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种类与计量不变的情况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显著改善(P<0.001)。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方面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缓解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疗效显著,并有协同降低血糖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68-17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出院时研究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起效更快,可缩短治愈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精神科护理,对比2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蓝园珠 《中国药业》2011,20(3):68-69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降糖药物使用基础上联用帕罗西汀(20mg,每日1次)和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用降糖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HPA轴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分率评价,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X2=8.35,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皮质醉(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给予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可明显增强降糖药疗效,并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作用机制与调节HPA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吴群华 《海峡药学》2011,23(12):155-15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降糖药物+帕罗西汀(20mg,每日1次)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干预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7,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可明显改善降糖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89-19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下降,抑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障碍详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差别。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治疗,并符合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PHQ9量表进行抑郁症筛查,根据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共病抑郁组。采集患者晨尿,利用微型气体测试装置检测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合计161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141例,糖尿病共病抑郁组20例。微型气体测试装置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2.8%。两组患者的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存在差异。结论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可能发生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照比较心理治疗12周后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GQOLI-74和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反应.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共病组;并随机抽取未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19例,设为非共病组.疗前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并评估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水平.随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片(喜普妙)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和疗程均相同,治疗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两组疗效.并测共病组疗后的HbA1c水平,按照HbA1c水平再将共病组分为HbA1c达标组(HbA1c<6.5%,N=19)和HbA1c不达标组(HbA1c≥6.5%,N=10)两个亚组,并进行两个亚组的疗效比较.结果 ①共病组脱落3例,非共病组脱落2例.共病组的疗前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HAMD得分[(24.10±2.08),(6.30±0.98),(32.41±9.54)]均高于非共病组[(21.57±6.24),(4.34±0.93),(22.71±10.32),P<0.05)];②治疗后共病组有效率(65.5%)明显低于非共病组(94.1%)(χ2=7.688,P<0.05),共病组痊愈率(41.4%)明显低于非共病组(82.4%)(χ2=5.749,P<0.05).③共病组中HbA1c达标组有效率(68.4%)和HbA1c不达标组(70.0%)相比,没有明显差异(χ2=0.112,P=0.738),但HbA1c达标组痊愈率(63.2%)明显高于HbA1c不达标组(10.0%)(χ2=5.491,P<0.05).结论 抑郁症糖尿病共病患者治疗前抑郁程度较重,治疗反应明显低于非共病组,血糖控制不良的共病患者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共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年龄26~50岁的男性抑郁症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同时对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组以及抑郁症与ED共病组及非共病组IIEF-5、HAMD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抑郁症与ED的共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率为78.3%,主要为轻度ED;②双相抑郁患者与ED共病率以及IIEF-5与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相抑郁患者;③21~30,31~40,41~50岁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其与ED共病率分别为65.5%、85.7%、85.0%,三者共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服用SSRI类药物及米氮平的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率分别为77.5%及78.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⑤HAMD评分>17患者组的IIEF-5评分及与ED共病率均显著高于HAMD评分≤17患者组;⑥抑郁症与ED共病组HAMD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AMD评分及体重指数为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抑郁症患者与ED的共病率高,抑郁程度重及体重指数高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与ED共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抑郁情绪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程,不同性别、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上海2个区所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12)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同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进行抑郁和焦虑症状评估。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病程、疾病类型、并发症数量、抑郁和焦虑症状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其人群特征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爱敏 《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37-139,14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护理在糖尿病强化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263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胰岛素泵的应用及相关护理。结果应用5-17d后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仅5例有低血糖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护理后血糖改善良好,其护理的方便、安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鹏  潘发明  王建强 《安徽医药》2010,14(11):1302-130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根据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即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并采用普适性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对2组的生存质量8个维度和总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达标组的生存质量总分为(78.9±6.01)分,未达标组为(76.51±6.63)分,总评分和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未达标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生存质量有所改善,但仍需对生存质量的其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便于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显元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2-483
目的加深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要认识到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难治性和治疗的长期性,认识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坚持不懈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对54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平均血糖、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外周血管狭窄程度及血脂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局部清创,维生素B1 1mg im(1次/日),血塞通400mg每日静滴一次,同时给予每日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甘舒霖R、甘舒霖N);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甲钴胺、进行治疗60d,并观察疗效。结果多数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效果。总有效率达85.7%。结论使用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甲钴胺等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收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足的治疗关键在于长期坚持清创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恰当选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吕英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13-115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疗效。方法:选取初诊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针对不同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血糖控制状况良好。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初诊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控制血糖指标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试验组25例采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法。比较2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FBG、PBG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共发生12次轻度低血糖事件。结论规范化胰岛素注射能有助于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56名正常对照人群,采用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并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了解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人群(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无并发症组,但两组在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是糖尿病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糖尿病病程、文化水平、空腹血糖及并发症情况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pulmonary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lycemic status of diabetes in Indian population. Forty Type-2 diabetic patients, aged 30-60 years, with diabetic duration of 1-20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VC, FEV1, & FEV1% are recorded by Benedict's Roth spirometer. PEFR and MEP were recorded by Wright's Peak flow meter & Modified Black's apparatus. Glycemic status of subjects was determined by FBS & PPBS by Glucose oxidase & peroxidase methods. And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Mean +/- SD, using Student's t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ll the respiratory parameters are reduced in Type-2 diabetic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 of which FEV1, FEV1%, & MEP show very high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P=0.000). Lung function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ycemic status & duration of diabetes. (r = -0.390, & -0.342) Reduction in dynamic lung functions and its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glycemic status might be due to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as indicated by high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EP. Hence strict glycemic control and breathing exercises to strengthen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may improve lung function in diabeti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在干预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前后血糖。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增强,患者提升了对非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前后对比,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干预是糖尿病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