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效果,为提高医联体建设水平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创新医联体体制机制、日常运行机制、健康管理机制,突出“技术、人才、管理”的对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结果:建立了三级医院带基层医院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扩大了医疗服务半径,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结论:院府共建、紧密合作的模式对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对区域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 也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某医院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之一, 根据新疆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 自2018年逐步构建了以某医院为依托, 县级医疗机构为枢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 远程医疗为桥梁的"1+6+N"医联体协作体系。即以1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媒介, 将线下专家下沉带教、查房、手术指导、学科建设等以及线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新技术培训等N个业务板块交叉融入远程协作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型医联体、科室共建型医联体、精准帮扶型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型医联体、"医联医共"融合发展型医联体6种合作模式中,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截至2022年6月, 该医院共与285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该协作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诊疗同质化和远程诊断能力, 以及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畅通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医联体互联网医院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旨在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法:根据该地区及医院的实际情况,某省级人民医院构建以区域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收费管理和统一支付结算服务平台,深度整合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资源,打通各级医疗机构支付结算体系,统一线上线下全流程的就医服务模式。结果:通过对医联体“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逐步实现线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就医服务。结论:将患者、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三方联通,打造医疗全流程闭环服务,对在实践中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资源下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政府主导以网格化布局进行划分和管理,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笔者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分享其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践经验与成效。该院与区域政府合作,牵手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更好服务辖区居民健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和方法,优化县域就医格局。方法通过建立托管类紧密医联体,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结果分级诊疗成效明显,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开展新医疗技术增多,县医院危急重症、疑难病例诊治比例提升。结论建立托管型医联体,可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就医,平衡医疗资源,优化就医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深化医联体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落实双向转诊以及分级诊疗,进而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实现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管理以及区域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妥善解决医联体内部矛盾,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健康、持续和高效发展,本文以责任、利益、服务、管理共同体为出发点,对医联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不足对完善分级诊疗带来的不利影响,分级诊疗的策略应积极发挥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纽带作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医联体功能布局,构建区域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协作机制,积极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宁省结合实际,以加速医疗体建设为切入点,实施转变创新并举的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统筹布局转变运行模式辽宁省医联体在2012年开始试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20,(2):179-181
国家新医改政策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衡阳市珠晖区以区域内三甲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牵头,联合7家公立医院,4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加强领导和科学组织、以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多种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开展各项医联体远程医疗项目等方式探索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医联体,初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并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医联体建设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江苏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医联体背景下的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基层首诊人次数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靶点进行干预,研究对基层首诊人次数产生的影响.结果:所选取的4个干预靶点对分级诊疗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基层首诊人数提升效果由高至低分别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医保差异化水平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价格.结论:为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可重点从医联体建设方面入手: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技术水平、完善医联体内部的医疗、医药、医保工作联动机制和完善医联体成员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逐步实现就医格局有序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正国卫医发[2016]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提供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联体分级诊疗体系。方法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互通成果与区域卫生健康数据设计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结果构建了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三位一体"的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提供了高效协同的通道与支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基层就诊率从2018年的51.44%提高到52.74%。结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有利于区域内医疗数据资源及知识的共享,对于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推进医联体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我国四种儿科医联体模式的定义及典型做法,介绍了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提出依托现有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设置新型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加快推进新型“5G互联网+”儿科医联体建设的发展展望,从而不断完善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间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方便患儿就医,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的重要举措。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 其作用是实现上下联动, 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联体服务的重要抓手。为了解决"联不通"的问题, 医联体需要一套完整的、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 建立区域性的转诊平台, 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一体化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针对分级诊疗的"十六字方针", 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转诊系统, 纳入S2B2C模式理念,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不可篡改和分布式记账的特性, 实现了与下级医院的数据独立存储, 形成信息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 为医联体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国家、社会和患者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医疗服务的政策导向和现状,指出了推行分级诊疗的必要性;介绍了通过网络技术和医疗技术互联互通搭建的智慧医学平台在分级诊疗方面的探索性做法;认为紧密型医联体会大大提升区域内协同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内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深圳市南山区因地制宜首创了“区域学科联盟”建设新模式。将区域内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资源深度整合,充分发挥各联盟单位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打破医院之间学科发展壁垒,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区域内卫生健康服务整体水平,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力促医疗机构从以疾病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中,利用大型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和龙头地位建立医联体,带动基层能力提升,近几年各地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医联体的意义,在于明确各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形成功能互补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区域服务模式和分级医疗服务模式,真正体现防治结合的大卫生理念。杭州市依托"智慧医疗"建立的医联体,突破了分级诊疗的瓶颈,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7,(12):1720-1724
2017年分级诊疗模式在广西医院实行,医联体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有效措施。从信息化角度分析,医联体医疗内信息的安全和各医院异构系统间高效互联互通是医联体落地关键。作为区内首屈一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顺势而为,借医改势头,有序推进医院的"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门诊流程优化"、医保收费、影像云数据中心、远程会诊中心、集成平台、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等方面,不断夯实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基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医联体建设是响应国家医改号召、实施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抓手。本篇以河南省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地处河南省会郑州,依托专业技术优势,牵头成立儿科医联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扶,有效提升全省儿科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该院2017—2021年5年间出院病人中基层病人占比逐年减少,基层区域患儿就医外转率降低,客观印证医联体建设成效。该结论对医院推行医联体建设、实施分级诊疗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州市立医院充分发挥医联体资源共享优势,紧密协作,主动作为,建立起以医联体助力三级疫情防控网建设新机制。为切实深化后疫情时代下医联体联动模式,医院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分级诊疗为目标,积极探索“市立医院模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连续、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