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骨中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桡骨中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患者9例。对新鲜骨折脱位: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小头脱位行手法复位;稳定脱位行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困难或者存在再脱位者,行切开复位,若探查环状韧带不完整,行环状韧带重建术,并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陈旧性病例,行桡骨头行切开复位,环状韧带重建或不重建,并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44.4%。屈肘平均90°(30°~140°),伸直平均10°(0°~30°),前臂旋前平均30°(0°~55°)旋后平均35°(0°~80°)。[结论]前臂结构复杂,对桡骨骨折患者,行肘关节和腕关节X线片检查,必要时行双侧X线片的对照比较,有条件者行CT进行重建,是避免误诊和漏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既能安全显露桡骨近段又能方便进行骨折固定的手术入路.方法 收治桡骨近段骨折14例,其中6例合并尺骨骨折,3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手术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显露桡神经深支,经桡侧腕伸肌与指伸肌间隙进人进行骨折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骨折愈合率达100%,无一例出现桡神经深支损伤.3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拇指背伸功能、前臂旋转及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Thompson切口能较好地显露桡神经深支,从而避免损伤,又能方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3.
回旋手法为主整复尺桡骨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尺桡骨下段双骨折,临床以桡偏背侧重叠移位多见,且整复难度较大[1]。自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5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达到治疗目的,并针对回旋手法在此类骨折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现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33例,女2例;年龄4~20岁,平均10.7岁;左侧24例,右侧11例。本组病例均为摔倒受伤;短斜形6例,横形29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单纯的桡骨下段  相似文献   

4.
桡骨下段复杂骨折21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桡骨下段骨折是非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骨折。大部分的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 ,石膏托或小夹板外固定 ,一般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对部分复杂型骨折 ,手法复位后固定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本科从 1996年~ 1999年共收治 2 1例手术治疗的病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男 13例 ,女 8例 ;左侧 9例 ,右侧 12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 42 .3岁。伤因 :摔伤 18例 ,机器伤 2例 ,高处坠落例 1例 ,其中合并开放伤 2例 ,摔伤伴对侧肩关节脱位 1例 ,高处坠落伴胸 12骨折 1例。损伤属Frykran8型分类法的Ⅱ型 1例 ,Ⅲ型 2例 ,Ⅳ…  相似文献   

5.
现就我院整复362例尺挠骨干双骨折,浅谈一些体会。卫二据前臂解剖分析骨折移位情况:正常情况下,尺骨乃前臂之轴心,尺挠二骨通过上下挠尺关节及骨间膜相连,挠骨绕尺骨旋转,自最大旋前位转至最大旋后位,约有150”左右旋转范围,旋转运动是前臂特有属性,这就决定了旋转移位是尺挠骨中上段骨折需手法解决的主要矛盾。因旋后肌止于挠骨上1/3段,旋前圆肌止于挠骨中段,旋前方肌止于挠骨下1/3段,故尺挠骨干中上段双骨折后,远端由于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作用而旋前,近端由于旋后肌作用而旋后,若旋转移位不矫正,尺挠骨骨间膜松紧不均…  相似文献   

6.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策  吴院学  段永辉  陈建军 《中国骨伤》2008,21(11):858-85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尺桡骨中下段骨折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1—26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0min-1周。右侧39例,左侧29例;尺桡骨下段骨折45例,尺桡骨中段骨折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相应手法复位、夹板或夹板加石膏托固定的方法。结果:68例患者随访0.5~1年,平均8个月,依据疗效评价标准,优57例,良11例。X线片示解剖复住38例,近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10例。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儿童尺桡骨远段骨折的手法复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骨科整复室1998年至2004年7月对儿童前臂尺桡骨远段骨折52例进行局麻下复位短臂石膏托2/3周径外固定4~6周,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5~12岁,伤后1~3h来诊整复。其中42例为0.5%~1%利多卡因5mL的麻醉下行手法整复,10例为未行麻醉下整复。在52例中均为距桡腕关节3cm以上的移位骨折,为横断或小斜面骨折[1],同时存在背靠着背的重叠移位。2手法治疗2.1复位手法详细了解患儿受伤病史同时检查有无正中神经的损伤。患者坐位,取0.5%~1%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或不麻醉。术者与助手分别双手牵引患肢前臂与上臂…  相似文献   

