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临床观察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组采用培哚普利4~8mg/d,把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丹红注射液3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共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长效硝苯地平30~60mg/d,把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胞二磷胆碱0.25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共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hs-CRP的测定及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9.45±9.1和3.25±9.1(P<0.01);联合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9±2.45)mg/L和(20.89±1.79)mg/L(P<0.01)。结论:应用培哚普利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体内CRP水平的升高,也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明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9,(4):210-2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I)42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O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中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反应蛋白 (CRP)这个古老项目的新认识、新理论及用途在概述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预测非冠心病 (CHD)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研究 ,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 (Hs CRP)与传统CHD危险因素的关系和检测应用前景几方面进行扼要综述。Hs CRP与传统检测方法不同的是检测正常范围低水平的CRP微小变化 ,它不仅可能是一种轻度慢性全身性炎症的标志物 ,而且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可以增强预测预后和治疗的能力 ,hs CRP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与传统危险因素有关的生化指标或其他新发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体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4 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黄芪注射液 30m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个月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抽血测定C反应蛋白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IgG、IgA明显增高 ,而血清C3 降低 ;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体液免疫指标恢复正常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体液免疫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对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病理损伤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30例,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程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对10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治疗组52例,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对照组52例,治疗后观察一般症状及体征、心电图、血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丹红注身于液是治疗冠心病较为理想的中成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陆东升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6):18-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变化的临床观察。方法:符合冠心病合并商脂血症患者58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ml,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及TC、TG及肝肾功能。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CRP、TC、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CRP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能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干预治疗,评价干预效果。方法336例患者分为3组,无冠心病组55例、心绞痛组153例、心肌梗死组128例。记录其临床特征、血清hs—CRP、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hs-CRP异常升高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300mg/d)和辛伐他汀(40mg/d)治疗2周。结果治疗前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无冠心病组;超重、吸烟、血脂异常、心肌酶升高的患者hs-CRP水平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hs-CRP水平相关(P〈0.05)。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治疗2周,心绞痛、心肌梗死组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与超重、吸烟、血脂紊乱、心肌酶升高、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冠心病(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促炎作用,而且和CHD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我院CHD患者CRP浓度的测定,探讨其对CHD患并的影响及对其预后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CHD患才100例.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男70例,女30例,年龄56.8±10.7岁,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均除外合并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炎、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及肝病等。同时选择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NCHD).男28例,女12例,年龄54.9±11.4岁。各级间性别、年龄、合并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收集各组数据,统计分析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与C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改善凝血功能,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明显增高。结论CRP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的血浆C-RP浓度,在CHD中,单支病变16例,双支以上病变24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结果:CHD组C-R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明显升高(P<0.05),双支以上病变组C-R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RP浓度与冠心病(CHD)和冠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前代谢因素、行为因素及凝血系统的改变被更多地认为是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病,斑块的炎症反应在硬化栓塞的起初和进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1]。C反应蛋白(CRP)是低水平炎症的敏感标志物,本文观察了673例研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137例冠心病患者和78例健康者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和发作心肌梗死的患者之间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检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前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9-19,21
目的 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9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20.9±6.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8mg/L,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它是冠心病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并且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进行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6,7(4):305-306
随着高敏感检测技术的使用,对C反应蛋白(CRP)的使用赋予了新的用途和意义。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已普遍认识到,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低浓度的CRP的检测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CRP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局限性做了简要的综述。从中可见,CRP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缺血心电图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且该药物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组(除30-39岁和40-49岁组外)血脂、hsCRP和危险系数均有显著差异,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危险系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冠脉造影阳性组间危险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危险系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健康男女间的危险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危险系数评估标准整合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因-血浆脂蛋白和外在表现-hsCRP两方面的实验数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变化及发生冠心病的实际危险性,消除了冠心病发病危险性评估的性别差异,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