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许自成  李林  沈洁 《安徽医药》2019,40(1):60-6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固相免疫测定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血清PCT水平、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3种独立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7.68±1.40)比(1.65±0.25)]、CRP[(98.92±36.63)mg/L比(7.52±3.71)mg/L]及PCT[(28.31±17.77)μg/L比(0.35±0.10)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另三者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最高,分别为70.1%、74.3%、91.8%、87.4%,均高于中性粒细胞CD64、PCT及CRP单独检测。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后中性粒细胞CD64、CRP和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CRP及PCT检测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猩红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发热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猩红热组患儿59例,流行性腮腺炎组(对照组)患儿44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情况等因素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猩红热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天数、体温高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在猩红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猩红热组PCT浓度高于流行性腮腺炎组[(0.49±0.97) ng/mL vs(0.06±0.0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患儿的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57、0.234、-0.248、-0.215,P均<0.05),与发热天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9,血清PCT诊断阈值取0.10 ng/mL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1.40%。结论 猩红热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呈正相关,血清PCT在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3.
葛神永  孙伟 《安徽医药》2017,38(7):904-906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肺炎中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小儿肺炎的类型鉴别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小儿肺炎病例12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其中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34例、病毒性肺炎患儿41例,观察各组患儿PCT、CRP、WBC变化情况。此外,对细菌性肺炎患儿按照治疗前后的不同病程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比较PCT、CRP、WBC水平变化。结果 PCT在细菌性肺炎中升高最为显著[(3.25±0.51) ng/mL],与病毒性肺炎组[(0.24±0.12) ng/mL]、支原体肺炎组[(0.11±0.09)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依次为细菌性肺炎组[(36.84±18.27) mg/mL]>支原体肺炎组[(32.53±15.62) mg/mL]>病毒性肺炎组[(5.98±3.29) mg/mL],其中支原体肺炎组的CRP水平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的结果趋势与CRP相似。进一步对不同病程细菌性肺炎PCT、CRP、WBC水平分析发现,急性期与恢复期PCT、CRP、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PCT和CRP有助于区别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可提高早期肺炎病原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刘海华  陶晓根 《安徽医药》2015,36(11):1342-1345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及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在明确感染的前提下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30例和非感染组70例,对其进行血清PCT、CRP和WBC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PCT、CRP及WBC计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PCT、CRP和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和CRP检测值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 < 0.05),而W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CT升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5.4%)和特异性(91.4%)要高于CRP和WBC(P < 0.05);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组患者的PCT高于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组(P < 0.05)。抗菌药物治疗后,PCT水平下降幅度较CRP大(P < 0.05),WBC变化幅度较小(P < 0.05)。结论 PCT可作为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并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及指导判断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60 例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每次 0.4 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疗程 1 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每次1.0~2.0 g,每天2次,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和治疗前后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的PCT、CRP、WBC水平,Spearman法分析CAP患者PCT、CRP、WBC 与 PSI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 6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5.00%(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抗生素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I Ⅳ级患者的 PCT、CRP 水平显著高于 PSI Ⅲ级、Ⅱ级患者(P<0.05);不同 PSI 等级患者的 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r=0.538,P<0.05),CRP、WBC与PSI等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头孢美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AP,可缩短患者住院、用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PCT、CRP、WBC水平。血清PCT水平与PSI等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儿科收治的13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 g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肺咳颗粒,3 g/次,3次/d。两组用药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样淀粉蛋白A (SAA)、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烧、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NEU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WBC、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8、PCT、SAA、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PCT、SAA、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肺炎相关症状,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开灵颗粒联合苯唑西林治疗小儿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按体质量50 mg/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开灵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及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1%,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BC和N及IL-8、PCT和CR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开灵颗粒联合苯唑西林治疗小儿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124例,以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76例)及非VAP组(4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入组时及VAP组治疗第3、7天时的外周血NLR、CD64指数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组时NLR、CD64指数和PCT单独诊断VAP的价值。结果 入组时VAP组NLR、CD64指数和PCT明显高于非VAP组和对照组,且非V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组治疗后第3、7 天的NLR、CD64指数和PCT明显低于入组时,且治疗后第7 天明显低于治疗后第3天(P<0.05)。ROC结果显示,NLR、CD64指数和PCT单独诊断V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888和0.864,最佳截断值为7.33、4.69和0.72 ng/mL。