》2006,20(12):3163-3164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也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监护技术日益提高,间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已列为常规手术.虽然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护理难度大,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九三年六月九日至十三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心脏监护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全国各基层医院已正在逐步建立心脏监护病房或开展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检测工作,积累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次会议对监护仪器和监护方法及技术的交流论文占6%(10篇),但在讨论中,许多代表对仪器的应用甚感兴趣。分别表达了对国产床边监护仪床边遥测监护的临床价值和意义。除心脏监护仪器的临床应用外,心脏监护技术和心血管信息检测及处理技术,亦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CCU病室“监护综合征”的护理55000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黄美玲我院CCU病室1985年至1990年共收治25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其进行观察和心理分析,发现80%以上患者在进入CCU监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称之谓"监护期综合征"。一、临床...  相似文献   

14.
Holter监护技术评估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编者按在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研究中心协作下,本刊再次出版“心脏监护”专栏,发表国内外著名专家潘家谱教授《HOlter监护技术评估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等论著,以飨读者。潘家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  相似文献   

15.
医护人员中开展ACLS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心脏生命支持 (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orACLS)是美国心脏协会在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 citationorCPR)的基础上设置的另一着重于提高心肺骤停患者生存率的课程。适用于从事急诊、监护、心内科工作的医生及护士。我院自 1994年起将此培训用于全院的医生、护士 ,并向全国推广。已举办了 10余期学习班 ,院内已培训了2 0 0余名医护人员 ,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课程设置的背景及意义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严重药物中毒、各种意外事故如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的紧急救治和术后的监护措施。方法:根据致伤原因和病人就诊时伤情,对22例穿透性心脏损伤的患者采用如下急救和监护措施: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开胸心脏按压,尽快手术修补心脏伤口,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呼衰和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脑损害和后遗症。结果:22例中死亡7例(31.8%),救治成功15例(68.2%)。结论:积极快速抢救和术后严密监护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三维超声成像作为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课题,已成为超声界所关注的热门。三维超声成像基本可分为两大类:观察心脏活动的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和观察非活动脏器的静态三维超声成像。近半年,作者应用德国TOMTEC作者单位:215001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苏州超声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护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50例,监护组患者地后5h内或开颅术后行硬膜外ICP监护,同时行CPP监测;对照组未行ICP、CPP监护。结果:监护组治疗前后ICP、CPP的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监护组8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1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19.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腔内条索状结构的检出与临床意义的探讨邓中秋,司琴1988年4月至1989年12月在861例UCG检查中,对各房室腔内显示的条索状结构(BS)344例作一粗浅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861例受检者均为临床拟诊为各类型心脏病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价值。方法 选择两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监护组:对65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和CP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非监护组:65例病情相似的患者按常规治疗,不做ICP监测和CPP监测。结果 监护组65例在治疗前ICP均增高。56例CPP降低;ICP和CPP数值高低与治疗效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监护组死亡率12.3%,非监护组20%,监护组人均甘露醇用量、电解质紊乱及少尿型肾衰发生率均低于非监护组。结论 ICP和CPP监护在颅内血肿救治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脱水剂用量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