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微波与射频消融肝组织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微波和射频消融肝组织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小型香猪4头,麻醉后剖腹暴露肝脏,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凝固。能量为60W·600s,旁开电极5、10、15、20mm测温,比较2种凝固方法的热场特点、凝固范围及形状。结果60W·6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4.5±0.03)cm,(3.5±0.15)cm,横径分别为(3.0±0.15)cm,(3.0±0.35)cm,纵径二者差异显著(P<0.05),横径无显著差异。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P<0.05)。微波的中心温度较射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温度微波和射频无显著差异。微波凝固形成的充血带较射频略窄,微波和射频形成的凝固体的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微波和射频肝组织凝固的热场分布、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了解各自的凝固特性有利于2种技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对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就诊的80例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70℃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75℃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2±1.16)分、(3.21±1.21)分,低于对照组的(4.89±1.24)分、(4.15±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中躯体功能(70.14±5.04)分、心理功能(75.58±8.37)分、社会功能(79.51±2.54)分、物质生活(70.65±5.68)分,高于对照组的(65.81±5.48)分、(62.84±8.61)分、(70.55±5.74)分、(67.54±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内疾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均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70℃射频热凝术对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二头肌受损情况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长透组、短透组及对照组各30名患者的肱二头肌肌肉厚度和浅侧脂肪厚度、及其剪切波速度,比较三组间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肱二头肌中段肌肉厚度测量中长透组(右1.98±0.35cm,左1.99±0.32cm)厚于对照组(右1.92±0.21cm,左1.94±0.19cm)和短透组(右1.81±0.30cm,左1.82±0.30cm),其中长透组和短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肱二头肌中段浅侧脂肪厚度测量中对照组(右0.40(0.34,0.51)cm,左0.40(0.35,0.51)cm)厚于长透组(右0.35(0.30,0.48)cm,左0.37(0.30,0.51)cm)和短透组(右0.30(0.26,0.42)cm,左0.32(0.27,0.46)cm),其中短透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肱二头肌及浅侧脂肪剪切波速度测量中对照组速度最高(右3.72±0.25m/s、3.27(3.15,3.38)m/s,左3.76±0.19m/s、3.22(3.14,3.36)m/s),其次是短透组(右3.47±0.26m/s、3.09(2.97,3.27)m/s,左3.48±0.24m/s、3.08(3.00,3.20)m/s),再次是长透组(右3.17±0.33m/s,2.85(2.69,3.07)m/s、左3.17±0.27m/s、2.88(2.73,3.07)m/s),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便捷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二头肌及其浅侧脂肪厚度及弹性模量变化的影像检查方法,可用于肌肉功能受损程度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自发吞咽音特征。 方法 健康受试者100例,分为青年组(19~30岁)和老年组(60~85岁),每组50例(男女各25例)。2组研究对象均测量颈围(绕甲状软骨水平的颈部周径)和体重指数(BMI)。在甲状软骨以下气管左侧检测自发吞咽音20min,采用RavenPro1.5.0进行吞咽音切分、标注和吞咽声学指标测算,包括每分钟自发吞咽频率(SPM)、吞咽音长、能耗、半耗能时长及半耗能时长占比,使用R3.4.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青年组的平均颈围(34.31±3.45)cm,与老年组[(33.95±3.00)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9);青年组的BMI为(21.97±2.65)kg/m2,低于老年组[(23.43±2.89)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9)。老年组的SPM为(0.39±0.34)次/min,显著少于青年组[(0.91±0.51)次/min],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的吞咽音长为(0.92±0.29)s,显著长于青年组[(0.84±0.26)s],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单次吞咽消耗的能量为(76.88±9.82)dB,显著高于青年组[(75.43±8.9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单次吞咽消耗一半能量所需时间为(0.43±0.24)s,显著长于青年组[(0.38±0.1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该时间占吞咽音长的比例在青年组[(48.30±28.20)%]和老年组[(49.00±29.9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9)。 结论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自发吞咽频率明显减少,吞咽音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DSA参数性成像评价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栓塞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截图软件及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颈内动脉、脑组织及上矢状窦感兴趣区(RO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栓塞治疗前、后每个区域各参数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栓塞前、后各区域ROI的最高强化值(PV),对比剂出现时间(TA),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TP),相对脑循环时间(RTCC)。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侧脑组织ROI内PV、TP、TA、RMTT、RTCC术前分别为40.75±2.99、(1.85±0.39) s、(0.48±0.36) s、(2.00±0.80) s、(1.30±0.55) s,术后分别为56.50±5.69、(2.95±0.13) s、(0.85±0.31) s、(2.88±0.74) s、(3.23±0.67) 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6、8.12、5.00、5.30、9.97,P<0.05);②患侧颈动脉ROI内PV、TP术前分别为77.00±10.68、(0.88±0.22) s,术后分别为98.00±3.67、(1.38±0.10) 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3.69,P<0.05)。