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3-叔丁基-5-甲氧基水杨醛和邻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水杨醛亚胺配体(1,2)及相应的锆络合物(3,4)。用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等方法表征了配体及络合物的结构,采用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乙烯压力、聚合温度、时间、溶剂、铝锆物质的量之比(nAlnZr)等对络合物催化性能和聚乙烯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下,锆络合物在甲苯中对乙烯聚合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所得聚合物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30℃、0.9 MPa下,络合物4在正己烷中的催化活性达到60.2 kg/(mmol·h),聚乙烯的黏均分子量最高可达6.6×106,分子量分布为2.4,聚合过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喹唑啉为母核的抗肿瘤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4-(N-芳基)胺基-6-长链烷氧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7a~7l,并利用MTT法测试其对A549、KG1a和HGC-27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3-氨基吡嗪-2-羧酸甲酯为起始底物,通过6步反应合成12种目标化合物(7a~7l)并确证其结构(1H NMR、13C NMR、MS)。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蝶啶4位为2-氯-5-硝基苯胺基取代时,其活性均高于其他苯胺基取代的产物。化合物7b对A549的活性(IC50=11.55 μmol/L)与阳性对照物吉非替尼(IC50=5.95 μmol/L)十分接近;化合物7k对3组细胞的IC50均十分接近对照物吉非替尼。由于筛选出的化合物均有2-氯-5-硝基苯胺基片段,可以此结构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等的清除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是64例在笔者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同时根据血液净化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n=30),血液透析合并血液灌流组(HD+HP,n=15),血液透析滤过组(HDF,n=19)。采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β2-MG、PTH水平以评价不同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率;检测临床肾功能指标和钙离子(Ca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反映不同净化方式对低分子物质的清除率。结果 与HD、HD+HP组比较,HDF组治疗后血液中分子物质β2-MG和PT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清除效果明显;与HD组比较,HD+HP组治疗后PTH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UN、Scr清除率、KT/V值透析前后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2+、K+、Na+、Cl-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的清除,HDF的清除效果最佳,其次是HD+HP,HD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用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相关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4月~2015年5月在笔者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130 例,根据尿白蛋白及接受透析情况分为尿白蛋白正常至中度增加(A1期)组(n=49)、中度增加(A2期)组(n=36)、重度增加(A3期)组(n=28)及透析组(n=17)。就诊时纪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检测患者血清galectin-3及胱抑素C(Csy-C)水平,分析galectin-3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galectin-3单独及联合Csy-C用于诊断DKD肾功能损害的价值。结果 透析组血清galectin-3水平(87.47±26.65ng/ml)最高,随后依次为A3期、A2期、A1期及健康对照组;eGFR≤15ml/(min·1.73m2)或透析患者galectin-3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eGFR情况的患者。所有患者中,galectin-3与尿白蛋白肌酐比(ACR)(r=0.760,P=0.000)及Csy-C(r=0.723,P=0.000)呈正相关,与eGFR(r=-0.768,P=0.000)呈负相关。Galectin-3单独诊断肾功能损害的AUC为0.908(95% CI:0.859~0.958),联合Csy-C的AUC为0.920(95% CI:0.873~0.967)。结论 T2DM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升高提示更严重的白蛋白尿及肾功损害,galectin-3单用或联合Csy-C具有良好的对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兰瑞家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9):1715-1718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 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 ℃)和4.60×106(31 ℃),n为1.35。通过计算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力为主。结论 荧光法适合于研究CU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硬模板法,以间位碳硼烷为硼源、3-氨基苯基乙炔树脂为氮源和碳源、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成功制备了氮硼共掺杂的有序介孔碳材料(NBC)。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前驱体中B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nB/nN)对NBC结构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研究了NBC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BC具有二维六方的有序结构,孔径可调且分布集中在3~6 nm。其中,NBC-1.0样品(nB/nN=1.0)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 560 m2/g)、最大比孔容(1.92 cm3/g)及高度有序性。相比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剂(吸附量61 mg/g),NBC-1.0可以实现对甲基橙染料的快速、有效吸附,其吸附量可达214 mg/g。  相似文献   

7.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参芪消岩颗粒渗漉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参芪消岩颗粒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X1)、乙醇用量(X2)和渗漉速度(X3)为考察因素,姜黄素提取率(Y1)和干膏得率(Y2)为考察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拟合建立考察指标与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再根据效应面优选最佳条件。结果 多元二项式模拟的模型最佳:Y1=70.54+12.62 X1+0.61 X2-0.052 X3+0.32 X1X2-0.52 X1X3-1.12 X2X3-5.35 X12-0.28 X22+0.40 X32r1=0.873 5,P<0.01),Y2=8.46-1.00 X1+0.47 X2-0.18 X3+0.098 X1X2+0.24 X1X3-0.21 X2X3-0.32 X12+0.17 X22-0.081 X32r2=0.935 3,P<0.01),姜黄素提取率和干膏得率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最优提取工艺为16倍量80%乙醇,渗漉速度13 mL/(min?kg),姜黄素提取率78.82%,干膏得率8.35%。结论 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该实验中因素与指标的关系,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张环  吴凡 《安徽医学》2016,37(10):1253-1256
