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筛选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高风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FME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筛选出的高风险事件为患者过多需加床,清洁工隔离意识薄弱,实习生和轮科生隔离意识薄弱。干预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8%(89/1 861),干预后为2.08%(34/1 63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8.76,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1%,低于干预前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可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和ICU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监测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市38家三级医院的ICU进行现场评估。结果38家三级医院中有35家医院的ICU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监测;监测占首位的多重耐药菌排名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79.0%的ICU单人间病房数量不超过5个。78.9%的医院基本能做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普通患者分开管理。结论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是ICU最常见的病原菌。医疗资源不足加大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外科患者术后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FMEA风险评估筛选出10个高风险及中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并监督落实,将2022年1月-6月进行外科手术的5 591例患者作为干预前资料,2022年7月-11月进行外科手术的8 642例患者作为干预后资料,比较干预前后外科患者术后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实施后FMEA得分较实施前各风险因素得分均有所下降,外科患者术后肺部多药耐药菌的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82%下降至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P<0.00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P=0.005)、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0.043)的感染率均下降。结论 基于FMEA风险评估术后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行量化,根据风险程度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外科患者术后肺部多药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及其患者进行监测,通过干预,分析MDROs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1%和1.7%,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6%和1.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DROs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等,能有效减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ICU2014-01/2014-12所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干预前组;2015-01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01/12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ICU患者3 080例,其中干预前监测患者1 518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5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为9.95%;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发病率为3.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发病率为1.84%,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包菌(MDR/PDRPA)感染发病率为1.32%;干预后监测患者1 562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9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为6.27%;其中CRAB感染发病率为2.05%。,MRSA感染发病率为0.96%,MDR/PDRPA感染发病率为0.58%,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总发病率、CRAB、MRSA、MDR/PDRPA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8.52、4.37、4.54,P均0.05);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111.62,P均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总发病率及CRAB、MRSA、MDR/PDRPA感染发病率,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实施率,以预防及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起施行严格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综合管理措施,采用对照研究,通过分析干预前(2018),干预中(2019),干预后(2020)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评价综合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干预前的45.127%,提高到干预后的52.894%(P0.001)。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从干预前的28.349%提高到干预后的95.281%(P0.001)。2020年各项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2018年和2019年(P0.001)。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从干预前的24.659%下降到干预后的20.870%(P=0.015),其中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及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均下降。结论从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绩效考核、优化信息流程着手,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闭环管理,可以提高隔离措施执行率,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管理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815例为干预前,选取2018年7-12月ICU住院患者779例为干预后。多学科成员组建失效模型和效应分析(FMEA)团队,使用FMEA作为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查找ICU MDROs医院感染的失效模式和评分计算高风险失效模式,并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PN)分值得出无单间或集中隔离、入院前未筛查、多药耐药报告未及时通知3项为高风险失效模式。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干预后,单间或集中隔离情况、入院筛查、多药耐药报告获取及时性、物品专人专用、医疗设备清洁消毒、病原学送检意识、终末消毒及时性共7个风险点RPN下降(P0.05);MDROs隔离措施执行率从81.36%升高至97.27%(P0.05);ICU MDROs的医院感染率从7.24%降至2.82%(P0.05)。结论 FMEA风险评估可用来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MDROs防控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目标性的干预,减少MDROs在医院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特点,为科学制定耐药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8-2021年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MDRO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菌株构成、感染部位以及不同科室菌株分布特点。结果 2018-2021年该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发生MDRO感染948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6%,不同年份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千住院日医院感染率为0.25‰;948株耐药菌中CRAB占36.08%,CRE占32.70%、CRPA占25.42%、MRSA占5.27%、VRE占0.53%,不同年份耐药菌株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血流感染、泌尿系和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分别占56.11%、15.68%、13.26%和11.58%;重症医学科和神外ICU以CRAB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周围致病菌环境污染情况及二氧化氯在ICU医疗环境中清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一区为实验组,ICU二区为对照组,同时以ICU一区进行前后对照分析二氧化氯消毒较常规含氯消毒剂效果,并通过ICU二区前后对照排除时间因素及研究的霍桑效应。实验组采用现制现用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环境清洁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含氯消毒剂进行环境清洁消毒,对ICU一区和ICU二区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对比分析二氧化氯消毒剂在ICU隔离病房环境多重耐药菌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ICU耐碳青霉烯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病房环境物表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多重耐药菌17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6.05%(17/281),其中以呼吸机表面检出率最高为16.67%(3/18),其次为隔离病房洗手池、地面均为13.79%(4/29);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多重耐药菌检出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8/17,47.06%),其次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4/17,23.53%); ICU一区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后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常规含氯消毒剂降低(χ~2=3.944,P=0.047)。