患侧颈动脉ROI内TA、RMTT术前分别为(0.26±0.19) s、(1.45±0.40) s,术后分别为(0.36±0.21) s、(2.08±0.60) 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1.33,P>0.05)。结论:DSA参数性成像技术在栓塞前、后所得参数变化能够反映出CCF栓塞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纯的后前向松动(单纯松动术)和持续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关节松动(牵引松动术)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单纯松动术和牵引松动术干预,2种干预方案的顺序随机,每种干预间歇2d。于每次干预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采集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单纯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6.32±4.98)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7.47±3.39)cm/s]、平均血流速度[(27.12±9.01)cm/s]、阻力指数[(0.70±0.06)]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松动术干预后,受试者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45.98±5.1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8.01±4.27)cm/s]、平均血流速度[(26.09±6.89)cm/s]、阻力指数[(0.70±0.09)]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对椎动脉血流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设定不同温度时组织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温度为42℃、44℃、46℃、48℃、50℃、52℃、55℃、60℃、70℃、80℃和90℃,在37℃恒温水浴箱内进行新鲜蛋清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治疗前、治疗后30 s、60 s、90 s、120 s、180 s、300 s和停止治疗后1 min时组织实际温度、电压和电阻。结果:50℃以下,随着脉冲射频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达到设定温度、脉冲电压显著升高(P<0.01)、电阻轻微下降(P<0.01);50℃以上,即使增加脉冲射频的设定温度,组织的实际温度不再升高、脉冲电压也不增加、电阻较50℃时无显著性变化。各温度组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热凝物。结论: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升温至50℃可增加脉冲电场强度、无组织变性,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向性运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及缺血周围脑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游泳运动组、饲养环境改变组和意向性运动组,每组36只大鼠;各组大鼠按术后时间分为脑缺血7d、15d和30d三个观察时间点,每个观察时间点各12只大鼠,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每个观察时间点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缺血周围脑组织ERK-CREB通路的表达水平。 结果意向性运动组各时间点爬梯频率明显高于环境改变组(P<0.05);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缺血再灌注3d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意向性运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3±0.49、0.50±0.52、0.08±0.29)较模型组(2.00±0.60、1.58±0.67、1.00±0.60)、游泳运动组(2.50±0.52、1.00±0.60、0.50±0.52)及环境改变组(1.92±0.52、1.00±0.43、0.58±0.52)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7、15和30d,意向性运动组缺血周围脑组织ERK、CREB mRNA及pERK、pCREB蛋白的表达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 结论意向性运动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可能与其上调并激活缺血周围脑组织ERK-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4.29%),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39.58±3.62) cm/s、(40.71±3.22) cm/s、(47.35±2.11) cm/s高于对照组(34.45±3.32) cm/s、(36.25±3.41) cm/s、(41.56±3.54)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71%)与对照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穿戴膝踝足矫形器(KAFO)和截瘫步行矫形器(WO)对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步行能力及生理消耗指数(PCI)的影响。 方法 纳入30例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患者,年龄20~45岁,根据患者穿戴的步行矫形器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AFO组(穿戴KAFO)和WO组(穿戴WO),每组1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站立床训练、平衡训练、坐位下重心转移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及电疗和针灸等。在穿戴步行矫形器后,KAFO组及WO组患者穿戴相应的步行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每日训练60 min,每周6 d,共12周;并对比2组患者穿戴不同步行矫形器第2周和第12周后的步长、步速、步频、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PCI。 结果 经常规康复治疗后,KAFO组和WO组患者在穿戴不同步行矫形器步行训练第12周后的步长[(43.45±12.33)和(46.21±11.45)cm]、步速[(44.74±10.32)和(50.18±9.56)cm/s]、步频[(45.29±14.11)和(48.14±15.32)步/min]、10 m步行时间[(20.89±19.22)和(17.33±18.26)s]、6 min步行距离[(391.12±100.89)和(480.56±108.12)m]及PCI[(0.89±0.86)和(0.50±0.53)次/m]较训练第2周后的步长[(40.12±15.11)和(45.65±13.12)cm]、步速[(36.74±11.29)和(39.12±12.35)cm/s]、步频[(42.34±14.23)和(44.58±13.87)步/min]、10 m步行时间[(27.14±18.15)和(25.02±17.19)s]、6 min步行距离[(350.15±110.23)和(430.10±99.23)m]、PCI[(1.67±0.72)和(0.91±0.81)次/m]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除WO组的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 2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组患者在穿戴步行矫形器的同时间点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AFO和WO两种步行矫形器对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的步行参数、步行能力及PC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WO较KAFO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洛索洛芬与曲马多缓释片配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治疗,观察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联合洛索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4 