目的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科的14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组,A组为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B组单独应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治疗,C组为单独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D组采用标准的肠内营养喂养,4组早产儿均给予新生儿监护室(NICU)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时检测4组早产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含量、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同时检测4组早产儿大便中的益生菌数量,并比较各组发生院内感染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1周时,4组早产儿的SIgA、CD3+、CD4+含量、CD4+/CD8+比值,及肠道益生菌数量5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述5项指标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A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SIgA、肠道菌群数量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A组(8.1%)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13.5%、13.5%、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与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减少已报道凋亡显像剂ML-10侧链的长度提高分子的脂溶性,探索其放化标记的自动化合成过程及对显像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国产PET-MF-2V-IT-I合成模块,通过亲核、碱水解两步简单的反应,即可得到18F-ML-8,产物可以依次通过ICH-Al2O3-C18柱的达到纯化的目的,对氟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做了正交实验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并且还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学实验初步评价。结果18F离子计算合成18F-ML-8需要25min,放化收率为55%±4%(n=10),结果未经衰变矫正,18F-ML-8注射液的放化纯度不小于99%,比活度为38.5±11.2GBq/μmol(n=10)。结论 使用多功能合成模块完成“一锅法”自动化合成18F-ML-8,操作简便,质控符合相关放药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可以满足临床显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丹参酮IIA(Tan IIA)复方脂质体(GT-Lip)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大豆卵磷脂(SPC)和胆固醇(Ch)为膜材,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GT-Lip。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水合温度和探头超声功率,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低速离心法测定脂质体中GA与Tan IIA包封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定脂质体粒径与Zeta电位,透射电镜测定脂质体形态。结果 优化处方工艺为SPC-Ch质量比6∶1,SPC-Tan IIA物质的量之比30∶1,SPC-GA物质的量之比24∶1,水合温度为30 ℃,探头超声条件为380 W超声5 min;制备得到的GT-Lip中Tan IIA、GA的包封率分别为(81.50±0.76)%、(98.63±0.90)%(n=3),平均Zeta电位为(?19.00±0.98)mV(n=3),平均粒径为(120.5±1.62)nm(n=3)。结论 优化的GT-Lip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大分子引发剂mPEG-Gn-OH2nn=1,2,3,4),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通过控制丙交酯和大分子引发剂的投料比,合成1~4代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基于聚合物自组装特性,通过透析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核磁氢谱、渗透凝胶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其聚集体进行观测。研究表明,胶束流体力学直径主要受代数影响,并随PEG链段增加而增大,胶束粒径为200~300 nm。胶束形状反映聚合物分子中亲水、亲油比,当聚合物分子中亲水链段EO体积分数φEO<0.35时,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才能形成空心胶束。  相似文献   

12.
孙峰  鲍扬漪  朱婷  葛磊  刘柳  鲍健  李玉芝  孙媛媛 《安徽医学》2016,37(11):1336-1339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免疫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42例晚期肿瘤患者,按照预计生存期分为A组(预计生存期<3个月)20例、B组(预计生存期≥3个月)22例,检测治疗前后A、B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A、B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CIK细胞治疗后,A组患者CD3+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其中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回输安全、副作用小,自体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但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熔制了作为蓝宝石充填材料用的SiO2-TiO2-RO-R''2O(其中R代表二价碱金属离子Ba2+、Zn2+,R''代表一价碱金属离子Na+、K+)系列玻璃。通过对玻璃的物理性能(密度和折射率)、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以及玻璃骨架结构的探讨,研究了混合碱效应对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玻璃在n(Na+):n(K+)=2:3时,其密度、折射率等物理性能符合蓝宝石充填要求,且热稳定性强,充填过程不容易发生析晶,可作为蓝宝石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胡希红  魏广玉  倪红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0):114-116,127
