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药师对1例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药学监护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及指南,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最终确定抗凝方案为达肝素钠注射液(7500 u,皮下注射,q12 h)。临床药师对低分子肝素可能产生的出血、肝素过敏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进行了监护,并对患者提供了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继续使用出院时的抗凝方案,未出现血栓复发。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提供药学监护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方案的调整。药师评估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抗凝的出血风险,出现华法林抗凝过度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不依从性并提供充分的用药教育。结果: 医生采纳治疗建议,INR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病情平稳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通过对1例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抗凝过程中出血风险的认识。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相关检查、治疗经过,对出血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出血可能原因为:①华法林与达肝素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过程中出现白蛋白降低,可能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③该患者为老年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酐清除率的减低,可能对华法林的清除减少。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更需谨慎,增加相关实验室检查的频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深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对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抗凝药物剂量调整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了合理用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多次复发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少芳  胡永芳 《中国药房》2010,(42):4029-403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DVT多次复发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抗凝疗效的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患者教育。结果:确定了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论:临床药师对抗凝患者的药学监护、长期随访降低了DVT复发以及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12):2158-2161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抗凝治疗,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面对治疗矛盾,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文献,在抗凝时机、抗凝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优化及药学监护等方面为医师及患者提供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袁冬冬  向倩  周颖 《中国药房》2014,(2):180-18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血管外科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根据该患者HAS-BLED评分为1分,为出血低危患者,且无使用华法林禁忌证,确定使用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定在2.03.0之间,以2.5为宜。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抗凝药物个体化方案的参与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总结肾内科合并深静脉血栓住院患儿的抗凝治疗情况,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儿41例,对发生血栓的原因及部位、原发疾病、抗凝治疗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肾内科住院患儿合并深静脉血栓比例为0.41% (41/10 043)。4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儿平均年龄6.9岁,以男孩居多(31例);自发性血栓24例,插管相关性血栓17例。 血栓发生部位分布依次为下腔静脉10例,下肢静脉7例,股静脉7例,颅内血栓6例,髂静脉5例,肾静脉4例,上肢静脉4例,颈静脉1例,肝内血栓1例,其中4例患儿合并两处血栓。 抗凝治疗疗程 69(3-379)d,41例患儿(100%)全部使用了低分子肝素,37例患儿(90.24%)联用了尿激酶,18例患儿(43.90%)加用了华法林钠。结论:肾内科患儿合并深静脉血栓,我院抗凝治疗倾向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莉  钱春艳  狄洪震 《中国药房》2014,(10):943-945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特殊患者中的药学监护关注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诊治经过、用药情况。结果:发现该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华法林与较多药物如广谱抗菌药物、茶碱、奥美拉唑等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患者的疾病状态也影响着华法林的代谢。临床医师结合药师意见,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使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使用华法林时应格外重视,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肺癌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腹部肿块2月余”入院。患者既往患有肺腺癌,针对复发肿瘤进行化疗后,诉“左侧上肢肿胀疼痛”,B超示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0.5 cm×0.6 cm),双下肢动脉内膜表面多发硬化斑点,未见明显血栓,诊断为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药师分析患者静脉栓塞发生的原因,建议使用依诺肝素进行初始抗凝治疗,后患者血栓消失。出院后由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致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复发而再次入院,继而改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合并血栓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 对1例出现PICC感染合并血栓的肿瘤患者,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指南对抗感染药物及抗血栓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选用万古霉素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选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治疗同时加强凝血功能的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的建议被临床医生部分采纳,经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深静脉血栓得到良好控制,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总结出肿瘤患者PICC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药学监护模式,为今后的药学监护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服用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在院期间华法林联合用药、用药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华法林剂量调整等情况,并参照国内外指南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收集62例患者病历,我院尚存在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联用药物种类多、INR监测不规范、华法林剂量调整不及时、住院期及出院前INR达标率低等问题。结论:目前我院华法林用药尚存在不足,需参照指南制定华法林用药规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妇科护士及患者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妇科品管圈小组开展了主题确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计划制订、对策实施、效果评价等系列活动,并在活动前后对妇科40名护士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测试,统计其合格率。结果: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知、行为的合格率由改善前的67.00%提高为94.69%,患者认知、行为的合格率由改善前的43.00%提高为77.50%。结论:应用品管圈的手法显著地提高了护士和患者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医生更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自制调查表统计我院2005—2009年期间所有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计118例的年龄、性别、应用抗高血压药的种类、剂量、用药频率等情况。结果:2005—2006年期间抗高血压药以单一应用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定片、硝苯地平片、盐酸普萘洛尔片为主,2007—2009年以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贝那普利片等药物为主,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情况增多。抗高血压药常用剂量即有明显疗效,与抗精神病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我院对合并高血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比较合理,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因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故建议尽量给予服用方便的长效剂型,并及时做好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髋关节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在兴宁中医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循证护理,包括:心理因素干预,提升肢体锻炼依从性、保持良好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及中药配合按摩等。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组1例(2.0%),对照组7例(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卧床时间分别为(14.9±2.6)dvs(16.4±2.3)d,住院时间分别为(20.3±3.1)dvs(24.7±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全面的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减少骨科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调查止血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使用现状并展开合理性评价。方法: 抽取某院2016年1~12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例,调查患者使用止血药的种类、用法用量、疗程、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根据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推荐评价、药物利用研究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方法,探讨止血药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91例患者中有81例(89.01%)使用止血药,涉及3个品种,联合用药比例达16.05%。依照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指南推荐,用法用量符合说明书的有70例(86.42%),给药途径合理率为100%,溶媒选用正确的有80例(98.77%),疗程≤72h的有72例(88.89%)。酚磺乙胺注射液和氨甲苯酸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1,提示用药剂量不合理。81例使用止血药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止血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且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应注意止血药的的用法用量和使用疗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