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发现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预防策略,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至11月入住ICU的161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61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8.63%,医院感染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2.9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5.19‰,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10.60‰,呼吸机相关肺炎性肺炎感染发病率为8.38‰;其医院感染构成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及败血症为主,分别为40.00%及26.67%,不同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重高,"三管"发病率较高,应注意"三管"及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唐春莲  毛晓清  杨超群 《西部医学》2010,22(11):2179-2181
目的监测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入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转出ICU后随访48小时。结果监测8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6.65%,67例次,例次感染率7.8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天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消毒隔离,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有创性操作,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0年1~12月ICU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患者324例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4.20%;例次感染60例,例次感染率为18.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血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相关高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范》,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日感染率9.70%0,例次日感染率10.23%;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0。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53.4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34.48%);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首(45.00%)。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采取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胡志勇 《河北医学》2000,6(8):685-687
目的:探讨IC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利于监测、预防和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ICU内住院病人,共205例。发生医院感染5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与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住ICU时间、昏迷、气道开放、呼吸机应用,留置导尿相关。(P〈0.05 ̄0.001)。  相似文献   

6.
封玲 《大家健康》2016,(4):291-291
目的:探究医院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综合 ICU 患者1200例。结果:在1200例综合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9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08%,因发生医院感染而死亡的死亡率为21.6%,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103,因未发生医院感染而死亡的死亡率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综合ICU 患者呼吸道、呼吸道、泌尿道、血液、胃肠道、口腔、皮肤黏膜等部位感染率分别为51.5%、25.8%、8.25%、5.15%、3.1%、4.1%、2.1%;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导尿管等。结论:医院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科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监测方法。方法制订目标监测方案,建立ICU监测日志。结果共监测604人,感染196例次;患者感染率、调整患者日医院感染率分别是16.56%、25.15‰;与呼吸机、尿管及深静脉插管相关的调整日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5.75‰、13.75‰、3.24‰;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是3.02%。结论感染专职人员与ICU兼职人员密切配合,可获取准确资料,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及时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对控制特定人群的医院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2010~2012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综合ICU住院人数881人,发生感染242例次,感染率27.47%,≥60岁患者占57.85%,男性69.83%,总住院天数超过20 d的患者占73.97%,人均入住ICU天数≥60岁者为30.80 d,<60岁者为19.70 d;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脑血管系统疾病29.75%、颅脑及多发性创伤24.79%、呼吸系统疾病17.77%、心血管系统疾病15.70%;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57.85%、泌尿道16.53%、手术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13.22%;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1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0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9.25%,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MRSA 13株,占31.71%.结论 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及水平,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ICU改建前和改建后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人员配备,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ICU改建后,设施设备的更新,人员的重新配备,防控对策的增加,对ICU的感染控制工作有一定帮助。结论:通过对ICU环境的改善,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标性监测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0-2012年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后,同时也采取了多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代表的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并分析2014-2015年某医院综合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监测病人857例,发生医院感染4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6%,调整感染率为1.55%,调整日感染率为10.32‰.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16.54‰,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27‰,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日感染率为1.1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为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患者1510例,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18例)和非感染组(892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特点、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感染特点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多见;免疫抑制剂应用、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多发伤、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且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ICU 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刘彬  刘磊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96-1100
目的 研究患者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和呼吸科6 0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其AB院内交叉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呼吸科共5 002例,呼吸科感染率是0.59%(30例),ICU共1 015例,ICU感染率是19.70%(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气道开放”、“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AB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开放”是独立危险因素。“气道开放”使得两科患者感染率显著增加,但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基础疾病与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在ICU与呼吸科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是否有基础疾病,在ICU感染率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开放”是院内感染AB的关键环节,“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针对性管理,尤其是ICU。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0~86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参数异同;同时分析感染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糖尿病人员比例、有创检查和治疗人员比例、抗菌药联合人员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性别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39.1%,9/23)和泌尿系统(34.8%,8/23);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株(45%,9/20)。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糖尿病人员比例、有创检查和治疗人员比例、抗菌药联合应用有关;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及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9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将CRE阳性患者归为CRE组(35例),阴性者为对照组(161例)。分析CRE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CRE阳性35例,感染率为17.86%(35/196);共检出68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52.94%)。CRE菌株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多肽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较为敏感。CRE组的年龄≥50岁、APACHEⅡ评分≥20分、ICU住院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3 d、留置尿管、血液透析、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机械通气时间≥3 d■和ICU住院时间≥10 d■是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回
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ICU病房229例医院感染病人资料,并对其分离出的
337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ICU病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总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68.25%)为主。2009~2011年多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9.13%、18.18%、15%,分离率明显下降(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
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3年间分离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ICU病人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总体有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稀类抗
菌素、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保持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总体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
奈唑胺、替加环素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达1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通过有效
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降低细菌的耐药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变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例877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为准,分析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77例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427例(48.7%),其中肺部感染360例(41.0%)、泌尿系统感染25例(2.9%)、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12例(1.4%)、其他感染(颅内、深静脉、其他不明原因感染)30例(3.4%)。结论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感染发生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性别、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脑血管意外种类、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有关外,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医疗侵入性操作等外,等均与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ICU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收集整理近2年来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05例患者的临床疾病资料,分为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影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确诊真菌感染的患者56例(18.36%).最常见的菌株为白色念珠菌(46.4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除了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有创性治疗等常见易感因素外,年龄、吸烟、肥胖和高血压亦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样化等特点,医务工作者务必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尽早针对深部真菌的易感因素进行干预及加以重视,方能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年来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 0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2.1%),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7%)、淋巴瘤(19.4%)。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因素无直接相关性。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者的住院条件,接受联合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要及时转入层流隔离病房接受治疗,这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Currently, slightly more than 50%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s) are hospital acquired. When these infections occur in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dditional hospital days and excess hospital costs. Because of multifactor of nosocomial BSIs, measurements of control nosocomial BSIs are wide variety and lead to some confusion in practi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special way in accordance with self-hospital base on common principle.
Methods  In one ward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t first, we divided the all operation about bloodstream way into three sections used as keypoints. By surveying keypoints respectively, some operation faults of blood way were discovered. For decreasing the mobidity of nosocomial BSIs, some intervention measurements were executed. The rate of nosocomial BSIs was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January to June, we received and cured 618 patients in total; among them, there were 13 cases of nosocomial BSI and the average occurrence was 2.3 cases/month. After intervention measurement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1, we received and cured 639 patients in total with seven cases of nosocomial BSI, and the average occurrence was 1.2 cases/month (P <0.05).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12, no nosocomial BSI occurred in the investigated ward.
Conclusion  Removing the operation faults of bloodstream way might decrease the nosocomial BSI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by utilizing a key point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