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判断预后等多方面。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中的应用,围绕辅助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和胶囊内镜检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IVEN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因素。方法对600例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进行回顾分析。对胶囊内镜检查所采集的图像分别采用8帧/s及16帧/s两种速率进行读片,统计两种不同读片速率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并进行比较;比较胶囊内镜对于不同性别与年龄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结果以8帧/s的速率读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为22.2%,明显高于以16帧/s速率读片时的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间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VEN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具有一定的检出率,影响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读片的速率、十二指肠降部的解剖结构及胶囊内镜检查本身的局限性。慢速阅片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胶囊内镜护师的培训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胶囊内镜护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对病灶的检出率与有经验的胶囊内镜医师具有高度一致性;将护师初筛后的图像交由医师做出最终诊断,不仅节约医生时间,还具有潜在的经济学效益。目前胶囊内镜护师仅限于对检查结果的提前审阅,最终的诊断仍然依赖于内镜医师。但胶囊内镜护师存在阅片时间较长、易“过度报告”和漏诊病灶的问题。未来应当积极开展胶囊内镜护师规范化培训,为胶囊内镜护师积累经验,以提升诊断质量,达到可以独立操作及阅片的程度,并高效地辅助医师做出最终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血的能力。方法通过ESView平台收集1 970例患者的158 235张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图像(其中包括16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3 765张图像),用于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的训练阶段。在验证阶段,用100例小肠出血患者(活动性出血10例、血痂病例31例、黏膜下出血59例)的图像验证该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血的能力。结果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的阅片系统可识别小肠出血病灶,并在原胶囊内镜图像上标注;该系统可以显示并标注同一出血病灶的多张图像和同1张图像内多个不同出血病灶;阅片医师利用该系统对100例小肠出血图像的平均阅片时间为(5.23±1.31) min/例,对小肠出血诊断的灵敏度达99.00% (95%CI 93.76%~99.95%)。结论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对小肠出血的识别灵敏度高,可用于辅助阅片医师识别、诊断小肠出血。  相似文献   

5.
召开胶囊内镜峰会的目的是关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胶囊内镜上的应用和发展,展现全球胶囊内镜临床应用、学术研究、早癌筛查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加强国际领域在胶囊内镜产品、服务、研发、人才以及智能化产业配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内外消化界顶级专家学者出席第二届胶囊内镜全球高峰论坛,以主题报告、学术演讲、圆桌会谈、经验交流等形式分享胶囊内镜发展的最新成果. 17位来自全球消化医学的顶尖专家现场发表了胶囊内镜在国内外最新临床应用成果的主题演讲;金山科技的全自动智能导航胶囊机器人RC100、高清小肠胶囊SC100、双头结肠胶囊CC100、智能阅片系统等新技术进行了展示;国内知名健康管理专家向世界分享中国胶囊内镜在早癌筛查及健康管理方面技术优势和应用经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及系列期刊应邀参会,《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主编江学良教授作了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报告,并以"胶囊内镜的未来"为主题与中外专家举行对话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磁控胶囊胃镜人工智能标注胶囊胃镜图片的方法,以提升内镜医师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工智能阅片盲区。方法:按照磁控胶囊胃镜相关共识意见,由10名内镜医师和1名有医学背景的磁控胶囊胃镜研发人员对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3月至8月招募的本公司35名磁控胶囊胃镜受检者(以下简称受检者)共14 775幅磁控胶囊胃...  相似文献   

7.
胃镜下经幽门将胶囊内镜送入小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胶囊内镜的使用工作中由于胶囊内镜本身工作原理的特性,造成胶囊检查存在不能完整检查全小肠的可能性,甚至出现胶囊在有效摄片时间(6~8 h)内滞留于胃内未能进入小肠,造成小肠检查完全失败的病例.为尽可能避免这类检查失败,我们尝试对一些病例进行经胃镜下将胶囊经幽门送入小肠进行检查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检查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OMOM-Ⅰ与PillCam SB2胶囊内镜系统间的差异,30名受试者分别完成OMOM-Ⅰ与PillCam SB2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全小肠检查,未出现宕机、间断停止工作、体内滞留等情况;在软件操作的便携性、实时监视功能、智能筛选图片、智能阅片功能上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记录携带的便携性、记录穿戴的舒适性上OMOM-Ⅰ胶囊内镜系统优于PillCam SB2胶囊内镜系统;在图片清晰度、图片处理效率、数据信息保存和传输、定位功能、智能分光比色电子染色功能上,PillCam SB2胶囊内镜系统优于OMOM-Ⅰ胶囊内镜系统。结果表明,两者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但OMOM-Ⅰ胶囊内镜系统的实用性功能不如PillCam SB2胶囊内镜系统。  相似文献   

9.
提高消化内镜技术水平是各医院、学术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等多年努力践行的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中华消化杂志》本期人工智能专题刊载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与设备可从部位质量控制、隆起型病变检出和息肉性质鉴别3个层面辅助消化内镜检出和甄别病变;减轻胶囊内镜医师阅片的工作负担,以便聚焦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这些医工结合的研究,敦促消化病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点观察祛泡剂在胶囊内镜检查中最佳应用时机选择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45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B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C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15 min服用祛泡剂30 ml。比较3组患者胃、小肠及结肠内的气泡量、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满意度和阅片医师满意度,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胃腔、小肠肠道和结肠肠道内气泡量少,影像清晰度好,阅片医师满意度最好,其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45 min服用祛泡剂可以充分祛除胃、小肠和结肠内的气泡和黏液,明显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阅片医师满意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