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共12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EUS-BD的患者临床及内镜操作资料。患者均因ERCP胆管引流失败或无法完成而改行EUS-BD,包括EUS引导下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EUS-HGS)、胆管穿刺顺行金属支架置入术(EUS-AS)及经十二指肠经肝外胆管穿刺造瘘术(EUS-CDS)。记录操作完成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及肝酶水平、并发症发生及处理结果、住院天数及随访等。 结果 本组患者中2例行EUS-HGS,3例行EUS-AS,7例行EUS-CDS。术后总胆红素(t=3.462,P=0.005),直接胆红素(t=3.351,P=0.006),丙氨酸转氨酶(t=2.399,P=0.037),γ-谷氨酸转肽酶(t=3.256,P=0.03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黄疸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6.67%)。1例EUS-HGS患者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腹;1例EUS-CDS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均成功治疗。无急性胰腺炎、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住院天数5~26 d,平均(13.75±6.92) d。 结论 在具有丰富ERCP与EUS操作经验的内镜中心,EUS-BD可作为ERCP胆管支架置入失败后的替代方法,术后需重点监护,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随着治疗性内镜超声技术(EUS)的发展,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穿刺引流术(EUS-BD)已成为新一代胆管引流技术,为胆道梗阻患者提供了微创胆道引流的新选择。EUS-BD作为ERCP失败后的胆管引流替代措施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其安全性仍略逊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随着EUS-BD专用附件的不断开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得到进一步降低。未来通过对EUS-BD操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及标准化,将有望使其成为与ERCP并列的初始胆管引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作用。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有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进行ERC,再经内镜活检孔道将超声微探头直接送入胆管腔内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结果 30例患者中,ERC准确诊断结石26例,将胆管絮状物诊断为结石1例,漏诊2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92.9%(26/28);而IDUS准确诊断结石28例,无漏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 IDUS可弥补ERC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 EUS-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在胃改道术后胆管恶性梗阻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胃改道术后胆管恶性梗阻经EUS-BD途径(EUS-BD组)或ERCP途径(ERCP组)引流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梗阻复发情况及生存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US-BD组与ERCP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梗阻复发率及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B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RCP组(P<0.001)。[结论]EUS-BD及ERCP引流在胃改道术后胆管恶性梗阻的患者中均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胆道梗阻,EUS-BD相对ERCP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术(EUS-BD)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再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5例,术前经B超、CT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恶性胆管梗阻,其中胰腺癌15例、壶腹部癌12例、胆管癌27例、胆囊癌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侵犯11例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其中40例接受EUS-BD治疗,35例接受PTBD治疗。结果 在40例EUS-BD治疗患者中,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完成治疗16例(40.0%),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顺行技术完成治疗24例(60.0%),其中37例(92.5%)操作成功,在35例PTBD治疗患者中,28例(80.0%)操作成功,EUS-BD治疗患者操作时间为治疗后,EUS-BD治疗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8.7±50.2)μmol/L,显著低于PTBD治疗患者的(162.4±60.2)μmol/L,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4.8±3.7)g/L,显著高于PTBD治疗患者的(32.1±4.6)g/L,P<0.05];EUS-BD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胆道出血2例(5.0%),急性胆管炎1例(2.5%),PTBD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8/35,P<0.05),其中胆道出血3例(8.6%),肝包膜下出血1例(2.9%),胆汁性腹膜炎1例(2.9%),胆漏1例(2.9%),胆道感染2例(5.7%)。结论 在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可选择EUS-BD或PTBD进行补救治疗,或许可消退黄疸,暂时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08/2016-03余姚市人民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78例,胆管癌患者46例,胰头癌患者18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8例,壶腹部肿瘤6例,行右肝管穿刺48例,左肝管穿刺2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10例,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无发生腹腔出血和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手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古氨酰转移酶相比手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5 d相比较术后10 d,各生化指标含量均有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1例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非放射性(即内镜超声引导)的ERCP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选择性胆管插管,置入内镜导丝,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沿导丝置入腔内超声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超声小探头,观察记录胆总管结石情况,取出探头后,通过网篮或球囊取石,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匀速低压冲洗胆总管,并再次置入探头以确认胆总管结石取净。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治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前与术后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ERCP后经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取出结石,取除结石数量与IDUS探头扫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相符,术毕放置鼻胆引流管。8例患者因结石较大,需行柱状球囊乳头扩张或机械碎石术,而孕妇不能采用常规镇静或麻醉,故予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待分娩后再予相应治疗。6例患者发生ERCP术中并发症,其中5例程度较轻。3例患者ERCP术后出现腹痛,无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4 h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迟发性出血,及时发现后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治疗后好转。 结论 非放射性ERCP治疗妊娠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hrasonography,IDUS)对于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不确定的肝外胆管微结石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经IDUS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明确诊断胆管微结石(胆管结石直径≤3 mm)的病例共计22例.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IDUS联合EST取石为胆管微结石诊断金标准,比较腹部超声、MRC、ERC对于诊断肝外胆管微结石的准确率.结果 腹部超声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确诊率是27.3%(6/22),68.2%(15/22)的患者经腹部超声发现胆总管扩张.MRC对于胆总管微结石的确诊率为38.5%(5/13),对于胆总管扩张的确诊率为84.6%(11/13).ERC对于胆总管微结石的确诊率为27.3%(6/22),ERC对于胆总管扩张的确诊率为68.2%(15/22).2例患者以反复急性胰腺炎为主要表现,腹部超声、MRC以及ERC均未发现明确胆总管结石,最终IDUS证实了胆总管微结石的存在.结论 对于肝外胆管微结石,ERC的确诊率并不高于腹部超声以及MRC.IDUS是一种简单可行并且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的检查手段,有助于鉴别反复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胆管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经内镜行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53例均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术后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例,并发胆管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治愈;1例术后3个月发作急性胆管炎,再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者常因解剖结构改变而使标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难度显著增大甚至无法完成。治疗性内镜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外科术后患者提供了微创胆管引流的新选择。