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使用现状和效果,为智慧药房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自动化发药系统""自动发药机"以及"使用""效果评价"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使用PRISMA流程图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提取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 372篇,经筛选获有效文献196篇;有120家医院至少1位作者介绍了本单位的门诊自动发药系统的建设(装机量121套),或进行了使用效果评价。装机量前3位的品牌为韦乐海茨(Willach Heise)、艾隆(Iron)和欧蜗(Rowa),分别占总量的28.1%,22.3%,9.9%。设备使用可实现40%~70%的整处方自动化发放率,与传统人工模式相比,处方配发效率提高30.0%~50.0%,调配差错率下降32.0%~66.0%,劳动强度下降18.4%~65.5%,明显缩短患者取药时间,优化门诊工作流程,提高满意度;但同时也存在机器故障多,运行不稳定,投入成本大的缺点。结论 门诊自动化发药系统发展迅速,相对传统发药模式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何优化机器质量控制能力,减少故障发生率,发挥设备的最大优势,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优化前后的效果,验证优化后流程的优越性,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 药师和护士按照操作规范完成配置工作,然后药师、护士一对一分组,由药师承担配置前后的药品、溶媒、空安瓿的核对工作,比较优化前后6个月时间内的配置工作量、各环节总工作效率、差错率、医嘱不合格率、耗材成本等情况。结果: 流程优化后,工作效率由12.86(秒/袋)提高至4.89(秒/袋),差错率由0.87%降低到0.13%,医嘱不合格率由0.87%下降到0.06%,耗材成本下降了3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PIVAS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保谈判药品的社会药房供应模式,以提高患者对该类药品的可及性。方法 通过分析美国专业药房的监管及供应模式,总结美国的先进经验及我国现有"特药药房"实践现状。结果和结论 推动我国"特药药房"的发展,需要医保、医院、药企、药店4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患者对医保谈判药品的可及性及可支付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现代化门诊药房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DMAIC模式,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门诊药房用药安全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用药安全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用药安全因素。结果 用药差错率从0.064%降低至0.008 5%,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团队合作,数据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消除过程缺陷,实施流程改进是提高用药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对门诊药房取药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运用信息化技术并结合实际,对取药流程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改造,并不断完善。结果: 与呼叫取药系统相比,差错率降低、患者等候取药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结论:预配排队取药系统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张菁  周峥  赵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10):1485-1488
目的 为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探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智能药房发药系统质量优化措施。方法 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药品调配数量错误、品种错误2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结果 优化后的智能发药系统差错发生概率中,数量错误由1.22‰下降到0.55‰,品种错误由0.33‰下降到0.22‰,改善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智能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最大化地发挥智能药房的优势,必将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黄莉莉  王欣  陶祥  刘慧 《中国药事》2018,32(1):124-130
目的:探讨降低药房紧急领药数量的方法,完善药品供应链。方法:以“降低药房紧急领药数量”为主题,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找出使用物流系统(SPD系统)的问题,并采取推行电子条码、自动调整单元包数量、合理设置安全库存等对策解决问题,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10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后,药房紧急领药包数降幅达到45.3%,目标达标率100.8%;同时,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使用物流系统(SPD系统),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药房紧急领药数量,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罗俊  韦坤璇  杨玉芳  向长溢 《中国药事》2017,31(12):1463-1467
目的:探讨利用药品监管码在医院门诊药房建立中成药溯源系统的可行性,以降低相似中成药调剂差错率。方法:将药品监管码嵌入医院信息系统(HIS),改造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流程,在配药确认处增加监管码匹配、审核步骤;通过记录监管码,结合HIS中病人的信息,实现药品溯源的目的。结果:建立了中成药从医院门诊到病人之间的溯源系统。实施6个月后,中成药相似药品调剂差错下降,差错率从模式运行前的0.0523‰降为0.0181‰,下降了65.4%。病人候药时间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利用药品监管码建立中成药末端溯源系统,可使药品溯源链得到完善,减少了门诊药房相似药品调剂差错事件。  相似文献   

9.
辛海莉  张震江  张卫同  张海群 《中国药事》2018,32(10):1430-1434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一体化智能门诊药房的管理与实践。方法:对发药流程和业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信息化集成下的自动调剂流程,使高峰时段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控制在7.7分钟以内,患者满意度提升了1.48%。信息化手段用于药品入、出、存和效期的精细化管理及运维监测系统调配人力资源,故障语音播报系统使故障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发放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结论:门诊药房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并优化住院药房自动包药机加药机制,实现加药过程中药品核对及药品库存与效期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智能软件联合条码扫码技术,对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中易出错环节进行智能干预,对比智能干预前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日平均加药时间(min)和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结果 与优化前相比,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优化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由0.11%降为0%;日均加药时间由(96.50±21.84) min缩短至(64.23±19.59) min (P<0.01),均值减少32.27 min;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由(9.42±1.13)%降低至(3.42±0.88)%(P<0.01)。结论 优化后的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操作快捷、简便,准确度高,可实时追溯和管理包药机库存及效期等药品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智慧药房管理体系发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杨莹菲 《中国药事》2017,31(9):1078-108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以"降低我院综合药房调剂差错"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全员参与此次品管圈活动,针对容易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取得的有形成果:综合药房调剂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11件/周,降低至改善后的4件/周,降低率为63.6%;无形成果:药师在实施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等方面均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差错、保障医疗安全效果显著;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建立,探讨改进传统基数药品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安全性,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我院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主要构成、工作模式建立,并通过比较智能药柜与传统基数药管理模式下临时医嘱药品取用时间差异及对27名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智能药柜应用效果。结果: 接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智能药柜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实现了病区基数药品全流程闭环管理。与传统基数药取用模式比较,智能药柜的应用将每条临时医嘱取药和执行时间分别缩短至(5.7±3.86)min和(12.18±3.96)min。问卷调查中,护士对智能药柜的总体满意率为92.59%(25/27),有77.8%(21/27)的护士表示减少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结论: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优化基数药品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提高药物治疗及时性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降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中的应用。方法:运用FMEA识别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制定降低调剂差错的措施。结果: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影响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风险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119分降到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自动口服摆药机调剂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合理设定库存周转率改善自动片剂摆药机内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方法:统计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药品调剂室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自动片剂摆药机中每种药品的摆药量和库存数量,计算出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我院利用摆药机自动摆药的药品品种共247种,其中64.37%的品种库存能够在30天内周转使用完毕,35.63%的品种需要30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周转,存在库存上限和下限设定不合理的问题。结论:通过制订以库存周转天数为量化基础的管理策略,提高了库存管理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对合理控制库存药品周转周期、提高加药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社区药房药师抗生素耐药认知与不凭处方调配抗生素行为,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对西安市社区药房药师开展问卷调查,使用视觉模拟量尺,测量受访药师对抗生素耐药的认知,自报不凭处方调配抗生素行为,应答率为77.3%(99/128)。对数据进行描述,检验不同行为组间认识的差异性。结果:多数受访药师对抗生素耐药具有基本认知,74.8%(74/99)的被调查者报告了不凭处方调配抗生素的行为;未发现抗生素耐药认知与不凭处方调配抗生素行为之间的显著性关系。结论:社区药房药师不规范的抗生素调配行为比较普遍。仅通过强化认知水平来降低不凭处方的调配行为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管理药师群体和公众抗生素用药习惯,治理社区药房不规范药品销售行为,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