h、6 h及12 h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49±0.12)分、(2.11±0.41)分、(2.24±0.36)分、(2.52±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2±0.50)分、(3.51±0.82)分、(4.46±0.77)分、(4.69±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化蛋白原(3.07±0.52) g/L、凝血酶原时间(11.89±0.6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6±7.13) s,均低于对照组的(3.39±0.77) g/L、(13.13±0.87) s、(36.12±8.66)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略高于对照组的8.00%(4/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缓释片与洛索洛芬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促进患者疼痛程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曲马多治疗,电针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电针围刺治疗;脉冲射频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电针围刺治疗。于治疗前(即入组时)、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面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入组时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比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在治疗后15 d及1个月时,其疼痛VAS、HAMA、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QOL-SF36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5 d、1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9±1.01)分、(1.77±1.10)分]、HAMA评分[分别为(12.45±4.11)分、(11.31±3.82)分]、HAMD评分[分别为(20.22±6.50)分、(16.54±6.58)分]、皮肤疼痛面积[分别为(66.36±31.25)cm2、(53.68±29.89)cm2]及QOL-SF36评分[分别为(90.54±15.02)分、(101.95±19.84)分]与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比较,发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加巴喷丁与曲马多使用量[分别为(1309.1±603.8)mg/d、(104.5±57.5)mg/d]均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风险低,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引言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通过电极导管释放射频电流,使房室旁路等心动过速病灶局部的温度高于46℃(一般为50~70℃),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失去兴奋与传导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有氧训练操对社区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社区92名60~79岁社区老年人,分为对照组(47人)和观察组(45人)。对照组给予日常运动指导;观察组根据健康体适能评估结果予以弹力带抗阻有氧训练操为主的运动干预。分别于运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结果运动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的健康体适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4周运动干预,观察组受试者的握力、坐起试验、抓背试验、坐姿前弯、2.44米步行试验测试结果[(27.73±2.63)kg、(16.1±0.91)次、(0.13±1.04)cm、(-3.58±2.92)cm、(7.15±1.86)s]均优于对照组[(23.66±1.15)kg、(13.85±0.71)次、(-2.83±3.47)cm、(-5.62±4.50)cm、(8.34±1.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有氧训练操可明显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Brain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下属的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6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rainHQ视觉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9-II)分别对2组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测评。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回忆预约、图片再认、脸部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日期、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信息延迟回忆及总标准分12项评分[分别为(1.30±0.54)分、(1.83±0.38)分、(1.20±0.41)分、(2.00±0.00)分、(1.83±0.38)分、(0.77±0.50)分、(0.50±0.57)分、(1.93±0.25)分、(1.77±0.57)分、(1.27±0.64)分、(0.87±0.51)分、(16.97±2.65)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干预组的回忆姓名、回忆预约、脸部再认、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以及总标准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ainHQ视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正常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选取56例舌部健康的志愿者,口腔包含36℃温开水约30ml,取坐位应用实时高频探头与腹部探头相结合的方法经皮舌骨上区检查舌,探头横置舌骨上区平行序贯扫查,获得舌根部和体部横切面,进行舌横径和厚径的测量;探头纵置舌骨上区平行序贯扫查,获得舌纵断面图,进行舌长径测量,应用CDFI观察舌血管走行及分布等特征,比较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情况。结果 舌结构的超声显示率为100%,舌根部横径(37.59±4.57)mm,前后径(32.61±5.30)mm;舌体部横径(43.02±5.00)mm,前后径(39.01±4.49)mm;舌长径(58.91±6.38)mm;右侧舌动脉最高流速(32.71±9.61)cm/s,阻力指数RI(0.75±0.06),内径(1.81±0.14)mm,静脉流速(10.03±3.48)cm/s,内径(2.03±0.14)mm;左侧舌动脉最高流速(31.89±8.79)cm/s,阻力指数(0.75±0.06),内径(1.78±0.13)mm,静脉流速(10.38±4.08)cm/s,内径(2.02±0.14)mm。结论 口腔包含适量温开水,取坐位应用实时高频探头与腹部探头相结合经皮舌骨上区检查法可获得完整的舌超声解剖切面图和彩色血流图,舌显示清晰,本研究结果为舌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了超声解剖依据,对进一步展开舌疾病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维义  王保国  俞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63-65,i0002
