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10年健康体检人群贫血的变化情况,为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方法,将2005~2014年体检人群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分成六组(≤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比较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2005年体检人群贫血检出率1.05%,至2014年增至1.88%(χ2=125.156,P<0.001),患者均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分类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最多,其次是正细胞性贫血。这两年检测数据均发现,男性随年龄增大,贫血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女性随年龄增大,贫血检出率也同样增加,但至更年期前后(40-49岁)达最高,之后明显下降,老年人组(≥60岁)降至与男性相近。各年龄组2014年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2005年同组水平,除50~59组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体检人群近10年来贫血患者明显增加。贫血是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贫血严重的应及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安徽省蚌埠地区2017-2019年在该院体检的人群进行贫血调查,以期为贫血的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在该院进行体检的315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对各组贫血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1533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贫血患者999例,检出率为3.17%,其中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21年度健康体检的疾病谱。方法 选取自2021年1—12月在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5 572例参加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胸部CT、腹部B超等检查项目,分析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本组35 572例受检者中,存在异常指标34 988例(98.36%),未发现任何异常的健康者584例(1.64%)。本组35 572例受检者异常检出率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脂肪肝(44.98%)、高血压(18.78%)、肥胖症(17.40%)、肝囊肿(12.66%)及胆囊息肉(12.05%)。年龄<45岁受检者在脂肪肝、肥胖症以及胆囊息肉的患病比例高于45~59岁和年龄≥60岁的受检者,年龄45~59岁受检者在高血压和肝囊肿中的患病比例高于年龄<45岁和年龄≥60岁的受检者。结论 某三甲医院2021年度健康体检中,脂肪肝、高血压、肥胖症、肝囊肿及胆囊息肉发病率较高,针对不同年龄层疾病谱特点,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便利抽签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来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压脉带时间为3 min时,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明显高于0 min时的水平,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0 min时的水平(P<0.05);标本放置时间为6 h时,WBC水平明显高于0 h时的水平,而RBC和PLT水平明显低于0 h时的水平(P<0.05);标本保存方式为室温时,WBC水平与冷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PLT和HGB水平与冷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采血RBC、WBC和HG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采血,而PLT明显低于静脉采血(P<0.05)。结论压脉带使用时间、血液采集部位、保存方式以及保存时间均会对血常规检查产生显著影响,应在实际操作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贾真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84-185
健康体检是指对一般的健康个体进行医疗评估与辅助检查并作出医疗诊断的过程,主要明确是否存在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康体检在各地广泛开展。为了解健康查体人群的体检结论及健康情况,我科护士对600名来院体检人员进行了调查并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马龙县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县1554名离退休职工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统计各性别、年龄组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 马龙县离退休职工常见慢性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脂肪肝、高血压、慢性胃炎等,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患病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病在马龙县退休职工的分布不尽相同,应采用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俞静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71-3871
我们对2010-01-2011-06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3041例,进行糖代谢异常分析,了解该人群精代谢异常流行情况,为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资料3 041例为我市10余家单位的职工,其中男1 731例,女1 310例,年龄23~60(42.75±5.80)岁.受检者体检前均无明确糖尿病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者516例.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即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OGTT2h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即空腹血糖≥5.6 mmol/L且<7.0 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高血压病在企业员工中的发病情况,使高血压防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方法对2009年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 220例某汽车制造企业员工高血压病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4 220例体检者中,男16 504例,女7 716例;年龄21~60岁,平均(34.2±14.1)岁。参加体检的该企业职工高血压检出率11.71%,且在各年龄段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对企业员工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了解本地干部职工患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2106名受检者在我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资料专人汇总。结果 高脂血症、HBsAg携带、脂肪肝、胆道结石、高血压为这些人群中患病较高的前五位。结论 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还可以早期发现患病的危险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血常规结果,以提出针对性健康管理对策。方法 于2022年10—12月安排平湖市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7名医院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其中男性37名,女性80名;根据年龄分组,35~40岁组24例,40~49岁组46例,50~60岁组42例,>60岁组5例。检测所有人员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 男性职工的RBC、Hb、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职工,PLT水平明显低于女性职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BC(×1012/L):4.93±0.48比4.39±0.29,Hb(g/L):151.95±14.36比130.24±10.75,WBC(×109/L):6.54±1.72比5.75±1.47,PLT(×109/L):217.32±47.42比241.74±63.47,均P<0.05]。女性职工的RBC降低率、Hb升高率均明显低于男性职工,PLT升高率明显高于男性职工,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常规检查结果。方法对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26 336例健康体检者贫血检出率为3.44%,其中男女贫血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12%和5.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检出率为3.58%,男女白细胞减少检出率分别0.97%和5.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检出率为9.04%,男女血小板减少检出率分别为9.01%和9.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检出率分别为2.21%和1.4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血常规检查可简便、快速、有效地筛查出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等疾病,为预防和及时临床治疗提供早期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晓丹 《护理学报》2005,12(6):58-59
