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外/红光局部照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综合康复干预,包括良肢位摆放、主动及被动训练、向心性缠绕、冰水刺激、运动意念训练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红外/红光局部照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其患侧上肢水肿评分[分别为(1.77±0.54)分、(2.65±0.82分)]、疼痛评分[分别为(1.69±0.49)分、(2.49±0.71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2.11±3.85)分、(19.98±2.72)分]及BI评分[分别为(76.11±3.99)分、(73.23±4.6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红外光或红光局部照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水肿及疼痛病情,促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及肿胀评分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及缓激肽(BK)含量。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SHS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肢体FMA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GRP、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SP及BK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经颅超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及患肢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患者还给予经颅超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侧上肢水肿评分[分别为(1.9±0.5)分、(2.8±0.8)分]、疼痛评分[分别为(1.6±0.4)分、(2.5±0.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3.1±3.4)分、(19.7±2.7)分]及BI评分[分别为(7.3±4.1)分、(70.5±4.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经颅超声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SHS患者患肢水肿及疼痛程度,促进患肢功能及ADL能力改善,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后SHS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联合视觉运动想象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电刺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运动想象治疗,共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及MBI评分分别为(48.52±4.27)分和(76.21±7.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9.25±3.48)分和(56.38±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V及LB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联合视觉运动想象训...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4周对患侧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训练后患肢疼痛、水肿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上肢综合功能评定计分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结论 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对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早期运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及单纯手部水肿(simple hand oedema,SHE)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3-01/2004-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6例脑卒中患随机分成两组,在相同护理和基本康复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患早期予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3个月内SHS及SHE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SHS和SHE的发生率24%(17/70);对照组发生率42%(35/76),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1)。结论 早期运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患SHS和SH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向心性缠手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向心性缠手治疗.干预前后采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出现的并发症,发病率12.5%-61.0%,单纯手部水肿(simple hand edema,SHE)的发病率更是可高达82.8%。肩部及手部的剧烈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而迄今为止并无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所以有效的预防措施变得迫切起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有促进肌肉收缩、恢复肌泵作用的功效,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对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PD吞咽障碍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仅给予Mendelsohn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34%)显著高于对照组(6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呛咳、误吸和肺炎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8.515、9.109、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可显著改善PD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先柄  张江容 《现代康复》1999,3(8):946-947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采用牵引并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1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并比较不同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3年2月14日发表的关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4.0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1 310例患者。与单纯常规康复疗法相比,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功能评分(MD=8.17, 95%CI 6.90~9.45, P <0.001)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D=11.80,95%CI10.18~13.42,P<0.001),降低视觉模拟评分(MD=-1.68,95%CI-2.03~-1.32, P <0.001)和水肿评分(MD=-0.98, 95%CI-1.18~-0.79, P <0.001)。改善上肢功能方面的最优排序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89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体位摆放、主被动活动和TENS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方案每次维持24 h,5次(5 d)为1疗程,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FM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2.9±0.8)分和(77.8±4.6)mL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和TENS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SHS I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和温度刺激促进训练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温度刺激促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3及4周时,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第3及4周时的SSA评分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时SSA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压力温度刺激促进训练较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更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康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卒中后面瘫(FPS)的临床疗效,探索卒中后面瘫的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的56例FPS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常规对照组(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0d、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House-Brackmann,MHBN),同时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2组治疗前MHBN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0d、治疗后1个月MHBN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80.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期FPS能明显提高疗效,为FPS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膀胱功能干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测定2组膀胱残余尿量、记录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5d后,2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5%,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潴留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 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双上肢ROI温度差值[(0.43±0.24)℃]、FMA-UE评分[(38.76±5.13)分]、VAS评分[(2.88±1.34)分]、肿胀程度[(29.76±8.42)ml]改善较为优异(P<0.05)。 结论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抑制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选取24例腹部手术后PG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及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照组则服用促胃动力药-莫沙比利,患者于自觉疗效满意后停止治疗,但治疗时间最长不超过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量变化情况,并对2组患者治疗次数、痊愈率及有效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胃液减少量、临床痊愈率及治疗次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联合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腹部手术后PGS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莫沙比利)治疗,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痊愈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