目的 观察131I和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GD)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GD患者88例,随机分为131I治疗组和甲巯咪唑治疗组,每组44例。选择同期笔者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血清IL-10的检测使用ELISA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细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T3、FT4和TSH。结果 GD患者Treg细胞比例为3.25%±0.8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14%±2.13%(P<0.01),GD患者IL-10因子表达为8.22±1.73μmol/L,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64±3.17μmol/L(P<0.01)。131I和甲巯咪唑组治疗前GD患者Treg细胞比例和IL-10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1I组Treg细胞比例和IL-10因子表达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甲巯咪唑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131I和甲巯咪唑组治疗前GD患者FT3、FT4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T3和FT4均显著减低(P<0.01),TSH均显著升高(P<0.05)。但131I组对FT3和FT4的减低作用以及对TSH的升高作用显著优于甲巯咪唑组(P<0.05)。结论 131I可提高Graves病患者Treg细胞比例和IL-10因子表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矿物药玄明粉与无水硫酸钠结构与药效差异,探索二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XIOS型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二者结构进行比较;采用小鼠胃排空、肠推进模型和复方地芬诺酯所致便秘模型对二者药效进行比较。结果 玄明粉有正交和立方两种晶型,无水硫酸钠只有正交晶型;除共有化学组成外,玄明粉还含有Al2O3、K2O、SrO、ZnO、Cl?,无水硫酸钠仅有Fe2O3;药效对比实验中,发现二者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玄明粉与无水硫酸钠在结构和药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柠檬酸(CA)螯合Fe2+活化过碳酸盐体系中投加盐酸羟胺(HAH)对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HAH能有效将Fe3+还原为Fe2+,强化TCE的去除效果。当TCE初始浓度为0.15 mmol/L时,nSPCnFe2+nTCE=5:3:1时,在CA浓度为0.5 mmol/L条件下,HAH最佳投加浓度为1.5 mmol/L,此时TCE去除率为99.6%。·OH对TCE降解的贡献度为79.2%,O2-·的贡献度为21.9%。HAH可减轻HCO3-对TCE降解的抑制效应,中间产物为甲酸、NO2-和NO3-。HAH利于SPC/Fe2+/CA体系降解TCE,该结果可为实际TCE污染地下水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邹建平  陈颖  李圣贤  刘伟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124-127,131
目的 通过匹配体重指数,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指数,分析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及与体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PCOS患者和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按BMI将PCOS患者158例分为:正常体重组(P1组,n=62,BMI<24kg/m2)、超重组(P2组,n=41,24kg/m2 ≤ BMI < 28kg/m2)和肥胖组(P3组,n=55,BMI ≥ 28kg/m2);正常对照116例也按相同的标准分为:正常体重组(C1组,n=73)、超重组(C2组,n=22)和肥胖组(C3组,n=21)。测体脂分布指标和常规生化,计算并比较各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分泌指数的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结果 随体重指数的增加,PCO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组内胰岛素抵抗指数逐渐增高,伴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MI匹配的对照者相比,PCOS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在相同体脂含量下,PC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血脂异常(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体脂百分比(FAT%)与T呈正相关,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FAT%和TG为高雄激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匹配体脂后,PCOS组存在更显著的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提示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有体脂分布异常以外的因素参与。相对于其他体质测量指数,FAT%与总睾酮水平更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标准BMI低辐射剂量和低碘对比剂使用量下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图像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CTE患者随机分为双低剂量扫描组(A组,n=30)和常规扫描组(B组,n=30),A组扫描采用100 kV管电压,注射65 mL碘对比剂实现双低剂量扫描,B组采用120 kV管电压,注射85 mL碘对比剂。比较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组间差异。两名腹部亚专科医师独立对三期图像进行主观评分(1~5分),Kappa检验操作者间的一致性,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小肠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图像噪声:A组>B组(P<0.05);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中,平扫(SNR十二指肠、SNR空肠)、动脉期(SNR小肠、CNR十二指肠、CNR空肠)及静脉期(SNR小肠、SNR肠系膜上静脉、CNR小肠及CNR肠系膜上静脉)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操作者间呈中高度一致,三期图像A、B两组间主观评分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检出率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人标准BMI双低剂量CTE扫描不仅降低了辐射剂量还减少了碘对比剂使用量,虽然图像噪声有所增加,部分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均不影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接枝将离子液体1-烷基-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硫酸氢盐(烷基:甲基、乙基、丁基)在MCM-36分子筛表面进行负载改性,通过1H-NMR、FT-IR、XPS、TGA、XRD、SEM、BET和正丁胺回滴法等对改性的MCM-36(MCM-36-IL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离子液体通过化学作用在MCM-36表面进行负载;负载离子液体的催化剂可以在350℃以下稳定存在而不分解;负载离子液体能增加固体酸催化剂表面的酸量,但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容有一定程度的降低。Sip模型能很好描述异丁烷、1-丁烯在MCM-36负载离子液体前后固体酸催化剂上的平衡吸附量。异丁烷、1-丁烯在离子液体改性的MCM-36上的吸附性能与离子液体结构、离子液体负载量及催化剂表面特性等有关。负载酸性离子液体可以调节MCM-36上烷烯吸附比(nI/nO,相同压力下分子筛上吸附的异丁烷和1-丁烯的物质的量之比)。经1-乙基-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硫酸氢盐负载改性的MCM-36具有较好的烷烯吸附比调节性能,其表面的烷烯吸附比最高可以达到0.95,接近于烷基化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比。催化剂表面烷烯吸附比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及CD8+)、NK细胞(CD3-CD16+CD5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IL-10水平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前(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90 min(T2)、术后第1天(T3)及术后第3天(T4)CD3+、CD4+、CD8+、CD3-CD16+CD56+和IL-6、hs-CRP、PCT、IL-10水平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P <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恶心呕吐、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T2DM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