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χ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χ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χ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者远处转移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的术前或术后行放疗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间收录的接受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55例T3N0期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新辅助放疗的有486例(新辅助放疗组),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有69例(辅助放疗组)。分析并比较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03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及放疗顺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Wald=10.099、10.562、4.331,P<0.05),其中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及总体死亡风险分别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649(95%CI 1.173~2.316,P=0.004)倍、1.402(95%CI 1.020~1.928,P=0.037)倍。1:1倾向性匹配后分析提示,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293,P<0.05)。结论 与术后辅助放疗相比,新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N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间收录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或术后辅助放化疗的N2期1 2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的有627例(手术+化疗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的有581例(手术+放化疗组)。分析并比较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1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8.3%、44.9%;手术+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0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9.9%、46.5%;两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1期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08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G分期、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15.236、7.039、4.841、10.155、11.192,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分析发现,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期NSCLC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364,P<0.05),而T3~4期的亚组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4.486,P<0.05);针对病理亚组倾向性匹配后发现,非腺癌亚组中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亦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6.27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提示,术后放疗的加入是影响N2期肺非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7.300,P<0.05);但肺腺癌亚组患者倾向性匹配后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4期或者非腺癌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而对T1期术后辅助放疗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该分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共87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53例),未疗组(34例)。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术后放疗、年龄、月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及转移率、手术方式、Ki-67指数等对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DM)率、无复发生存(RFS)率、总生存(OS)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疗组与未疗组5年LRR(9.4%和15.2%)和RFS(81.3%和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12.789,P<0.05),而DM及O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淋巴结转移率、年龄、Ki-67指数是影响5年LRR的危险因素(P<0.05);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 5 年 DM 的危险因素(P<0.05);放疗、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和Ki-67指数是影响5年 RFS 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和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5年LR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79、5.277 P<0.05);脉管癌栓是影响5年DM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13, P<0.05);放疗、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5年RFS 独立危险因素(HR=0.378、2.35、5.084, P<0.05)。结论 术后放疗可以改善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但对5年的DM和OS影响不大。术后放疗、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Ki-67指数、年龄与早期三阴乳腺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POCRT)和单纯化疗(POCT)的疗效。方法 对术后140例病理分期为Ⅲa-pN2的NSCLC患者用随机信封法分为POCRT组和POCT组,每组70例。两组化疗方案均采用紫杉醇和顺铂,共化疗4个周期。在第1、21、43、64天给予紫杉醇175 mg/m2,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POCRT组在化疗的第1天给予同期放疗,50.4 Gy/28次。结果 POCRT组5年总生存率为37.9%;POCT组5年总生存率为27.5%,POCRT组死亡风险比为0.69(95%CI,0.457~1.044,χ2=3.224,P>0.05)。POCRT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3%;POCT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8.8%,POCT组复发风险比为1.49(95%CI,1.008~2.204,χ2=4.193,P<0.05)。亚组分析显示POCRT组能明显提高pN2淋巴结≥2枚患者总生存率(χ2=5.308,P<0.05)。POCRT组复发率(χ2=5.308,P<0.05)和远处转移率(χ2=3.840,P<0.05)均显著低于POCT组。POCRT组1例患者死于脓毒血症,POCRT组发生3,4级放射性食管炎高于POCT组(χ2=8.010,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相似且可耐受。结论 和POCT相比,POCRT能减少 Ⅲa-p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无复发生存率,POCRT未能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顺序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1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探讨不同放化疗顺序对不同高危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1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T1-2N0-1M0)临床资料。按放化疗顺序分为先放疗组、先化疗组和化疗-放疗-化疗组("三明治组")。先放疗组32例、先化疗组107例、三明治组52例。对各组病例的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T1、T2)、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学类型、脉管癌栓、分子分型、手术放疗间隔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存在不同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中5年局部复发(LRR)和总生存(OS)的差异。结果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手术放疗间隔时间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中T1、T2期患者的5年LRR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与三明治组淋巴结转移N0期患者5年L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化疗组和三明治组N1期患者5年LRR分别为4.5%和1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先化疗组和三明治组N1患者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有脉管癌栓患者5年LRR分别为5.3%、9.2%、18.1%(P>0.05);5年OS分别为61.5%、90.1%、87.2%(χ2=6.282,P=0.043)。3组无脉管癌栓患者5年LRR、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手术放疗间隔时间≤ 6个月的患者5年L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放疗间隔时间>6个月均为先化疗组,先化疗组中手术放疗间隔≤ 6个月与>6个月患者的5年LRR为5.2%和14.1%(χ2=4.886,P=0.027),OS分别为96.9%和85.7%(χ2=5.758,P=0.038)。结论 临床治疗时根据个体化选择方案。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而局部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先进行放疗;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脉管癌栓的高危患者,应早期开始化疗,放疗可以延迟,但不能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鳞癌左胸路径根治性术后局部复发的规律,为术后放射治疗的靶区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52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纵隔、吻合口、腹腔及原瘤床各区域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时间为1~106个月,中位时间14.6个月。