8.
腓骨头段移植修复桡骨下端缺损腕关节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创伤或骨巨细胞瘤切除术后造成的桡骨下端骨缺损,用腓骨头段移植修复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方法。自1983年8月至1990年11月,作者利用带腓骨头的腓骨上端移植修复对侧桡骨远端缺损并腕关节功能重建。随访证实,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不显露骨间后神经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上段手术致前臂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自2003年本院采用后侧显露途径,自桡侧腕长短伸肌间进入,不显露骨间后神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70岁,平均31岁;单纯桡骨骨折16例,尺桡骨双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4例,横行形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12例,长斜形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3例。1.2手术方法采用桡骨后侧显露途径,尺骨骨折另作切口显露。切口与传统手术相同,前臂外展旋前,自肱骨外上髁后上侧沿桡骨外侧向下,朝向腕背中心,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层,显露肌肉,仔细…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至1990年10月,共收集到我院和院外的部份青少年桡骨下段骨折出现继发性成角畸形病例20例,现将导致骨折成角畸形的病因、病机治疗以及预防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1998年2月,我们对11例骨骺尚存的少年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成人掌指骨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5~16岁;尺桡骨远干骺端双骨折6例,尺桡骨远段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7例;无移位骨折3例,严重移位骨折8例。所有病例均经摄X片证实,并示尺桡骨远端二次骨化中心已出现且骨骺尚未消失。手术前、后,拆除内固定前后(部分病例),均作X片检查并分析治疗情况。内固定物选用张家港第二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成人掌指骨异形钢板及配套螺钉。钢板厚约0.8mm~1·omm,宽约5mm,配…  相似文献   

12.
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效果。方法对11例尺桡骨多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2周,术后1例延迟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按Anderson评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前臂多段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改良折顶法治疗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改良折顶正骨手法在儿童及青少年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尺桡骨双骨折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1—15岁,平均12岁。下1/3段40例,中1/3段12例,均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正向折顶和斜向折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2例随访4个月-2年,按尺桡骨双骨折疗效标准,尺桡骨下1/3段双骨折整复成功40例,其中治愈39例;中1/3段骨折整复成功11例,其中治愈10例。结论:改良正骨手法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具有整复容易、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单人手法整复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临床以桡偏背侧重叠移位多见且整复难度较大,1999-2004年运用单人手法整复治疗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14岁。均于伤后1h~3d内就诊。开放性2例,闭合性30例;左侧22例,右侧10例。尺桡骨骨折线距下端骨骺线1~3c  相似文献   

16.
闭合穿针固定治疗三段性尺桡骨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闭合穿针固定治疗三段性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臂X线机监视下分别从尺骨鹰嘴及桡骨远端闭合穿针、手法整复,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三段性尺桡骨骨干骨折24例。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2个月。20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3个月;2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结论 闭合穿针固定治疗三段性尺桡骨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桡骨下段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施行吻合血管同种异体桡骨下段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重点解剖观测了桡骨下段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和分布;50根干燥成人桡骨标本,观察桡骨下端滋养孔。结果桡骨下端前、后及外侧平均有(15.5±4.3)(11~30)个滋养孔。骨间前动脉外径平均为2.3mm,循骨间膜的前份下行,本干穿行旋前方肌深面,沿途分出1~3支肌骨膜支,分布桡骨下端前面。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和外侧终支,沿桡骨远段背侧下行,分别分出(3.1±0.7)支和(1.2±0.5)支骨膜支分布桡骨下段背侧。上述骨膜支均发细支进入滋养孔。结论选用骨间前血管为蒂的桡骨远段移植,以重建桡腕关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的连线作为前臂近段掌侧切口术前体表定位线,探讨该体表定位方法的临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21例桡骨近侧1/3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前体表定位切口的方法采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连线,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交通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架致伤1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均为单纯桡骨干骨折、闭合性损伤、术前无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 d,平均4 d。术后根据Grace和Eversmann标准对患者前臂旋转功能进行评价,并评价其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均<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前臂功能评价的Grace和Eversmann标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没有患者发生桡神经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症状。 结论通过改良体表定位前臂掌侧入路的方法,手术切开时能有效避免医源性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并确保在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进行操作。肱二头肌腱是安全可靠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19.
王臻  李靖 《中华骨科杂志》2015,35(2):195-200
 桡骨远端是构成腕关节、下尺桡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正常人的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边缘长于掌侧缘,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掌倾角);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1~1.5 cm,故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尺倾角)。桡骨下端具有掌、背、桡、尺四个面,掌侧光滑凹陷,有旋前方肌附着;背侧凸起,有四个骨性腱沟,内有伸肌腱;桡侧面延长成茎突,有肱桡肌附着及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腱鞘;尺侧面构成下尺桡关节,为前臂旋转的枢纽。因此,当桡骨远端畸形、外伤或存在肿瘤行关节重建时,如骨关节重建不良或方法不合理,则可造成腕及手指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桡外侧手术入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对比传统手术入路的治疗优势.方法 对桡骨骨折92例予以手术治疗,分别采用桡外侧入路(A组)34例,掌侧入路(B组)26例,背侧入路(C组)32例.结果 桡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远期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情况与传统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外侧手术入路治疗桡骨中上段骨折,具有暴露术野快捷、不易损伤重要血管神经,且远期效果与传统术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