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山市两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中山市两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法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筛选出CRAB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CRAB中的耐药基因并测序确认;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技术对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33株为CRAB,其余2株对16种抗菌药物全敏感。33株CRAB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45.4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33株CRAB均携带OXA-51基因,未检测到IMP和VIM基因。35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8个PFGE带型;分为A-F 6个聚类型别,A型(9/35,25.7%)和B型(22/35,62.9%)为主要流行克隆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医院内存在不同克隆株播散以及同一克隆株在医院间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院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分离自该院临床送检感染标本的335株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ACB)非重复菌株,采用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分析鉴定到种,比较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CR方法检测3种细菌OXA-51基因,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335株ACB包括皮特不动杆菌18株,医院不动杆菌23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84株,其他不动杆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分离患者间ICU入住率、侵入性操作情况、肺部感染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均未见OXA-51基因扩增阳性,284株鲍曼不动杆菌OXA-51基因PCR检测均阳性。RAPD技术将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分为4个不同的克隆,同源性分析显示,克隆A和克隆F分别为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的流行株。结论 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应被视为与鲍曼不动杆菌不同的临床菌株而区分对待,OXA-51基因扩增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快速鉴定。应加强对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绍兴市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6年绍兴市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60株。微量稀释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PFGE分型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9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为62.4%,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PCR检出6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OXA-23型和OXA-51型。PFGE分型均为同一型别。结论绍兴市中心医院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为OXA-23型和OXA-51型,为同一来源,考虑为医院感染所致,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该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临床分布。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4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8株),检测其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以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科室分布。结果88例患者在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前未曾使用过替加环素。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4.55%)对替加环素耐药,分别为10、31、33和87号菌株。PFGE结果显示,31、33和87号菌株同一基因型,同源性高,分布于医院3个不同的独立病区;31号菌株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33号菌株在急诊ICU检出,虽在不同科室检出,但在检出前患者有转科情况,曾同时期住胃肠外科和急诊ICU;87号菌株在神经外科ICU检出,此患者从未转科,检出时间距31、33号菌株检出晚7~8个月。10号菌株于急诊ICU检出,该患者未曾转科。结论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率低,检出菌株大部分具有同源性,不同病区可能存在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对53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C型15株,分别分离自重症中心、心胸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整形外科、干部病房心内科、创伤手外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儿科ICU、放疗科和血液科;E型和N型各4株,J型3株,O型、Q型和S型各2株,其余均为1株。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不同时期分离出了不同基因型菌株。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C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同一患者存在不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9种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对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adeABC、ade IJK、ade FGH外排泵基因分布广泛,在敏感菌株中的存在率也很高;PFGE分型结果显示,1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主要以流行克隆A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克隆播散是MDRAB的主要传播方式,携带ade B、ade J等多种外排泵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79-383
目的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布情况及亲缘进化关系,明确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酶切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反映菌株间的同源性分布情况;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反映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经过数据共享及比较,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通过PFGE技术将30株(其中3株菌无PFGE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为4个脉冲群,其中脉冲群A为主要流行克隆;经MLST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流行克隆为ST208,且得到一个新的序列型。结论经PFGE和MLST分析,均得到了一个主要流行克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要流行株ST208与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克隆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 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和静脉全血,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及血液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均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2号患者的呼吸机外管道、3号患者床单元表面处均检出嗜水气单胞菌,且药敏试验结果与1号患者所在病区水池台面检出的嗜水气单胞菌一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接触隔离等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嗜水气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可能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特性、主要流行克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为更好地防控CRAB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32株非重复CRAB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检测,结晶紫染色法检测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CRAB克隆多态性。结果 32株CRAB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低(68.6%),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8%。PFGE同源性结果显示,32株CRAB可分为9个(A~I型)不同克隆型,每个克隆型包括1~9株,主要的流行克隆型是A型(9株)和E型(7株)。32株CRAB中,14株(43.8%)有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均为弱阳性;各克隆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36,P=0.659)。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但产膜菌与非产膜菌两组间仅庆大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9,P0.05)。结论该院CRAB存在以A型和E型为主的不同克隆型传播,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能提高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2018年1—2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ICU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ICU短时间内10例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B08、C08、A02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一疑似克隆株;C09、B09、A03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另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输液泵、床头桌、床栏、输液塔、护理桌、监护仪、手消架、设备塔、床尾手摇、医务人员随身用品的标本中检出了类似的AB克隆株,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于3月5日从环境及医务人员手的标本中未再分离出耐药AB。结论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可导致其在医院环境长期存在,耐药性和致病性增强,以及感染反复发生。生物被膜形成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多种机制调控。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感染防治提供方法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造成的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2017年某院综合ICU住院患者中发生MDRO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MDRO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与耐药菌种类,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MDRO医院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住院日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2016—2017年综合ICU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为7.5%,2017年低于2016年(4.5%vs 10.7%)。MDRO医院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非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分别占50.0%、16.9%及10.8%。主要MDRO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分别占42.9%、24.8%和24.0%。MDRO感染者较非感染者住院日数延长26.0d,住院总费用增加116 147.0元(均P0.001)。CRPA感染患者的住院日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结论综合ICU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可增加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MDRO感染防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5所医院2016—2021年血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状况。方法 应用WHONET 5.6和SPSS 24.0软件对2016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省血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河北省血标本共检出1 739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男女比例为1.7∶1。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数量位居第一(769株,占44.2%),其对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5%;门急诊分离株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65%,耐药率仅次于重症医学科,位居第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由2016年的55.9%上升至2019年的69.6%,在随后的两年中下降了9.0%,截至2021年检出率为60.6%,6年间CRAB检出率累积增加了4.7%。除米诺环素、多粘菌素B以外,不同年龄组患者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成人患者(≥15岁)血培养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新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每1例病例组患者配对2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47%(29/1 973),例次发病率为1.57%(31/1 973)。入院至感染时长为(17.86±16.51)d,入ICU至感染时长为(7.34±9.12)d。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74.19%)。病例组的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高于对照组,而治愈比例低于对照组。该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在9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的比率超过75%。病例组共有27例(93.10%)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其他细菌8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9株(71.95%);10例次(34.48%)患者分离出真菌13株。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高,入住ICU时间长,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高,血红蛋白低,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纤支镜、血液净化治疗、输血、化学治疗、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糖肽类的比例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年龄大、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使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需加强监测和防控。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较重,同时该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共40株CRAB,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40株CRAB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左右,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9%(未包括中介)。耐药基因ADC检出率为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OXA-51(36株,90.0%)、qacE△1-sull(32株,80.0%),未检测出KPC基因。每株CRAB菌株检出2~8种耐药基因,以检出6种耐药基因的菌株最多(15株,37.5%);检出的耐药基因组合中,以同时检出ADC+OXA-23+OXA-51基因最多(29株,72.5%),其次为ADC+intl1+qacE△1-sull基因(26株,65.0%)、ADC+qacE△1-sull+ant(3″)-Ⅰ基因(19株,47.5%),11株(27.5%)同时检出ADC+ant(3″)-Ⅰ+aac(3)-Ⅰ基因。PFGE同源性检测分出19种不同型别,每种型别1~9株不等,其中A5型有9株,A18型有8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结论 该院CRAB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OXA-23和OXA-51两种基因最有可能是引起该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不同病区存在CRAB医院感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