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用医技杂志》2017,(4)
目的探讨献血前快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7 4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干式化学法对献血患者实施初次筛查,随后采用生化分析仪器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查,并比较两者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7 400例无偿献血中5 000例患者进行初次筛查,2 400例未进行初次筛查,初次筛查患者ALT复查检测阳性率为99.50%,未初筛患者中ALT复查检测阳性率为95.20%,2组患者ALT复查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式化学法和生化分析仪检查的患者其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患者献血前实施快速测定ALT能极大地减少采血后血清中ALT不合格率,该方法即节约成本又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5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时,发现当浓度>30000(μmol/s)L时,该仪器所打印出的报告却显示正常。我们通过对不同浓度的丙氨酸转氨酶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延迟时间的确定是造成高浓度丙氨酸转氨酶漏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乳糜血标本的丙氨酸转氨酶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献血者在献血前食用大量脂类食品,被人体吸收后,在血液中能形成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乳糜微粒,造成乳糜血.在血站的各项血液检验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最易受乳糜程度的影响.根据我们观察,因血标本乳糜导致ALT检测失败的标本约占标本总数的0.2%~0.5%.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这些标本对应的全血和成分血将会因乳糜而被报废.由于乳糜血仍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1],我们采用吸管吸取油脂层下的血浆方法对乳糜血标本进行检测,以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尿酸(UA)检测对2型糖尿病(T 2DM)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湘潭市江麓医院的80例T 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监测法对ALT、U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ALT及UA水平分别为(21.32±2.86)U/L及(256.82±65.72)μmol/L,均明显低于T 2DM组[分别为(32.34±5.55)U/L及(331.26±79.3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与UA检测在T 2DM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作用机制尚待更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移酶(ALT)工作中,有时会碰到仪器报警,同时可以观察到酶反应曲线不正常,测定值低,出现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值相对较高不相符合的现象,经处理后再测AIJT值却很高,大都超过试剂所规定的线性范围,为此选取其中15例典型患者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妥善处理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与各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12月在我院体检及门诊就诊的209例ALT升高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09例ALT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指标为ALT,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共筛查12362份标本,ALT升高者209例,异常率为1.69%。观察组、对照组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72%,8.61%。观察组抗-HAV IgM、HBsAg、抗-HCV、抗-HEV IgM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是P〈0.05)。ALT异常者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55.50%。结论 ALT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rshrase)的活力测定.对于肝脏病诊断及病情观察均有一定意义。我们自1992年应用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有关理论,以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即速率法)测定丙氨酸转酶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该法具有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中毒的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在患者入院的第1日、第3日和第7日分别检测血液中WBC、N、ALT和AST;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门诊采血一次,检测项目与方法同疾病组。结果:入院第1日,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第3日、第7日中度中毒组的血液N和重度中毒组的血液WBC、N、ALT及AST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入院第1日血液N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WBC、N、ALT和AST的改变,对判断中毒程度、了解机体损害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TL)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10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B超体检结果为依据,随机抽取178例脂肪肝检出者和178例非脂肪肝受检者进行对照,同时空腹抽血进行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并且丙氨酸转氨酶男性较女性显著增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大都伴有高血脂,且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化学发光自显影技术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可检出15.60pg辣根过氧化物酶;在甲型肝炎病毒和人IgM的免疫测定中,检出限分别为1:128(滴度)和6.4×104(人标准血清稀释倍数),较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比色法灵敏4~8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结果,并探讨胆红素对两种测定方法的影响。方法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非黄疸标本和黄疸标本,对测定结果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高度相关,有很好的可比性(P<0.05),但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的测定结果比肌氨酸氧化酶法高。两种方法测定肌酐结果有恒定偏倚,且预期偏倚随肌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用黄疸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比较,肌氨酸氧化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结果仍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用粉剂总胆红素标准品作为干扰物发现胆红素对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肌酐值均有正干扰,而换Beckman总胆红素标准液则得出结果为两种方法均不受胆红素的影响。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非黄疸血清肌酐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因其方法原理和仪器不同,肌酐测定需建立不同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3.
MTT法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采用MTT法评价清热消炎复方制剂体外抗柯萨奇病毒 (CVB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效果。方法 :待正常细胞长成单层 ,用病毒感染 ,培养一定时间后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出现细胞病变 (CPE)时间的不同 ,加入一定量的MTT液 ,然后测定OD570 值 ,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 :MTT法较光镜CPE法更为客观 ,能以OD值变化反映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程度 ,从而获得实验结果 ,且便于统计学处理。结论 :MTT法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WST-1细胞增殖试剂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W ST-1试剂评价姜黄素(curcum in,CU)和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两种植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CU和I3C,CU的终浓度分别为1.7×10-3、8.5×10-3、42.5×10-3g/m l,I3C的终浓度分别为3.0×10-3、15.0×10-3、45.0×10-3g/m l。继续培养48h后每组各取6孔加入一定量的W ST-1试剂,然后测定OD570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1,每组再各取6孔,加入5g/L结晶紫罗兰染色3m in后,加入10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测定OD588值。结果W ST-1法能以OD值变化反映天然活性成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仲裁法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W ST-1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和药物抗肿瘤作用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酚和氯酚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根据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判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酚和氯酚氧化耦合反应属于乒乓双双反应机制。阐明了H2O2抑制机理,测定了酶反应中H2O2抑制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测定不同底物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比较了取代基数目及取代位置对酶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瑞香素缓释片中瑞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色谱柱为Agela Venu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溶液(45∶55),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3 nm,进样量10μl。结果瑞香素在5~4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为0.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瑞香素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B细胞激活因子水平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并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自行建立BlyS血清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8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0例干燥综合征(SS)]、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血清BlyS水平的ELISA检测法且重复性较好,8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23±1.42)ng/ml,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3.40±0.79)ng/ml,40例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19±0.88)ng/ml.与正常人相比,风湿性疾病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BlyS血清水平升高则不明显.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风湿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