结论 VAP患者外周血NLR、CD64指数和PCT均明显升高,对早期VAP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其中CD64指数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贾文婷  丁周志 《安徽医药》2018,39(4):478-47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新生儿感染的51例患儿为感染组,其中新生儿败血症22例,新生儿肺炎29例,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PCT及hs-CRP水平,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PCT和hs-CRP浓度水平和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的PCT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96.67%。PCT单独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91.67%。hs-CRP单独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敏感度为80.39%,特异度为76.67%。结论 PCT联合hs-CRP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宣理肺颗粒联合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口服头孢丙烯颗粒,每次7.5 mg/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宣理肺颗粒,1~3岁1/3袋/次;4~6岁1/2袋/次;7岁以上1袋/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评分、儿童生活质量量表4.0(Peds QLTM4.0)评分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0%(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CSHQ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HS-CA、Peds QLTM4.0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后,CSHQ、MHS-CA、Peds QLTM4.0评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WBC、NEUT%、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BC、NEUT%、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宣理肺颗粒联合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加速患儿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失,抑制机体感染及炎症状态,使睡眠、心理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药》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儿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微泵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部肌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0.1 IU/kg,1次/2 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D4+/CD16+、CD3+、CD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1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CD16+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CD11b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儿童保健门诊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情况,绘制CD64、CD11b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阀值后计算两者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64与CD11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CD64与CD11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与CD11b 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且因CD64 ROC曲线下面积>CD11b ROC曲线下面积,CD64诊断效能>CD11b;CD64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D11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CD11b表达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参考指标,其中CD64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0~12周岁肺炎患儿154例,分为低年龄组(3周岁以下)、高年龄组(3周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选择同期住院没有明确细菌病毒感染幼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分别作为对照组,均在入选后行PCT、CRP测定。以血清学检测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别作为诊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依据。结果 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PCT显著高于各自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CRP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低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CRP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感染组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支气管肺炎诊断中,PCT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特异性,CRP对炎症反应较敏感,但对感染判断缺乏特异性,因此,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优于单独的PCT或CRP检测。  相似文献   

15.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庆梅  李飞  赵华  计海芬  叶芳 《安徽医药》2016,37(8):962-96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NLR、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最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查巍  李林 《安徽医药》2020,41(4):421-42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239例,根据血、痰培养和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1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98例)。检测两组患儿血中SAA、CRP、WBC水平,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种检测指标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CRP、WBC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SAA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CRP、WBC诊断细菌感染时,SAA、CRP及WB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967和0.708,3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93,其中SAA、CRP联合WBC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性最高。SAA、CRP、WBC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时,SAA与CRP的AUC分别为0.924和0.846,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46(P<0.05)。结论 SAA、CRP联合WBC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性最高,SAA与CRP联合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灵敏性最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和头孢丙烯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冠周冲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其中奥硝唑片2片/次,2次/d,头孢丙烯片2片/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周袋内菌群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治疗组牙龈红肿、疼痛及张口受限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革兰阴性菌(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革兰阳性菌(G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PCT、SAA、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及头孢丙烯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能显著维持冠周袋内菌群稳态、控制机体细菌感染以及下调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急性阑尾炎(AA)患者,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ASA)组(43例)、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APA)组(48例)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GPA)组(20例),比较3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RP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A组患者的CRP水平高于ASA、APA组,ASA组患者WBC计数水平低于APA、G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预测GPA的危险因素(P=0.001)。ROC结果显示:CRP的诊断效率优于WBC计数和N%,WBC计数、N%和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7、0.610和0.797(P=0.000),CRP诊断GPA的约登指数为0.464,最佳监测点为41.94 mg/L (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71.43%)。结论 CRP水平在GPA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可作为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