ICU二区前后两阶段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病房内环境物表存在一定的多重耐药菌污染,其中以呼吸机表面最严重,其次为洗手池和地面,二氧化氯对病房环境多重耐药菌清洁消毒效果优于常规含氯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明确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通过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筛选出极高风险ICU,针对极高风险ICU二次评估,筛选高风险环节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千日发现率等指标。结果神经内科ICU风险最高,对其进行二次评估,筛选出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风险评估项目实施后,干预前、后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23.26%(20/86)降低到9.82%(11/112)(P<0.05),医院感染MDRO发生率由5.29‰(6/1 135)降低到0.94‰(1/1 069)(P<0.05),人均住院天数由13.20(1 135/86)天降低到9.54(1 069/112)天。结论构建ICU系统风险管理模式,评估出高风险部门及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有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早产儿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实验室确诊败血症155例,对不同病原菌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55例早产儿败血症中,革兰阴性(G~-)杆菌组76例(占49.03%),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组42例(占27.10%),以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为主;真菌组37例(占23.8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为主。G~-菌组和真菌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菌败血症组;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起病日龄大于G~-菌组、G~+菌组,深静脉置管比例高于G-菌组、G~+菌组;真菌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低于G~-菌、G~+菌组;G~-菌组C反应蛋白(CRP)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5例早产儿治愈好转率94.84%,病死率5.16%。G~-菌组患儿病死率高于G~+菌组、真菌组,真菌败血症组治疗日数长于G~-菌、G~+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G~-菌,G~-菌组、G~+菌组及真菌组败血症早产儿临床表现不同、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2.
 压缩空气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内,被称为是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压缩空气质量,尤其是微生物含量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文就压缩空气的制备,现执行的国内外标准及存在的问题,净化措施和微生物监测技术的相关文献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明晰压缩空气污染的来源、控制策略和监测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监测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国医疗机构环境消毒的实施情况,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贯彻落实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6个省份共168所医疗机构,由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填写,并网络上报其普通病区和重点部门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方式、频次及消毒效果监测情况。结果 共163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2所医疗机构未开设普通病区。75所(46.58%)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空气消毒,其中42所(56.00%)医疗机构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消毒,31所(41.33%)医疗机构只在终末或必要时消毒;98所(60.87%)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物体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其中 94所(95.92%)医疗机构每天消毒1~2次;73所(45.34%)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47所(64.38%)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141所(86.50%)医疗机构对重点部门空气进行消毒,其中122所(86.52%)每天消毒2次;163所(100%)医疗机构均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中134所(82.21%)每天消毒≥2次;161所(98.77%)医疗机构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111所(68.94%)医疗机构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颁布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但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存在消毒与监测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014-2019年全国不同等级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从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提取不同等级医院的相关数据,分析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数据变迁,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4-2019年,全部医院检出革兰阳性菌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与三级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结核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的statsmodels模块,以天津市2004年1月—2015年12月结核病月发病率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最优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以2016年1—12月数据对SARIMA模型进行效果评价,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04年1月—2015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08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2009年后大幅度下降,随后趋于平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与往年相比平稳下降。建立的最佳模型为SARIMA(1,1,1)×(3,1,1)12,该模型残差BOX-Ljung统计量P值为0.493,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预测结果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结论 SARIMA(1,1,1)×(3,1,1)12模型可对天津市结核病月发病率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简称《消规》)的落实现状,发现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1— 20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医院消毒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及修订、消毒产品管理、消毒工作督导、消毒工作相关培训、清洗与消毒流程等情况。结果 共计调查256所医疗机构,《消规》颁布后94.14%(241所)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了消毒工作管理制度;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对使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备份存档;91.41%(234所)的医疗机构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督导,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工作相关培训,88.67%(227所)的医疗机构诊疗器械等常规复用流程正确。结论 《消规》的颁布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器具消毒流程已基本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清洗消毒流程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医院,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推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新发感染病(EID)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新认识的感染病,或是过去已认识、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范围已经或是将会迅速增加的感染病,通常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感染病。因缺乏背景资料,难以及时预警和应对,EID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医院是应对EID的主战场,近年来医院在应对EID事件时暴露出预警能力低、准备不足、应对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增强医院对EID的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能力,对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就医院对EID症状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的国内外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