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急救车管理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对急救车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个护理单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救车采用改进的方法管理,对照组仍沿用以前的方法管理。分别评估两组护士平均每人进行1次盲取急救药品的时问及平均每周用于核对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时间,每月评估1次,连续评估1年。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人进行1次盲取急救药品所用的时间为(2.t8±0.89)min,对照组用(5.05±1.14)min;实验组平均每周用于核对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时间为(82.11±3.17)min,而对照组用(90.82±2.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车采用改进的方法管理后,使急救车内药品、物品完好率始终为100%,急救车的使用更方便、快捷,明显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冯晶  魏俊  茹静 《护理研究》2008,22(7):1845-1845
急救车是临床科室必备的急救物品之一,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节约了护士来回拿取抢救药品的时间,提高了临床抢救效率。目前,随着护理要求的提高,急救车里药品及物品均进行了分类,但仍然有一些物品摆放不合理,如注射器的摆放,不同规格注射器放在1个抽屉,在抢救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取所需规格的注射器不方便。为此,对于急救车里注射器的摆放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晶  魏俊  茹静 《护理研究》2008,22(20):1845-1845
急救车是临床科室必备的急救物品之一,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节约了护士来回拿取抢救药品的时间,提高了临床抢救效率.目前,随着护理要求的提高,急救车里药品及物品均进行了分类,但仍然有一些物品摆放不合理,如注射器的摆放,不同规格注射器放在1个抽屉,在抢救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取所需规格的注射器不方便.为此,对于急救车里注射嚣的摆放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儿科病区急救车的效果,提高管理效能。方法 分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两个阶段,收集儿科病区护士对急救车的使用、急救技能掌握、培训及考核的前后效果数据资料,对急救车采用集束化管理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集束化管理前后对护士在熟悉物品定位放置、掌握急救技术、药品物品有效期管理、准备抢救用物用时等结果进行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握急救药品使用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管理对儿科病区急救车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逐步提高。由于急症发作突然,病情危重,及时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抢救措施至关重要。在繁忙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开放式的急救车时有药品、物品不齐全等现象,给突发的抢救工作埋下隐患。我科从2013年5月起按照医院统一要求实施一次性锁式急救车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3个月的连续检查中,急救车均处于100%备用状态,为突发的抢救工作打好了基础,且简化了急救车检查流程,减轻了护士工作量。1使用方法封锁方法:每月双人对急救车的物品、药品进行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6.
综合病房急救车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病房急救车管理效果。方法把每项操作所需物品集中放置于相邻位置、按急救车内物品放置位置设计相应的透视图及急救车检查规定等方法。结果护士平均每天用于检查急救车所需时间由原来(23.04±6.20)min减少至(2.38±0.67)min(t=27.54,p〈0.001),抢救时取每种物品和药品所需时间由原来的(11.33±7.76)s降低为(2.74±1.64)s(t=8.7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革急救车管理方法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保证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方法 急救车采用标准化管理,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统一标准和规格,放置标识明确.结果 实施2 a多来,急救药车完好率为 100%.结论 急救车标准化管理方法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各科抢救室常规配备的急救车,车内配备了31种急救药品共113支7瓶.急救车内药品、物品要求完好率达100%,随时处于应急使用状态.急救药品的质量保证及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抢救效果.急救用药琐碎、繁杂且责任重大,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合理的管理好急救药品,从而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有效[1].我院对急救药品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让低年资护士参与急救车管理,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使其熟悉急救车内物品药品,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增长急救知识,提高其急救能力。方法:安排14名低年资护士每2人1组管理急救车1个月,1人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1人负责急救器材的管理,半个月后再2人对换管理。结果:低年资护士参与急救车管理后,加强了责任心,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了100%,药品效期管理、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急救时物品盲取速度、急救器材使用的熟练度均高于参与管理前(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参与急救车管理,能保障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急救时能熟练、安全、有效地使用急救物品及药品,提高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抢救车专项演练对提高心内科护士急救能力的效果。方法预设多个模拟抢救场景并制订护理抢救配合质量评分标准,对心内科护士进行抢救车专项强化培训,包括对急救车内布局、药物及抢救物品摆放、抢救药品作用机理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的培训,并进行综合能力测试。比较专项演练前后心内科护士准备抢救车内抢救药品、抢救物品的时间及对抢救药品作用机理、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医生对本科护理人员模拟演练前后的抢救配合满意度。结果急诊护士取药时间由演练前的(85.46±68.55) s缩短为(48.89±47.03) s(P 0.05);取药到完成给药时间由演练前的(330.05±36.44) s缩短为(300.25±40.36) s(P 0.05);取出、准备完毕简易呼吸器时间由专项演练前的(109.43±17.86) s缩短为(96.78±16.89) s(P 0.05);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由培训前的(82.50±6.30)分提高到(90.63±4.57)分;抢救药物作用机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知晓率由专项演练前74.58%上升至91.56%;医生对护理人员抢救配合满意度由专项演练前85.60%上升至95.54%。