目的:对比42℃的脉冲射频和80℃的射频热凝对大鼠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55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另5只为正常组。脉冲射频组大鼠左臂丛神经行脉冲射频,温度42℃,时间120S,脉冲频率2Hz;射频热凝组相同部位行射频热凝术,温度80℃,时间75s。于术后即时、1,7,14和30d(n=5)取材。正常组不干预,取相同节段臂丛神经。记录刺激电压、电流的最小值和手术前、后的阻抗,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0-5分,5分为正常步态),观察神经的病理变化,并对有髓神经进行体视学分析。 结果:5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脉冲射频组出现神经内水肿并在术后1d最重,至7d完全消失;射频热凝组神经以沃勒变性和轴突再生为特点。②射频热凝组术后阻抗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326&;#177;65),(392&;#177;84),(408&;#177;74),P〈0.051。③射频热凝组即时神经纤维的平均面积、平均直径和面密度高于正常组和脉冲射频组(P〈0.05),但数量低(P〈0.05);脉冲射频组即时、1,7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1,7d的面密度低于正常组(P〈0.05);在脉冲射频组内,1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面密度最低(P〈0.05),7d的数量、面密度及即时的数量低于14,30d(P〈0.05)。④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P〈0.05)。 结论:脉冲射频对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轻微,且可以很快恢复,提示脉冲射频治疗疼痛较射频热凝更安全。并证明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破坏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患者原因,有6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2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12例。2组患者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均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估肺通气功能,采用最大吸气压(MIP)和吸气峰流速(PIF)评估吸气肌功能,通过超声测量患者膈肌移动度以及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并计算膈肌增厚率(DTF),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VC、FEV1、PEF、MIP和PIF以及深呼吸时患侧膈肌移动度和隔肌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观测指标[FVC(84.67±15.97)%、FEV1(79.08±11.46)%、MIP(63.77±23.50)cmH2O、PIF(3.55±1.38)L/s、膈肌移动度(4.80±1.42)cm、DTei(0.59±0.15)cm、DTF(97.29±46.11)%]均较组内治疗前[FVC(57.42±17.84)%、FEV1(56.00±19.16)%、MIP(39.33±18.86 cmH2O、PIF(1.87±0.85)L/s及(3.14±1.24)cm、(0.42±0.10)cm、(54.79±31.38)%]和对照组治疗后[FVC(67.75±22.26)%、FEV1(66.08±17.95)%、MIP(41.73±20.67)cmH2O、PIF(2.32±1.27)L/s及(3.29±1.09)cm、(0.47±0.11)cm、(49.97±44.57)%]有显著提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PEF、DTee、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吸气肌功能、膈肌移动度及收缩时膈肌厚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速度时,下肢等速蹬踏运动时的峰力、做功和屈伸峰力比等的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采用德国产IsoMED 2000型等速测试系统中的蹬踏模式(Legpress模式)对其进行测试,分别选用慢速(5cm/s)和快速(50cm/s)两种不同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速度下受试者双下肢、左下肢和右下肢的蹬踏运动,记录运动过程中峰力、做功和屈伸峰力比等力学指标。 结果速度为50cm/s时,受试者左、右下肢蹬伸的峰力和做功均显著低于速度为5cm/s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为5cm/s时,左下肢蹬伸的峰力和做功与右下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为50cm/s时,受试者左、右下肢屈曲的峰力和做功均显著低于速度为5cm/s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为5cm/s和50cm/s时,左下肢蹬伸的峰力与右下肢同速度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为50cm/s时,受试者左、右和双侧别屈伸峰力比值均显著高于5cm/s时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度为5cm/s和50cm/s时,右下肢屈伸峰力比值分别为(0.24±0.07)和(0.28±0.08),均显著低于左下肢同速度时的(0.28±0.07)和(0.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速度时,双下肢、左下肢和右下肢蹬踏运动时的力学存在差异,在临床运动训练或康复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速度和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躯干核心肌群等速定量测定与步态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等速测试仪获得2组受试者的躯干核心肌群肌力参数,屈肌峰力矩(FPT)、伸肌峰力矩(EPT)、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F/E)比值,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得2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所占比、摆动相所占比、双支撑相所占比、单支撑相所占比及步态周期),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其相关性。 结果 选择30°/s、60°/s和90°/s三种不同的角速度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力参数FPT、EPT、F/E比值,3种不同速度下测定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PT、EPT、F/E比值比较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步态参数比较,除支撑相所占比及摆动相所占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步态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s角速度的肌力参数指标FPT[(159.32±74.82)N·m]、EPT[(132.88±82.75)N·m]、F/E比值[(66.14±27.03)%]与步态参数指标步长[(34.12±12.09)cm]、步幅[(65.49±17.47)cm]、步速[(42.14±13.56)cm/s]、步频[(62.41±10.68)steps/min]、步宽[(20.11±4.98)cm]、支撑相所占比[(65.25±6.38)%]、摆动相所占比[(34.77±7.18)%]、双支撑相所占比[(19.18±9.47)%]、单支撑相所占比[(26.70±5.68)%]、步态周期[(1.95±0.52)S]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F/E比值与步速的相关性最大(r=0.57),其次为步频(r=0.54)。 结论 强化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核心肌力及优化其躯干肌群间协调能力,能够纠正其异常步态,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