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2019—2022年间西华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梅毒阳性检出的情况,为分析豫东地区梅毒(treponema pallidum, TP)流行情况和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9—2022年门诊患者6331例和住院患者100 948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法)进行梅毒检测。结果 从107 279份样品中检测出梅毒阳性1 427例,其中门诊患者阳性率为6.51%;住院患者阳性率为1.01%;男601例,女826例,女性梅毒感染率略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7岁、18~40岁、41~65岁和66岁以上人群的阳性占比分别为6.73%、26.98%、33.29%和33.01%。结论 2019—2022年豫东地区住院患者梅毒的总体阳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41~65岁为感染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因为梅毒及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迅速攀升,致使先天性梅毒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下一代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并提出警示。方法通过全面的理论分析论述,阐述妊娠期梅毒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愈后。结果做到梅毒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胎传梅毒,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住院病人梅毒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冰  陈华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09-3509
目的:探讨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检测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感染史和临床症状诊治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结果:在住院患者中发现隐性梅毒和显性梅毒感染者。结论:有必要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梅毒孕妇及其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 对40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婴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 40例梅毒孕妇中,潜伏梅毒占87.5%,TPPA检测均阳性,RPR阳性的有35例,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的有14例(35%),有骨损害表现的6例(15%),由于母亲忘梅毒而就诊的16例(40%),RPR检测阳性33例(82,5%),滴度介于1:1~1:64之间,2例RPR异常增高,滴度为1:128。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45%患儿淋巴细胞增高,50%蛋白增多,22.5%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结论应重视妊娠期梅毒筛查,对于确诊的先天梅毒患儿,注意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为正确评价病情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病特点,并探讨其防治方法,以降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病率。方法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其确诊孕周数分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梅毒发生情况,分析梅毒的治疗与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孕妇分为流动人口组与长期居住组,比较其发病率。结果妊娠梅毒的发生率为4.5‰,其中流动人口占61.9%。不同孕周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13~27周占12.5%,28~36周占27.3%,37周以上占42.9%。结论妊娠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加强婚前检查及早孕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38例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了解梅毒流行趋势及梅毒临床特征变化,以便更好地防治本病。方法:回顾5年来238例梅毒患者的I临床资料,其中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临床分期、皮疹、血清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梅毒特点:(1)年龄段分布中以21~40岁年龄组最多;(2)职业分布状况中,以工人及民工为多;(3)梅毒各期分布中,潜伏期梅毒比例逐年上升,二期梅毒比例逐年下降;(4)梅毒分期与血清RPR滴度中,1:32和1:16在二期梅毒比例中最多。结论:(1)潜伏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二期梅毒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典型的硬下疳病例呈下降趋势。(2)性活跃年龄段及低层次社会闲散人群性病发病率始终保持高峰期。(3)二期梅毒临床皮疹趋向多元化,典型的损害减少。(4)随着青少年性生活的提前,青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老年人发病率较低,但仍要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性知识的教育。(5)从感染途径来看,不洁性行为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虽然职业暴露病例不多,但是要注意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先天性梅毒患儿母亲孕期情况。方法:对56例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患儿母亲孕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孕母血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滴度、开始治疗的孕周、是否规范治疗三方面分析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结果:56例先天性梅毒中39例(69.64%)孕母血RPR滴度≥1∶32;开始治疗晚于24周者47例;规范治疗6例,未规范治疗9例,未治疗者41例。结论:早期发现,严格规范治疗是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预防胎盘梅毒,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实现优生优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39533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患者年龄和原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住院患者39533例,晨空腹静脉采血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形卡片试验,阳性者进行颗粒凝集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结果住院病人中环形卡片试验阳性率0.26%,颗粒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0.587%,30 ̄59岁阳性率0.23%,≥60岁阳性率0.307%,冠心病患者阳性率5.95%,脑梗塞患者阳性率4.34%。结论≥60岁者阳性率高于30 ̄59岁者,原发病主要集中在冠心病和脑梗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三期皮肤梅毒可分为结节性梅毒疹及梅毒树胶肿[1]。2001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结节性梅毒疹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印尼华侨,商人。因枕部增生性瘢痕样肿块1年,来我院惠侨科就诊。自述5年前无明显诱因枕部出现肿块,曾在泰国行激光切除治疗,切除半年后再次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追问病史,病人7年前曾有不洁的性接触史,之后有尿急、尿痛、外生殖器瘙痒、流脓、溃疡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按“性病”给予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质地较硬,表面有少许鳞屑,无痛痒感及有淡黄色渗出,先在胸腹部…  相似文献   