本文报道1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病例,因内镜无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导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行经空肠胆管穿刺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传汶  费志勇 《山东医药》1997,37(12):22-22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21例沂水中心医院(276400)张传汶费志勇陈兴田沈玉法赵希英1997年4月以来,我们经内镜行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21例,疗效较好。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4~71岁,平均49.7岁。其中肝门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由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69例,行胆肠吻合术治疗37例(胆肠吻合术组)、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32例(ERBD组)。结果与ERBD组相比,胆肠吻合术组首次住院时间长、术后早期并发症多、黄疸复发率低、再次住院次数少、中位生存时间长(P均〈0.05)。结论对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在患者情况许可、预计有较长的生存期(〉6个月)时适合行胆肠吻合术;患者一般情况差、预计生存时间较短(〈3个月)时行ERBD。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375例评价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为评价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在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在1416例次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发现有胆道梗阻、胆道感染或为预防胆道感染即时行经内镜胆管引流术375例。结果成功362例,成功率为96.5%;其中鼻胆管引流(ENBD)225例,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91例,金属支架引流(EMBE)46例;其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1.6%、91.2%、97.8%。早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9%、5.5%、2.2%。结果提示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是减除梗阻性黄疸、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预防ER-CP后感染和防止结石嵌顿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姑息治疗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对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管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处,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置于胆管适当部位,其两端均超过梗阻段2cm以上。结果54例患者中51例插管成功,3例插管不成功的患者中1例乳头开口于憩室内,另2例肿瘤完全阻塞导丝无法通过。成功率为94.44%(51/54)。34例胆管内放置8F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其余20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39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34μmol/L以下。放置胆管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235.45±56.67μmol/L降至78.36±37.58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31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与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相比,放置胆管内支架引流治疗1周、2周后,其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34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2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10个月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20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3例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阻塞,予以更换内支架,其中1例植入塑料双支架。结论经ERCP内镜下胆管放置内支架,对解除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和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作用的比较,评价ID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行MRCP,然后行ERC,同时用经导丝的腔内超声探头行胆管内扫查.IDUS检查完成后,行内镜下取石,证实诊断.结果 30例中,MRCP准确诊断结石22例,将胆管絮状物诊断为结石2例,漏诊2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7%(26/30)、91.7%(22/24)、66.7%(4/6);ERC准确诊断结石23例,将胆管积气诊断为结石2例,漏诊1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27/30)、92%(23/25)、66.7%(4/6);IDUS准确诊断结石24例,絮状物4例,气泡2例,无漏诊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IDUS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P和MRC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78例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管结石16例、胆管癌18例、肝转移癌17例、胰头癌10例、壶腹肿瘤5例、胆囊癌6例。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34例行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42例行经皮肝穿胆管内外引流(其中25例为先行胆管外引流,待引流一定时间后改行胆管内外引流)、38例行胆管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观察,其中显效49例(62.8%),有效25铆(32.1%)。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诊治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塑料胆管支架3种末端开口留置方式在解除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塑料胆管支架置入减黄治疗的不可切肝门部除胆管癌患者61例,其中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18例(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31例(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1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组)。对随访2周发热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和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组3组患者术后2周内发热率比较[66.7%(12/18),58.1%(18/31)和16.7%(2/12),χ2=7.30,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率[0(0/16),3.2%(1/31)和0(0/10),χ2=1.09,P=1.000]、术后90 d内支架梗阻率[52.9%(9/17),48.3%(14/29)和40.0%(4/10),χ2=1.91,P=0.589]和支架中位通畅时间(66.0 d,91.5 d和94.0 d,Z=4.96,P=0.0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和十二指肠乳头留置比较,十二指肠水平部留置术后2周发热率低,但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相似。支架末端开口留置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可作为首选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进行选择性胆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失败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影不理想或体内有金属异物的26例黄疸患者,应用线阵探头的超声内镜和22G穿刺针经十二指肠进行胆管穿刺造影:结果:26例胆管均显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19例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其中5例结石患者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证实,11例胆总管癌性狭窄患者经外科手术证实,还有3例造影剂排泄缓慢。结论: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采用时,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造影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胆管造影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联合胆管内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合并胆管内浸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19年2月采用EP联合胆管内RFA治疗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伴胆管内浸润的12例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内镜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分析复发率。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测量病变中位大小为18.5 mm×15.5 mm,胆管内侵犯长度为(14.1±5.8) mm。12例患者均成功行ER+RFA,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示腺癌5例,腺瘤伴高级上皮内瘤变6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术后随访(28.5±10.4)个月,接受(4.1±1.6)次ERCP和胆管内活检,分别有2例患者在14个月和20个月时复发(均为腺癌)。结论 EP联合胆管内RFA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伴胆管内浸润是安全有效的,但考虑到复发的风险,术后需要严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05/2003-05在我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为78.1%(25/32)2次性成功率为93.7%,3次性成功率为96.9%。PTCD置管成功为27例,置管成功率为84.4%,仅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出血,经充分引流,使用止血药物后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胆管准确率高、成功率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简便治疗的方法,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