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 评价2013—2019年河南省城市居民乳腺癌筛查依从性及筛查结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乳腺癌风险评估。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40~44岁者行乳腺超声检查;45岁以上者行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钼靶)检查。两种检查均以BI-RADS分类作为主要检查结果,以BI-RADS 3级为乳腺癌可疑阳性患者,BI-RADS 4级和5级为乳腺癌阳性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人群的顺应性和乳腺癌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 111名当地乳腺癌高危人群,年龄为(55.03±7.91)岁;共有13 760名接受了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总体参与率为47.27%(13760/29111)。乳腺癌疑似阳性检出率为23.40%(3220/13760),阳性检出率为2.55%(351/13760),筛查人群随访后确诊乳腺癌检出率为0.30%(41/13760)。筛查人群中45~49岁年龄组乳腺癌可疑阳性率最高(27.79%),50~54岁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2.98%),65~69岁年龄组乳腺癌检出率最高(0.49%)。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阳性检出率为2.95%(316/10 728),显著高于单独行乳腺超声(1.99%)或钼靶检查(1.25%)。[结论] 乳腺癌高危人群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可显著提高乳腺癌阳性检出率。下一步应努力提高人群依从性以及筛查提供方的组织实施和服务能力,提高筛查效益。  相似文献   

2.
曹毛毛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20,29(12):925-932
摘 要:[目的] 分析2012—2017年重庆市城市女性乳腺癌筛查结果,为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宣传动员40~69岁城市女性自愿参加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和风险评估,通过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对40~44岁高危人群采用彩色超声检查,45岁及以上或超声检查阳性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结合X线摄片检查,分析城市女性乳腺癌的高危率、筛查率和检出率。[结果] 5年间共116 028人完成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17 542人被评估为乳腺癌高危人群(高危率为15.12%),8538例接受临床筛查(筛查率为48.67%),检出可疑阳性1479例(检出率为17.32%),阳性269例(检出率为3.15%)。高危率在45~49岁组最高(20.11%),筛查率在55~59岁组最高(53.35%),可疑阳性检出率在45~49岁年龄组最高(24.57%),阳性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6—2017年度最高(4.29%)。[结论] 通过乳腺癌风险评估系统确定乳腺癌高危人群,分年龄段采用超声结合X线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和筛查成本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乳腺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乌鲁木齐市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探讨筛查的参与率,超声和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及乳腺癌的早诊率。方法 在40~74岁乌鲁木齐市女性居民中,通过防癌风险评估问卷评估出乳腺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40~44岁采用超声检查,BI-RADS 3级以上结果加做X线摄影检查;45岁以上采用超声联合X线摄影检查。BI-RADS 3级为可疑阳性,BI-RADS 4级及以上为阳性;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共评估出乳腺癌高危人群27 704人,实际完成筛查11 752人,参与率为42.4%;其中50~59岁年龄组的参与率最高(46.3%),不同年龄组间参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检查占位检出率为27.1%,乳腺X线检查占位检出率为61.3%,联合检查占位检出率为68.4%,不同检查技术占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段乳腺X线占位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查,联合检查的占位检出率最高,各年龄段不同检查技术占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技术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超声+X线摄影联合检查可疑阳性和阳性检出率均较高,不同检查技术在各年龄段中阳性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病变中随访到39人进行了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检出率为0.33%(332/10万),早诊率为79.5%。结论 以高危风险评估为基础,评估出高危人群,再联合超声及X线检查,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分析数字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可疑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共755例临床触诊阴性、数字乳腺X线检查结果分级为Ⅳ级以上的乳腺可疑钙化灶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阴性的可疑钙化灶手术当日行数字乳腺X线金属丝定位,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可疑钙化灶的病理结果及影像学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755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95例,良性病变460例。针对数字乳腺X线检查中发现的可疑钙化灶,超声检出率为75.10%(567/755)。数字乳腺X线检查钙化灶的灵敏度(91.18%)和准确率(85.56%)均高于超声的80.34%和79.73%,漏诊率(3.44%)和误诊率(10.99%)均低于超声的7.68%和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阴性,数字乳腺X线检查发现可疑钙化灶患者188例,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恶性病变79例,良性病变109例,恶性病变检出率42.02%;188例可疑钙化灶良恶性组间钙化灶的形态和分布、密度、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检查在临床触诊阴性、超声阴性的可疑钙化灶诊断中有一定价值,适用于临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8-2011年肥城市乳腺癌筛查项目结果,了解肥城市乳腺癌发病情况,探讨理想的乳腺癌筛查模式.方法:方案1对全部筛查对象进行临床乳腺检查和超声检查,阳性和可疑者进一步行钼靶X射线检查;方案2对3 000名45~64岁城市受检者采用临床、超声和钼靶X射线检查(MAM)联合筛查;所有乳腺癌病例最终经病理确诊.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筛检试验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肥城市近4年初筛人群乳腺癌总体检出率为122.3/10万(26/21 256),复查人群检出率为66.8/10万(3/4 493).标化后城市妇女各年龄段乳腺癌检出率均远高于农村妇女,城市妇女总的标化检出率为168.6/10万,农村妇女总的标化检出率为3.4/10万.农村妇女对项目的参与度较低,且早期癌发现率较低.方案1与方案2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相对后者更加经济有效.结论:肥城市乳腺癌检出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和规范农村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和诊治工作,临床检查、B超筛检高危人群进行钼靶X射线检查的模式具有经济、早期癌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在基层或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秦巴地区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项目结果, 探讨提高筛查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及南江县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两癌筛查中秦巴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共计5 974人的乳腺癌筛查资料。统计分析筛查人群的特征及其乳腺超声(BUS)、乳腺X线(MG)和病理检查结果, 比较各年龄段之间BUS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及BUS补充MG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筛查参与率最高的为45~49岁人群, 占比29.56%(1 766/5 974), 60~64岁人群参与率最低, 为3.65%(218/5 974)。BUS筛查可疑阳性976人(16.34%), 阳性282人(4.72%);84人(1.41%)进行MG筛查, 可疑阳性18人(21.43%), 阳性6人(7.14%);乳腺癌检出率66.96/10万(4/5 974)。各年龄段之间BUS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及BUS补充MG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秦巴地区乳腺癌筛查有一定成效, 查体联合BUS补充MG的筛查模式合适本地区, 但人群...  相似文献   

7.