术后复发率最高的区域为纵隔79.7%,其次为锁骨上29.1%、吻合口7.4%、腹腔4.1%和原瘤床0.7%,5个区域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5)。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达74.2%,中纵隔为19.8%,下纵隔为4.8%,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P<0.05)。胸内纵隔淋巴结分区分为1~10区,纵隔转移淋巴结分区中1~5区及7区转移率较高,而6区及8~10区转移率较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5);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气管旁区域,其中右气管旁区(1R、2R、4R)总淋巴结转移率为47.1%,左气管旁区(1L、2L、4L)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9.4%,右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左气管旁区(χ2=31.5,P<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位置主要在双侧锁骨上、上中纵隔、吻合口,建议术后预防放射治疗靶区包括双侧锁骨上区、上纵隔1~5区、中纵隔7区及吻合口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瘤GTV体积及其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外侵程度,探讨改进后的GTV体积分期标准对食管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01例,参考既往分期标准进行食管癌GTV体积临床分期,并结合预后进行分析,提出在T分期中除GTV体积大小外,还应参考原发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外侵程度进行降级分类,并按新标准重新评估预后生存,最后结合N0、N1、N2进行临床TNM分期。结果 全组患者按照既往GTV体积临床分期标准进行的T分期中,T3期与T4期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TNM分期中Ⅲ期与Ⅳ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修改T分期标准、即在GTV体积分级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原发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程度,结果该T分期的生存曲线分离度好,各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02,P<0.05);临床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5%、26.3%、13.4%、9.2%,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77,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GTV体积与病变周围组织器官的受侵程度结合起来进行的新T分期标准的界定,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手术与术后放化疗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86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2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构成比应用χ2检验,应用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3.9%、52.4%、43.5%,26.5%、40.8%、43.4%和5.3%、11.4%、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20、0.008、0.005、0.000);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01、0.003);分化程度和T分期为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45、0.020)。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POCRT)组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4.2%(38/86)和29.3%(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9.8%(17/86)和13.4%(1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后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能否降低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术切除的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分组按美国胸科协会(AST)修订的图谱,将食管区域淋巴结分为20组。探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发病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的关系,分析其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8.90%(156/319),淋巴结转移度为15.70%(562/3581)。胸上、中、下段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8%、47.06%、56.43%,有从上而下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下段为最高。20组淋巴结中胸上段1、2、4、5、7、9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27.38,P<0.05);胸中段2、4、5、7、8M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57.77,P<0.05);胸下段的4、5、7、8L、16、17、20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χ2=28.88,P<0.05)。因此,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为食管旁、隆突下、气管旁、主肺动脉窗、胃左动脉旁、贲门旁和腹腔淋巴结。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有相关性(χ2=6.82、26.04、36.26、4.56,P<0.05),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切缘情况无相关性(P>0.05)。其中肿瘤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是独立危险因素(OR=2.212、2.123,P<0.05)。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有关,勾画靶区时应综合考虑以上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HER2(+)的10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结局, 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和PMRT的作用。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范围14~107个月), 5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1.6%、91.9%和76.2%。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和激素受体(HR)状态是影响L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PMRT则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 2.85, 95%CI: 1.10~8.80,P < 0.05)。亚组分析提示, PMRT能够显著提高各高风险亚组的OS(χ2=4.01~9.18,P < 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 在各高风险亚组中, 与未放疗相比, PMRT仅提高了未行抗HER2靶向治疗人群的OS(χ2=4.50~6.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技术治疗T2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治疗的30例不适合手术T2N0M0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8.4个月。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2%、92.2%和80.6%,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5.7%、95.7%和83.7%,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2%、54.1%和40.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4.4%和94.4%,区域控制率分别为84.2%、72.1%和54.1%,远处控制率分别为84.6%、72.4%和64.3%。20例患者出现1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5例患者出现≥2级的放射性肺炎;1例患者出现4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SBRT治疗对不适合手术的T2N0M0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1H磁共振波谱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讨脑部^1H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脑梗死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行32次常规MRI和^1H-MRS检查。MRS检查采用PRESS序列,对病变区和对侧半球相应部位进行测量。主要观察和代谢物为NAA,Cr,Cho和Lac。病灶NAA,Cr和Cho的相对值以病侧和对侧各代谢物共振峰谱线下积分面积的比值来表示。病灶Lac的相对值则以病灶Lac和对侧Cr共振峰高度的比值来表示。结果: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共14个研究,4 643例患者。其中,术后放疗组2 080例,术后未放疗组2 563例。与术后未放疗组相比,术后放疗组可以提高总生存率(OR 1.89,95% CI 1.55~2.31, P<0.05)及无病生存率(OR 2.16,95% CI 1.80~2.60,P<0.05), 且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OR 0.22,95% CI 0.16~0.30, P<0.05)及远处转移率(OR 0.57,95% CI 0.35~0.94,P<0.05)。以年龄及肿瘤的大小进行亚组分析,<40岁和≥40岁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5,95%CI 0.05~0.48;OR 0.33,95%CI 0.13~0.80,P<0.05),术后放疗对T1及T2患者均有益(OR 0.48,95%CI 0.24~0.96;OR 0.53,95%CI 0.32~0.89,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疗可以提高总的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并且降低局部区域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根治性切除,纵隔淋巴结(LN)组织学检查阴性,但PET显示FDG异常浓集(阳性)时对病人预后的意义。我们假设即便LN组织学检查阴性,PET上的阳性灶仍对预后有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专业审查委员会批准,遵从HIPAA。收集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