结论抢救车专项演练有效提高了心内科护士对抢救车使用的时效性,是提高临床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缩短了临床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ICU 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ICU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后2h内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CT检查或手术探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床旁超声与X线的检查时间、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对床旁超声的诊断效能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床旁超声与X线的检查时间分别为(4.1±1.5)min、(19.0±3.3)min,床旁超声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X线( P<0.05);120例患者经CT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了60例阳性患者,合并胸腔积液28例、肺挫伤12例、气胸10例、心包积液7例、创伤性膈疝3例;床旁超声对胸腔积液(92.86% vs 71.43%)、肺挫伤(83.33% vs 50.00%)、气胸(90.00% vs 50.00%)、心包积液(100.00% vs 14.29%)的正确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 P<0.05);床旁超声检查出54例阳性患者、66例阴性患者,X线检查出49例阳性患者、71例阴性患者,床旁超声的诊断结果一致性明显高于X线(P<0.05);床旁超声的敏感度(90.00% vs 76.67%)、准确度(95.00% vs 85.83%)、阴性预测值(90.91% vs 80.28%)均明显高于X线(P<0.05),假阴性率(10.00% vs 23.33%)明显低于X线(P<0.05);就诊时间>1h、多发脏器损伤、ICU医生工作年限>5年是影响床旁超声诊断效能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在急救技能教学中应用渐进式仿真模拟教学对学生能力方面的提升。方法 将江苏护理职业学院2016级三年制助产专业1班43人和2班45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组,试验组(1班)在急危重症护理的技能教学中应用渐进式仿真模拟教学,对照组(2班)按传统方法先进行单项实训教学,最后开展一次综合仿真模拟教学,以学生实训考核成绩、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试验组考核成绩(81.67±3.882分)高于对照组(74.17±2.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自我评价五个维度24项指标中“应急能力”、“有助形成临床思维”、“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等8项指标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成就感”、“避免重复错误能力”等5项指标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2分析发现不同分值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1项指标均分差异、不同分值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仿真模拟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对急诊手外伤急救效果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手外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及手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伤情评估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rroll手功能评分及T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RAMS评分法的护理干预在急诊手外伤患者中应用,能显著改善急救效果,促进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224是否通过调控微小RNA-125b(miR-125b)的表达,从而影响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及凋亡。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O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NC01224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OSCC细胞系CAL-27,将si-NC、si-LINC01224、si-LINC01224与anti-miR-NC、si-LINC01224与anti-miR-125b转染至CAL-27细胞;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LINC01224与miR-125b的靶向结合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前体蛋白(pro-caspase-3)、增殖标记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v-caspase-3)、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患者癌组织中LINC01224的表达水平(1.00±0.05 vs 2.43±0.17)显著升高(t=94.345,P<0.05),miR-125b的表达水平(0.98±0.06 vs 0.22±0.02)显著降低(t=14.838,P<0.05);与si-NC组比较,si-LINC01224组细胞存活率[(100.02±6.73)% vs (47.94±4.69)%]显著降低(t=19.047,P<0.05),G1期细胞比例[(31.03±3.01)% vs (42.29±4.12)%]显著增加(t=6.615,P<0.05),S期细胞比例[(34.18±3.38)% vs (23.49±2.57)%]显著减少(t=7.553,P<0.05),细胞凋亡率[(8.10±0.92)% vs (24.17±1.74)%]显著升高(t=24.494,P<0.05),Ki67、pro-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21、clv-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证实LINC01224与miR-125b靶向结合;与si-LINC01224+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1224+anti-miR-125b组细胞存活率[(48.03±4.57)% vs (90.01±5.59)%]显著升高(t=17.442,P<0.05),细胞凋亡率[(24.11±1.58)% vs (12.81±1.12)%]显著降低(t=17.504,P<0.05),G1期细胞比例[(42.27±4.10)% vs (35.09±3.18)%]显著减少(t=4.151,P<0.05),S期细胞比例[(23.53±2.54)% vs (30.03±2.96)%]显著增加(t=4.999,P<0.05),pro-caspase-3、Ki6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lv-caspase-3、P2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LINC01224能够靶向调控miR-125b的表达,从而促进OSCC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change in left ventricle (LV) biomechanics, layer-by-layer, following acute pressure unload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AS). In twenty-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evere AS who underwent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LV peak global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of the endo-, midmyo- and epicardium were evaluated using multilayer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1 week after, and 1 month after TAVR.