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已行开颅手术的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情况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为颅脑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50名,B组为颅脑术后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的患者50名。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高于脑外伤术后恢复良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与脑外伤术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实施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上述生化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且血浆凝溶胶蛋白的预测价值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79-80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9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正常成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RP和NSE的含量,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和NSE表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NSE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RP和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含量升高,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脑挫伤组(76例)和重型脑挫伤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入院当天血清中NSE、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SE、D-二聚体在脑挫伤病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轻型和重型脑挫伤组患者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1),重型脑挫伤组患者高于轻型脑挫伤组(P <0. 01)。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脑挫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67、0. 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3. 77μg/L、0. 29 mg/L。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轻型和重型脑挫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 820、0. 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NSE和D-二聚体对重型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3. 17μg/L、0. 79 mg/L。结论 NSE、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挫伤的诊断参考指标,并能初步反映急性脑挫伤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82例AECOP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同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82例AECOPD患者中有41例存在肺动脉高压,另外41例及健康志愿者未发现肺动脉高压.无肺动脉高压组和肺动脉高压组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和加重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作为分别体现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指标,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GM-1)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学习记忆的影响。②方法采用Marmarou的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3组各36只分为伤后6、12、24、48、72 h5个时相组,每亚组6只,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余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对照组12只,其中6只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另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③结果GM-1能够使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高峰明显下调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④结论GM-1可能是治疗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NSE与颅脑损伤及其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9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合Glasgow昏迷和预后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S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和恢复良好组的血清NSE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清NSE水平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较重要的颅脑损伤的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的骨科创伤性骨折患者共计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患者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部位创伤性骨折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发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上肢骨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创伤组80例D-二聚体、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急性创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不同部位骨折、急性和非急性创伤患者间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了2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脑脊液NSE含量,结合昏迷和预后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中型脑外伤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轻型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脑挫裂伤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明显低于合并组;死亡和植物生存组、残疾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随病程变化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颅脑损伤后,血清、脑脊液NS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程度,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稀醇化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对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C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第5天增高最显著(P<0.001),第18天无显著差异.CI患者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及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P<0.001).结论 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增高,与机体高凝状态和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是CI发生、发展重要病理学基础.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大梗死灶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D-二聚体,NSE两种特异性标志物,可早期诊断CI,有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钟琳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120-12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预防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24±1.05)、(106.54±31.19)、(1.12±0.24)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12、3.10、6.10,P〈0.01)。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9.12±3.07)、(147.92±40.56)、(2.64±0.92)μ班]较治疗前[(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31、2.91,P〈0.05或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脑细胞损伤严重程度。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MBP 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伤后急诊入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为试验组。以同期门诊体检3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以内,3天,7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其CRP、NSE、MMP-9的血清浓度。结果:急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CRP水平24小时内明显高于受伤7天时和3天时;外周血清NSE水平24小时内和3天时均明显高于7天时;外周血清MMP-9水平在24小时内及3天时均明显高于7天时。结论:三项指标均在受伤早期即升高,半衰期短、下降迅速,因此CRP、NSE、MMP-9血清浓度变化对临床病情的判断,病情转归的预测。对指导治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进展与相关预后的关系,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记录两组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点各指标与格拉斯哥(GCS)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和通过 ROC 曲线比较两种指标的实验室数据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等指标,以判断对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有较好识别能力的指标体系。结果:观察组患者 NS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3d 有降低,之后出现升高,在第5d 达到高值;MMP-9和 MMP-2水平均先在3d 有降低,而后在第5d 出现峰值。根据 GCS 得分与患者的 NSE、MMP-9、MMP-2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 Person 相关系数 r 均为负相关。NSE、MMPs 两个指标进行组合和单个因素的 ROC 曲线分析,显示NSE-MMPs 组合指标在 ROC 的 AUC 最大,为0.85,其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83.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 NSE、MMP-9、MMP-2在1d、3d、5d 和7d 变化趋势与疾病进展规律接近。NSE、MMPs 水平与 GCS 得分呈负相关,证实 NSE-MMPs 能间接反映重症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且能为该病治疗预后的判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r-Hu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患者脑血流,统计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两组NSE、VEGF、S-100B水平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两组GCS、GOS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r-HuEPO干预,可下调NSE、VEGF、S-100β蛋白表达,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中重度颅脑外伤住院患者96例,按照入院GCS评分分为中度组59例及重度组37例,设同期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抽取外伤后6 h、1 d、3 d、5 d、7 d的肘部静脉血,进行NSE测定。对96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63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NSE浓度差异。结果: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NSE较对照组升高(P〈0.01),重度组较中度组更高(P〈0.01)。预后不良组NSE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高(P〈0.01)。结论:血浆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程度。进行NSE含量的检测对脑损伤的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急性期)和病后14天(恢复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同时选择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和NSE 水平变化、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SF和NS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梗死面积SF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和NSE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F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SF、NSE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5)。 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与降钙素原(PCT)在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的鉴别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4名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及45名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依据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判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变化,采用ELISA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S100蛋白与PCT水平,并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三者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比较其诊断效能。 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中度及重度损害的患者明显多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治疗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NSE、S100蛋白与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脑炎组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NSE、S100蛋白与PCT水平明显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及脑脊液的NSE、S100蛋白及PCT水平测定在寻常脑炎的鉴别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 通过对寻常脑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S100蛋白与PCT水平进行比较发现,NSE、S100蛋白与PCT水平变化与CNS感染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一致,较好的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变化,并且有助于结脑与病脑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46例)和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3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第1d、3d、5d、7d血清CRP、PCT水平,比较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血清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在入院后第1d、3d、5d、7d始终高于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血清CRP、PCT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特异性为0.773、敏感性为0.817,AUC为0.873,明显高于血清CRP、PCT两项单独检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和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存在密切关联性,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