马兰  任文辉  赵艳霞 《中国肿瘤》2019,28(12):891-895
摘 要:[目的]初步分析2015年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数据的成本效果。[方法] 利用2015年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全国30个省(区、市)706个县上报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季度统计表和阳性个案报表,计算乳腺癌检出率、早诊率和早期发现成本系数等指标,并对不同筛查模式、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地区筛查项目的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5年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项目中,乳腺癌检出率为0.85‰,早期癌检出率为0.73‰,早诊率为85.25%。总筛查成本11 954.00万元,检出1例乳腺癌成本9.33万元,检出1例早期乳腺癌成本10.95万元,全国总体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2.19;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2.19)与仅超声初筛(2.13)几乎一致;35~39岁年龄组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3.97,40~64岁年龄组介于1.87~2.66;不同地区的早期发现成本系数为东部(1.65)、中部(2.12)低于西部(3.21)(χ2=15.8835,P<0.0001;χ2=26.6755,P<0.0001)。[结论] 我国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具有较好成本效果,其中40岁以上年龄组成本效果更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成本效果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影响成年女性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速率增长,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筛查乳腺癌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应用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超声筛查乳腺癌的模式,选择35~60岁哈密地区户籍的各民族妇女进行群体乳腺癌筛查,全部妇女先行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级和5级的行活检,0级和3级的补充乳腺X线检查,1级和2级的随访。结果:2012年1月—2017年10月全地区在本院累计完成乳腺癌检查184 680人,其中149例确诊为乳腺癌,乳腺癌检测率80.68/10万,建议行乳腺X线检查3 203人次,实际乳腺X线检查2 675人次;建议活检582人次,实际活检582人次;早期乳腺癌比例:0期36.24%,Ⅰ期51.00%,Ⅱ期10.07%,Ⅲ期2.68%,0+Ⅰ+Ⅱ期97.31%,0+Ⅰ期87.24%。灵敏度和特异度:乳腺超声筛查出122例乳腺癌(81.88%),X线检查出27例(18.12%)。35~39岁组乳腺癌检出率为8.56/10万,40~50岁组检出率为29.20/10万,51~60岁组检出率为42.71/10万。回族妇女乳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其次为维吾尔族妇女。结论:超声筛查乳腺癌模式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实际操作过程中筛查对象的依从性较好,易于普及,在乳腺癌的检出、早期诊断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石朝晖  廖先珍  许可葵 《中国肿瘤》2015,24(12):1003-1006
摘 要:[目的] 了解长沙市城市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探讨乳腺癌筛查模式价值。[方法]2012~2015年对长沙市40~69岁城市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采用乳腺癌高危评估系统初筛出高危人群,40~44岁高危人群采用彩色超声检查,45岁及以上采用彩色超声检查结合X线摄影检查,以BI-RADS为Ⅳ级和Ⅴ级作为阳性结果。[结果] 共有69 532人参加了乳腺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13 805例(19.9%)被评为高危人群。1906人接受了单独彩色超声检查,4133人接受了彩色超声结合X线摄影检查。超声阳性检出率为774/10万;X线摄影阳性检出率为560/10万。两种筛查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394(P<0.05)。[结论] 采用高危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初筛,按照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的乳腺癌早诊早治模式为我国的乳腺癌防控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40-69岁高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城市人群开展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防癌风险评估问卷调查筛选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方法为40-44岁女性采用乳腺超声检查,45-69岁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X线片检查。结果共评估出乳腺癌高风险4 738人,实际临床筛查2 207人,顺应性为46.58%,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进行筛查结果判定,阴性1 904人(86.27%),可疑阳性258人(11.69%),阳性45人(2.04%)。确诊乳腺癌6例,乳腺癌检出率为0.27%,其中早期乳腺癌5例,早诊率83.3%。结论以防癌风险评估为基础,分年龄段采用乳腺超声结合X线片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筛查出早期乳腺癌及良性病变,做到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