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与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明确两者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案例40例,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分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局部组)及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组(静脉组),每组20例。局部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静脉组采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中Hb水平、输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和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组术后第1天Hb水平高于静脉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量及下降率均低于静脉组(P <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相比,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改善术后出血效果更佳,且2种给药方式均不会增加VT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药》2015,36(11):1350-135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老年患者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50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50例。静脉应用组:将1.5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术前静滴;局部应用组:关节腔关闭前,向关节腔内注射1.5 g氨甲环酸;联合应用组:术前静脉滴注1.5 g氨甲环酸、关节腔关闭前腔内注射1.5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清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7 d天3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组、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分别为(857.7±142.1) mL、(926.9±126.0) mL和(925.9±146.0) mL;(239.9±45.1) mL、(267.4±80.8) mL和(267.2±81.6) mL;(432.8±166.2) mL、(495.3±140.8) mL和(498.3±154.2) mL;1例、7例和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失血量,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药》2015,36(11):1325-13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TKA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静脉给予15 mg/kg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氨甲环酸+20 mL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FIB、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Hb及Hc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Hb、Hct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全膝髋关节置换术中口服氨甲环酸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比较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口服氨甲环酸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或非随机对照试验(n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non 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5个RCTs及2个non RCTs,共3 6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氨甲环酸组术后Hb下降幅度(mg·ml-1)[WMD=0.15,95%CI(0.05,0.26),P=0.004]及总失血量(ml)[WMD=84.73,95%CI(34.01,135.44),P=0.001]均高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口服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率[RR=0.74,95%CI(0.49,1.12),P=0.16]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OR=0.79,95%CI(0.32,1.94),P=0.60]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口服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均可减少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4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0min静脉滴注溶有2.0g氨甲环酸溶液100ml,术后松止血带前2min关节腔内注射100ml溶有2.0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1h后开放引流;对照组止血带充气前10min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术后通过引流管直接向关节腔注入生理盐水100ml,夹闭引流管1h后负压吸引。术后第1、3d复查患者血常规,并记录每日引流量,评价术后输血比例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总的引流量以及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术后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2-905
目的:研究和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降低伤口出血量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4月骨科收入院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发育性关节不良(DDH)、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以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经潘式引流管注入剂量为1 g的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50 m L,夹闭引流管2 h。对照组同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夹闭引流管2 h。两组术后48 h都拔出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术前术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并在术前及术后3 d给予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比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VTE)及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结果:两组病例中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24 h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复查双下肢彩超无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降低输血率,未增加双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全髋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25髋.对照组单纯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1g/50ml并夹闭引流管6小时.试验组分别以不同的氨甲环酸剂量(10mg/kg 15mg/kg 20mg/kg),于切皮前静脉滴注一次,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1g/50ml并夹闭引流管6h,采用Gross方程来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对照组,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减少围术期失血,C组止血效果最好.结论 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d观察组患者Hct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纤维蛋白原、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形失血量,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全髋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25髋.对照组单纯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1g/50ml并夹闭引流管6小时.试验组分别以不同的氨甲环酸剂量(10mg/kg 15mg/kg 20mg/kg),于切皮前静脉滴注一次,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1g/50ml并夹闭引流管6h,采用Gross方程来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对照组,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减少围术期失血,C组止血效果最好.结论 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武辉  全健  雷斌 《安徽医药》2018,22(10):1983-1985
目的 研究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疗效及出血量的影响。 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共收治86例行TK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止血带松动前20 min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1)溶液100 mL,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直接注射1.0 g氨甲环酸,引流管夹闭1 h后行负压吸引;对照组患者在止血带松动前20 min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直接注射1.0 g氨甲环酸,引流管夹闭2 h后行负压吸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失血量、凝血功能、临床资料及输血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显性失血量与阴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74,6.519,7.767;P<0.001,<0.001,<0.001);术后两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8,0.786,1.537;P=0.797,0.434,0.128);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及血体积改变等方面明显不同(t=2.128,3.637,14.604;P=0.036,0.001,<0.001);术后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对照组为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输血率观察组(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χ2=7.182,P=0.007)。 结论 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TXA对人工膝关节手术患者治疗中,有效降低了术后患者出血量,改善了患者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及血体积,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患者术中及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段文  蔡善保  高大柱  秦慈南  张继学 《安徽医药》2017,38(12):1567-156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出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氨甲环酸组在手术开始前15分钟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随后以20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静脉追加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3月~2018年 8月我院骨外科行初次单侧 TKA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氨甲环酸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9)和追加组(n=61)。对照组于手术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1, ivd,3 h后再次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1, ivd;追加组于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1, ivd,3 h后和6 h后分别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1, ivd。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Hb下降最大值、输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 D)、血栓形成情况、伤口并发症等指标差异。 结果:追加组总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术后Hb下降最大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输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术前、术后3 d的FDP、D D水平及术后3 d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组皮下瘀斑面积>1% 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追加一个剂量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TKA 术后的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可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在减少围术期出血中理想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接受单侧TKA的患者,根据患者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剂量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3 g组、静脉注...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周开国  李建忠 《中国药事》2020,34(2):246-252
目的: 探讨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和氨甲环酸组,各62例。血凝酶组院前使用血凝酶进行止血治疗;氨甲环酸组院前使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治疗。结果: 血凝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氨甲环酸组,治疗前,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凝酶组Hb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HCT、Fib、APTT、PT、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凝酶组HCT、PAR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组再出血率、预后不良率为1.61%、22.58%,明显低于氨甲环酸的11.29%、40.32%,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院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更满意,有利于更明显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预后状况,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双髋关节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行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术前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B组:术前不用氨甲环酸。分别在患者术前自体血回输后采集静脉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APTT、FIB、FDP、DD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滴注+术中关节腔局部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2020年保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HA患者240例,根据TXA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中关节腔局部注射TXA,观察组患者予以术前静脉滴注TXA+术中关节腔局部注射TXA。比较2组术前、术后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水平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显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输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2组患者血清TNF-α、IL-10、IL-6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D-D水平高于术前,APTT、PT长于术前,观察组血清D-D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显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Ⅰ组(氨甲环酸组):术前按15 mg/kg标准将氨甲环酸稀释到20 ml,切皮即刻静脉注射,术中以15 mg/(kg·h)标准追加;Ⅱ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术前按0.02 U/kg的标注将注射用血凝酶稀释到20 ml,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推注,术中以0.01 U/(kg·h)标准追加;Ⅲ组(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组):按Ⅰ、Ⅱ组的标准稀释给药并维持。于术前、术毕和术后6 h三个时间点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Plt与Hct在术毕和术后6 h两个时间点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6h两个时间点P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毕T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与注射用血凝酶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可有效减少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制品需要量,可有效缓解围术期凝血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与新凝灵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临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6例骨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新凝灵组和对照组各122例。氨甲环酸组术后给予氨甲环酸10mg/k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新凝灵组给予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60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输血患者比例、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临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与新凝灵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失血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小于对照组,术后输血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氨甲环酸组、新凝灵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临床肺栓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甲环酸或新凝灵用于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且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未见增加,用于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止血治疗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