探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共240名健康体检在体检中心接受了健康教育,疗法包括针对体检前、个人体检和团体体检等特点,采用主动介绍、发放健康指南和观看多媒体等多途径教育方法,让体检在体检前,后填写调查表。结果显示:体检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知晓率有了显的提高,体检综合满意度大于98.6%。经体检后住院6名,保健治疗2名,体检人群未发生一起漏诊或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湛江市某钢铁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尿常规检查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湛江市某钢铁企业2019至2020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职工的检查结果,对其中尿常规检查异常职工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职工患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征并探讨防治对策.结...  相似文献   

14.
护理质量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发挥计算机优势,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网络化体检系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结果体检中心的护理管理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率。结论建立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体系,是做好体检中心护理工作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妇女在不同妊娠期常用贫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0~35岁健康妊娠期妇女360例作为研究组,并按孕周分为妊娠早、中、晚期,同时选取符合标准的非妊娠健康妇女1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收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根据本研究建立的RBC、Hb、HCT参考值范围如下,非妊娠期妇女RBC:(3.99~5.09)×10~(12)/L;Hb:120.66~150.26g/L;HCT:0.364~0.446。妊娠早期RBC:(3.57~4.99)×10~(12)/L;Hb:108.68~147.64g/L;HCT:0.324~0.430。妊娠中期RBC:(3.26~4.52)×10~(12)/L;Hb:104.57~135.27g/L;HCT:0.316~0.402。妊娠晚期RBC:(3.46~4.68)×10~(12)/L;Hb:102.08~140.58g/L;HCT:0.314~0.420。结论血常规各项指标随妊娠期的进展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该研究建立了妊娠各阶段RBC、Hb、HCT的参考值范围,可以用于评估妊娠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58-1958,1960
目的探讨二次抽血对体检人群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仪检测三组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值,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为检测组(B组、C组为同一组人群),A组、B组人群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0 min后采集C组人群空腹静脉血。结果检测组头次抽血所测得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二次抽血测定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及头次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次抽血所测血糖值不能准确反映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在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其服务。方法对666例40岁以上在职教职工以往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在职教职工咽炎占74.17%;脂肪肝占33.63%;心电图异常占19.22%;高血脂占19.07%;高血压占14.56%;高血糖占8.26%。结论医学院校在职人员,特别是40岁以上在职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从根本上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常见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贫血类型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常规组患者34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实验组患者38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M C H、RDW、MCV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重大,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判定病情并做出正确的诊疗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方法 对本地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认知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普遍存在,但具体概念及操作仍存在问题,医院感染知识相对不足,医院感染控制组织机构缺乏管理力度.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卫生信息交换平台,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 is a rare type of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 that occurs after hepatiti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ases with 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MethodsThe fil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 who were followed up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11-2019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 total of 1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 (10 males, 5 girls; mean age 10.26 ± 3.61 years) were analyzed. The mean duration between hepatitis and aplastic anemia was 5.06 ± 4.19 month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d mild hepatitis. The causes of hepatitis were detected only in six patients: three had hepatitis B, one had hepatitis A, one had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one had a hydatid cyst. The cause of hepatitis was not found in nine patients. Only one patient with 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 developed spontaneous remission, and the others require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nd/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ly one patient died because of sepsis. The other patients are still under follow-up and treatment.ConclusionPatients with 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 mostly of unknown cause, can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and/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