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pH、酶用量和酶解温度对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Fenton反应法和普鲁士兰法分别测定其清除DPPH·和·OH的作用及还原Fe3 +的能力,以2,6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价王不留行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纤维素酶提取王不留行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ml),酶解pH 4.0,酶用量为3.0 ml,酶解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王不留行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92%,王不留行总黄酮体外清除DPPH·和·OH的作用及还原Fe3 +的能力均高于相同浓度的2,6 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结论:纤维素酶法提取王不留行总黄酮效果省时高效,王不留行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王不留行的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对银木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能力,并测定其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银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还原力,较好地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且随着浓度逐渐增加抗氧化作用呈递增趋势, 在银木总黄酮浓度为0.15mg·mL-1时,对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高达86%、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达到68%、对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可以达到59%。结论: 银木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翻白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以及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翻白草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 Box-Behnken 响应面法优化翻白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浓度为70%的乙醇,每次120 min,液料比为8∶1 ml·g-1时,黄酮的提取率最高,总黄酮提取率预测值为3.86%,测定值为3.74%,其间相差0.12%。结论: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翻白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科学可靠,可用于翻白草总黄酮的提取生产。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通过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乙醇浓度(X1)、液料比(X2)和提取时间(X3)为自变量,以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Y)为因变量,利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54.8%,液料比为13.6,提取时间为2.0 h,通过3批验证提取工艺参数,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结论:使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银线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ODS 2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0.05%醋酸水溶液(A) 0.05%醋酸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0 ~ 50 min,5%BSymbolnB@80%B],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乙酰车草酸酐和车叶草苷)、347 nm(秦皮乙素)、306 nm(4 香豆酸)、322 nm(阿魏酸)、369 nm (槲皮素和山奈酚)。结果: 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浓度分别在2.940~58.700μg·ml-1,2.650~52.900μg·ml-1,0.762~15.200 μg·ml-1,0.448~8.960μg·ml-1,0.794~15.900 μg·ml-1,0.897~17.900 μg·ml-1,0.489~9.780 μ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95%(n=6);各组分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16%~101.88%之间,RSD均小于1.88%(n=6);白花蛇舌草中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42.48±1.43)μg·g-1、(63.76±1.01)μg·g-1、(1 765±0.69)μg·g-1、(881.9±0.74)μg·g-1、(86.99±1.65)μg·g-1、(1 395±0.731)μg·g-1和(902.2±0.82)μg·g-1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反映白花蛇舌草中各种极性较高的成分的含量,适用于白花蛇舌草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公石松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方法: 先摸索液料比、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四个微波提取条件,然后依据Box Benhnken试验设计拟用四因素三水平方法,以公石松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最后对不同公石松样品的总黄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 ∶〖KG-*4〗1(ml·g-1)、反应时间6.72 min,微波功率699.99 W,反应温度90℃,公石松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02%。结论: 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后公石松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02%;公石松叶子中的总黄酮含量高于茎,成熟期的总黄酮含量高于未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马丽  楼一层  赵祥  张浩  刘萌萌 《中国药师》2015,(7):1073-1085
摘 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方抗癌散总黄酮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单因素试验选择了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56%,料液比为1∶26.97,提取时间为2.29 h,提取温度为85℃,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5.94 mg·g-1。结论: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方抗癌散总黄酮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可为其工业生产提供工艺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对玛卡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构建化学反应体系,测定0.18~5.00 mg·ml-1浓度范围内玛卡多糖对羟自由基(·OH)、氧自由基(O2-· )、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另建立H2O2诱导人神经瘤母细胞(SH SY5Y)氧化损伤模型,SH 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模型组、玛卡多糖给药组(25, 50, 100 μg·ml-1)。给药组细胞处理:各浓度玛卡多糖分别预保护SH SY5Y细胞24 h后,用300 μmol·L-1 H2O2作用6 h。MTT法测定SH SY5Y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玛卡多糖在0.18~5.00 mg·ml-1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对·OH,O2-·,DPPH· 抗氧化作用有递增趋势,在浓度为2.50 mg·ml-1时,对DPPH·清除率高达60.36%,对O2-·清除率达到34.66%,对·OH清除率达到36.01%,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FeSO4标准液浓度0.179 μmol。MTT法测得玛卡多糖给药组浓度为25,50,100 μg·ml-1时细胞活力分别达到(61.71±2.45)%,(61.73±4.51)%,(60.98±3.12)%,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玛卡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HPLC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Hyper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0.1%磷酸水(A) 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结果: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别在4.317 5~172.700 0 mg·L-1、2.7350~109.400 0 mg·L-1、6.980 0~279.200 0 mg·L-1、3.720 0~148.800 0 mg·L-1、4.135 0~165.400 0 mg·L-1和3.395 0~135.800 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6%,98.84%,98.77%,99.40%,98.53%和98.71%,测得紫花地丁提取物中绿原酸、秦皮乙素、芦丁、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629 0 ,1.191 0,4.585 0,2.281 0,3.179 0,1.971 0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建立快速溶剂萃取(ASE)及HPLC测定决明子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的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正交试验对ASE350快速溶剂萃取系统进行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决明子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CE Excel C18 PFP柱(75 mm×2.1 mm,2.5 μm),流动相为乙腈 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为40℃。结果: 采用甲醇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为120℃、静态萃取时间为5 min以及循环萃取3次的方法最优,可以很好地提取决明子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耗时仅为药典提取方法的1/9。