11.
喻银全  黄坚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35-13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例误诊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24~54岁,平均45岁。均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凝试验(TPHA)脑脊液(CSF)检查,包括CSF—RPR、CSF—TPHA;结合患者的冶游史、配偶血清RPR、TPHA查以及典型体征阿-罗瞳孔(因对光反射径路在中脑顶盖区受损导致对光反射消失,调节辐辏反射存在)而诊。  相似文献   

12.
性传播疾病诊疗常规(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 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idies Pallidum),也称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根据传染途径,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梅毒。后天获得性梅毒根据感染后的病期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以及早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树胶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性伴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并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相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8例梅毒孕妇及其所生婴儿、性伴进行了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梅毒血清学的分析。结果28例梅毒孕妇中,隐性梅毒27例,TPPA均阳性,TRUS阳性27例;10例新生儿均无明显临床表现,均无骨损害,TPPA9例阳性,TRUST阳性5例,滴度均低于其生母;28例性伴中25例接受血清学检测,14例为隐性梅毒;TPPA阳性15例,TRUST阳性15例;55例患者接受青霉素治疗,治愈13例。结论应重视产前梅毒筛壹,以及妊娠梅毒患者性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实施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贾月琴  朱应玉 《安徽医学》2013,34(7):936-938
目的研究现阶段梅毒发病特点,分析目前梅毒防控形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243例梅毒患者的诊断途径(门诊或住院)、发病地区、诊断分类以及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相关因素。结果门诊诊断137例,住院输血前常规筛查诊断106例(包括在产科出生胎传梅毒4例);一期梅毒18例,二期梅毒75例,潜伏梅毒150例(其中2例合并HIV感染);农村124例,城镇110例,流动人口9例;239例获得性梅毒患者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5.12±1.72岁。结论筛查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目前,梅毒流行是以潜伏梅毒为主,梅毒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梅毒筛查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评估。方法:对2006~200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2009年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足月妊娠率93.15%,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分别是14.98%和1.00%,高于李佳纹[1]的81.32%、23.08%和72.00%。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病率分别为28.08%和7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力度,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诊治,足量规范全程给与青霉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梅毒的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从而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婚前梅毒血清学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80例早期梅毒诊治体会温州黄龙集团门诊部(325005)吴文锡温州市鹿城区防疫站(325000)应有桃梅毒(syphilis)是由于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一种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活方式的性病。病程及馒,在进展过程中可侵犯全身脏器和组织,产生各...  相似文献   

17.
早期梅毒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12月,我科先后诊治并报疫情早期梅毒34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19~51岁,30岁以下16例,30~40岁11例,40岁以上7例。已婚27例,未婚7例;夫妻同患3对,配偶传染3例,...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玉林市94898名孕产妇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玉林市孕产妇女梅毒检测状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玉林市孕产妇女梅毒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玉林市94 898名孕产妇梅毒检测,患病270名,患病率为0.29%,患病率以陆川县最高0.54%,兴业县和福绵区为0病例。结论 :加强婚前孕前孕中妇女常规梅毒血清学检查,发现患病未孕者进行治疗后才能受孕,已孕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本院近二年梅毒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梅毒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2±9.8)岁.患者均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个别Ⅱ期、晚期潜伏梅毒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参考脑脊液的常规、RPR及TPPA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20.
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干预治疗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发生先天梅毒的关系,为先天梅毒的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427例已分娩的妊娠梅毒产妇按干预治疗(319例)和未干预治疗(108例)分两组,比较二者先天梅毒发生情况;对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TRUST滴度进行随访18个月并比较分析。结果未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6.8%(18/106),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0/319)。母亲生产时TRUST滴度与新生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4,P〈0.05);先天梅毒儿出生时滴度的高低与其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相关,且先天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1:32时,更易出现具有皮肤粘膜损害、黄疸、蛙状腹等临床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而母亲梅毒分期与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妊娠梅毒的筛查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先天梅毒的传播,应高度关注疑似先天梅毒儿血清TRUST滴度继续升高的情况,将TRUST滴度≥1:32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