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手机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通讯工具 ,由于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 ,医务人员手机容易受到污染 ,为此我们对我院医务人员手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务人员手机 2 2部 ,使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在手机表面单位面积内进行涂拭 ,然后进行培养、菌落计数、鉴定菌种并检测 HBs Ag。2 结 果2 2部手机中 2 1部带菌 (95 .5 % ) ,菌落数最少的手机为8CFU/ cm2 ,最多为 30 CFU/ cm2 ,3部手机检出 HBs Ag,检出率为 13.6 %。共分离出菌株 8种 ,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联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追求时尚 ,手机使用率也不断升高。为了解其被细菌的污染程度 ,遂对医务人员的手机做了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生、护士、收费人员手机各 10部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的物体表面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在 3 7℃温箱中培养 48h ,鉴定细菌数量和菌种。2 结果3 0部手机全部带菌 (10 0 % ) ,菌落数量最少为 2cfu/cm2 ,最多为 3 4cfu/cm2 。从人员分类看 ,带菌率最高的是医生和收费人员。鉴定出菌株 8种 ,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四联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名医务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统计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并统计医务人员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依从率为96.70%(88/91)、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为92.31%(84/91)、无菌操作前为94.51%(86/91)、接触患者后为96.70%(88/91)、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95.60%(87/91)、脱手套后为94.51%(86/91),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539、14.467、15.965、20.429、27.148、23.408,P均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为93.41%(85/91),高于实施前64.84%(5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4,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0%(2/91)、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75%(3/8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8月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未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9-12月该院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工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工作室人员不良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规范操作,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微信群开展手卫生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品管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2015年6月,某院11名临床感控人员在手机上组建手卫生品管圈微信群,按两周一次的活动周期,以群聊形式分析存在问题并拟定对策与实施方法,由各圈员向科内医务人员推行与落实,达到实施效果。结果微信品管圈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56.71%提高至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8,P0.05);各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微信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各圈员的圈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急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但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为新生儿医院感染甚至暴发流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国内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6%.本调查通过品管圈(QCC)活动,建立完善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遵守操作流程及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从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通讯工具,由于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手机容易受到污染,成为院内感染的媒介,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探讨手机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方法,本人作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院神经科62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随机调查,观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结果QCC 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80.00%、81.55%,均高于活动前(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44.41%、4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9.940,均P<0.01)。其中重点改善群体医生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活动前的42.68%、48.41%,提高至活动后的85.54%、78.38%。QCC 活动前依从率最低的手卫生时刻:医生为接触患者前(18.18%),护士为执行清洁/无菌操作前(28.00%),活动后分别提高至63.16%、60.00%。QCC 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38.43%,进步率为80.14%,圈成员在活动中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QCC 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医务人员团队精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6月某三甲医院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设立目标及分析可行性、制定有效整改措施,与2013年1-12月开展QCC活动后的患者(QCC活动后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由QCC活动前的11.01%(12/109),降至活动后的3.64%(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P=0.036);手术时间>4 h抗菌药物追加使用率由QCC活动前的15.63%(5/32)升高至活动后的36.36%(16/44)(χ2=3.985,P=0.046);外科手消毒合格率由50.00%(50/100)升高至75.00%(75/100)(χ2=11.163,P=0.001)。结论QCC活动降低了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同时使圈员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收集2012年9-12月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情况,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改善方案。结果活动前22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8例,发生率为36.3%,其中菌血症3例、隧道感染2例、导管出口感染3例;而活动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例,发生率为9.0%,其中导管隧道感染和出口感染各1例,可见活动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感染率明显下降,而且感染的严重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善,均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得到了控制。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同时也提升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品管圈活动使参与者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某院8个临床科室作为研究对象,7月份对其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本底资料调查; 8-10月,对其中6个临床科室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其中2个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11-12月对入选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不免费提供手消毒剂。比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2012年7-12月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59.50%,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7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最低(36.73%);采取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措施后,各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7.20%~72.08%)明显提高,且取消免费手消毒剂后,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65.20%~65.5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45.41%~73.63%)均高于7月份(18.97%~47.17%,均P≤0.05);除重症监护室(ICU)北区外,11-12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61.67%~72.73%)高于7月份(均P<0.05)。医院感染率由7月份的3.39%降至11-12月的1.75%,呈下降趋势(χ2=5.122,P=0.024)。结论免费提供手消毒剂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反复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某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机使用及其表面带菌状况,探讨手机使用行为和带菌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4—6月对某市24所市级医院中111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手机表面采样。结果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2.00±9.03)岁,以女性和护士为主。调查对象中95.50%使用触屏手机,24.32%的医务人员诊疗时有使用手机的现象,65.77%的医务人员每天手机使用时间2 h,93.69%对手机进行过清洁消毒。98.20%医务人员认为手机表面存在病原微生物。共采集111份手机表面样本,合格率80.18%,污染率95.50%,平均菌落数为2.90 CFU/cm~2,最大细菌含量为111.60 CFU/cm~2。44份手机样本表面共检出18种55株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年龄、性别、职业是手机使用行为和对手机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的手机表面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是否使用手机壳/套的手机表面细菌染菌量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机表面存在的潜在致病菌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引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监测2014年3月(活动前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分析导致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原因,设立目标;2014年5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将活动前手卫生正确率与2014年9月(活动后组)进行比较。结果QCC活动前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834例次,活动后调查900例次,活动前后手卫生正确次数分别为360、714例次,活动后手卫生正确率高于活动前(79.33% vs 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9,P<0.05)。本科室及外来学习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活动后均高于活动前(χ2分别为264.44、6.36,均P<0.05)。活动前后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主要情况均为有手卫生指征时未执行。结论应用QCC对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手术室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应用QCC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实施监督管理,2020年10—11月为改善前期,2020年12月—2021年3月为改善后期,并持续监测至2021年9月,借助荧光标记设备和微生物培养两种方法,找出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低的原因,通过改进洁具、完善制度流程、优化培训模式三大对策,对比QCC改善前后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及SSI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手术室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由改善前的52.26%提高至改善后的88.02%;工作人员知识考核合格率从46.82%提高至90.29%;SSI发病率从0.18%下降至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1年4—9月SSI发病率为0.06%,手术室物体表面污染清除率分别为89.24%、90.80%、91.67%、92.53%、93.40%、94.10%,改善效果维持良好。结论 应用QCC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手术室物体表面污染物清除率及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环境清洁消毒知识掌握合格率,保障手术室清洁质量有助于降低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院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4月开始实施QCC活动,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结果共调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24例,其中干预前后各112例。干预后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21.42%)低于干预前组(47.32%),干预后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45±1.65)d]短于干预前组[(13.02±2.46)d],干预后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2.14%)高于干预前(6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QCC有助于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农村互助医疗保险项目试点乡铁厂镇的门诊服务利用人次和门诊补偿费用的监测为例,介绍了质量控制图的制作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图在项目运行监测中的应用,旨在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监测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已有数以千计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并有人因此失去生命。在疫情早期,中国发生了医务人员感染。由于对SARS-CoV-2的特点认识有限,湖北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在疫情暴发初期感染了SARS-CoV-2。由于当地医院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超过4.2万名医务人员(包括军队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被派往湖北。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有十分之一的重症监护医生在武汉工作。在中国抗击COVID-19的过程中,虽然在疫情早期发生了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但通过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快速诊断,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强调医务人员的安全,加强医务人员基本防护知识培训和统一管理等有效防护措施,国家援鄂医疗队42,632名队员最终未报告感染,并且当地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显著减少,说明医务人员院内感染COVID-19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武汉疫情期间,如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