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线性范围为0.73~58.57 μg·ml-1(r=0.999 7)和1.09~87.29 μg·ml-1(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RSD=0.8%)和98.2%(RSD=1.5%)。 结论: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测定决明子中的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溶剂提取法对镶鼎蔘胶囊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 依《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卫生指标检验与评价”项下的总黄酮测定方法,分别采用50%,65%,75%,95%(法定方法)及100%乙醇提取总黄酮,经聚酰胺柱层析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6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50%,65%,75%,95%,100%乙醇提取的总黄酮百分含量均值分别为6.369,14.521,21.335,5.883,1.475 mg·g-1。结论:采用75%乙醇提取法提取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65%,50%,95%乙醇提取法,100%乙醇提取法提取的总黄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确定乌药叶中槲皮素、山奈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以槲皮素、山奈酚之和为响应值绘制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优选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的最佳参数。结果: 水解温度对乌药叶槲皮素、山奈酚提取率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4.1%,水解温度83℃,水解时间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含量6.97 mg·g-1、山奈酚含量2.82 mg·g-1。对5个产地乌药叶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其中台州天台乌药叶槲皮素、山柰酚总量和最高。结论: 利用Box 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乌药叶槲皮素、山奈酚优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采用Box-Behnken 效应面法,优选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 试验设计对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选。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大黄酚、橙黄决明素提取率为因变量,采用Hassan 方法计算总评“归一值”,建立总评归一值与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4%、料液比1〖KG*9〗∶〖KG-*2〗12、提取时间2.65 h,提取3次;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提取率分别为1.921%、3.244%。结论: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得到的综合提取工艺参数可用于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徐容 《中国药师》2017,(2):259-262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枫蓼肠胃康胶囊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 RPl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甲醇-水(80∶20),流动相B:甲醇-0.2%甲酸(17∶83),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可变检测波长(0~27 min,λ1 = 260 nm;27~60 min,λ2 = 360 nm)。结果: 7种黄酮成分在6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相关系数均≥0.990 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5.95%~97.84%之间,RSD在0.81%~1.33%之间。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媒倍量1∶15,大孔吸附树脂极性为弱极性(AB-8),超声提取时间3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对枫蓼肠胃康胶囊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红霞  康建功  张仕状 《中国药师》2015,(11):1841-1843
摘 要 目的: 研究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不同浓度乙醇以不同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经过反复冻融脱蛋白质脱脂肪分离后经高效液相法分离纯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85%乙醇超声提取工艺Ⅲ组A值为0.548±0.045,抑瘤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85%乙醇超声提取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绞股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试验因素和水平,进行Box 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最佳操作条件及二次方程响应面模型。结果: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1∶14,超声时间32 min,该工艺条件下,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率模型预测值为4.676%,验证试验得率为4.641%。结论: 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该提取工艺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妇科养坤丸中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和木香烃内酯含量的HPLC法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分别对4种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276,280,225 nm,柱温为28 ℃。以4种成分含量为指标,选取甲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优选妇科养坤丸中4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 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和木香烃内酯分别在1.616~161.600,0.432~43.180,2.045~204.500,0.518~51.840 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为98.3%,99.6%,97.9%,98.1%。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64%,料液比1∶51,提取时间为25 min。结论:采用响应面优化妇科养坤丸中4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妇科养坤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梁希晨  刘雪枫  王灏  景明 《药学研究》2020,39(12):683-687
目的 探究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中所含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同时检测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两种体系,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湿生扁蕾不同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当药醇苷、木犀草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湿生扁蕾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当药黄素含量最高,为68.19 mg·g-1;95%乙醇提取物中当药醇苷含量最高,为21.03 mg·g-1;正丁醇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最高,为19.38 mg·g-1。95%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124 mg·mL-1;正丁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036 mg·mL-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木犀草素相比,当药醇苷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0.823;而木犀草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46。然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和当药醇苷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均有较强的关联度。结论 湿生扁蕾提取物中的当药醇苷和木犀草素与其体外抗氧化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当药醇苷含量可作为评价湿生扁蕾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性的主要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潘伟谢扬  杨雪峰 《中国药师》2017,(12):2258-2260
摘 要 目的:建立UPLC同时测定消积化虫散中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3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Accucore C18(150 mm×4.6 mm, 2.6 μm),以甲醇 0.5%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 ,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 μl。结果: 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分别在4.707~28.242 mg·ml-1 (r=0.999 4)、5.085~30.510 mg·ml-1 (r=0.999 7)、10.651~63.908 mg·ml-1 (r=0.999 5)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104.8%,99.4%,RSD分别为1.11%,1.68%,1.49%(n=6)。结论: 本试验为消积化虫散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用闪式提取法优化红景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闪式提取红景天苷工艺进行优化,根据结果分析得出闪式提取红景天苷的最佳优化方案为A2B2C2D2,即料液比例1∶20,提取电压140 V,提取时间40 s,提取次数2次(40 s/次)。结果: 经验证,红景天苷提取率(3.83±0.12)%;试验对比闪式提取和其他提取方式发现,闪式提取较普通提取提高165.37%,较超声提取提高58.26%。结论:闪式提取法较有利于红景天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