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st in the endocardium and lowest in the epicardium at baseline. At 1 month following TAVR, longitudinal stra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ll layer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endocardium (%) ?16.7 ± 3.8 vs. ?18.6 ± 3.3, P = 0.01; mid-myocardium ?14.4 ± 3.2 vs. ?16.2 ± 3.5, P < 0.01; epicardium ?12.4 ± 2.8 vs. ?13.6 ± 2.6, P = 0.01], whereas LV ejection fraction and circumferential strain remained unchanged. Importantly, only those with LV hypertrophy demonstrated improved longitudinal strain [endocardium (%) ?15.7 ± 3.0 vs. ?18.7 ± 2.9, P < 0.01; mid-myocardium ?13.6 ± 2.7 vs. ?16.0 ± 2.5, P < 0.01; epicardium ?11.8 ± 2.4 vs. ?13.7 ± 2.3, P < 0.01]. The improvement in longitudinal strain was more prominent in the endocardium, which was evident even at an early time point (1 week) after TAVR. Longitudinal stra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ll three layers following acute pressure unloading,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was observed in the endocardium. Evaluation of multilayer strain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LV mechanic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和不伴有阵发性房颤(PAF)患者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特点.方法年龄、血压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匹配的高血压PAF组24例,非PAF组55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A)及其流速积分(VTI-E、VTI-A),计算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舒张期、血流峰值(PVS、PVD)及其流速积分(VTI-PVS、VTI-PVD)等指标.结果与非PAF组比较,PAF组E和VTI-E显著增加[E:(70.94±18.03) cm/s vs (86.66±26.93) cm/s,P<0.01; TVI-E:(12.93±3.50) cm vs (16.74±4.95) cm,P<0.001];A减低[(89.20±23.44) cm/s vs (78.62±18.96) cm/s,P<0.05),E/A比值增大(0.82±0.24 vs 1.13±0.36,P<0.01);PVD和VTI-PVD增加[PVD:(42.60±12.11) cm/s vs (52.18±14.20) cm/s,P<0.01; TVI-PVD:(10.06±3.19) cm vs (12.16±3.04) cm,P<0.05].结论左房助力泵功能减低、管道功能增强和左房扩大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PA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定量CT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股骨骨密度和骨强度,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25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三维定量CT计算股骨不同部位体积骨密度(vBMD)和骨强度,检测血清IGF-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s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NP),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股骨骨密度和骨强度与IGF-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股骨颈皮质vBMD明显降低[(582.5±27.7) mg/cm3 vs (558.1± 31.9) mg/cm3,P<0.05] ;股骨粗隆总vBMD、皮质厚度和皮质横截面积显著降低[(258.4 ± 42.9) mg/cm3 vs(223.7± 27.3)mg/cm3;(3.3 ± 0.7)mm vs(2.8 ± 0.5)mm;(5.3 ± 1.2)cm2 vs (4.3 ± 0.5)cm2;均P<0.01]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曲比(BR)显著增加[(10.8 ±1.8) vs(12.9±1.9), 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B-ALP、sOC、PⅠ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GF-1与1型糖尿病患者股骨颈总vBMD呈显著正相关性(r=0.48;P<0.05).[结论] 定量CT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股骨粗隆间vBMD、皮质横截面积和皮质厚度较低,血清IGF-1水平可显著影响1型糖尿病患者股骨颈总vBMD.  相似文献   

18.
张继红  黄熙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384-2387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 IP3) 和Bax基因表达变化在genistein治疗裸鼠移植人肝癌中的作用。方法:以裸鼠移植人肝癌为对照, 对照组腹腔注入含0.04%DMSO的RPMI1640培养基0.05ml/g,Genistein治疗组腹腔注入genistein 1mg/kg/d,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情况,并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肝癌组织IP3 含量,RT-PCR分析癌组织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肝癌组织不bax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肝癌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积(12.6±11.6) mm3 vs (52.3±26.5) mm3,重量(42.7±27.8) mg vs (91.3±31.4) mg). P<0.01],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4)pmol/mg protein vs (35.3±6.6)pmol/mg protein. P < 0.01],bax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0.88±0.2 vs 0.56±0.15. P < 0.05],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2.86±0.80 vs 1.37±0.48. P < 0.05]。结论: Genistein能减少IP3 生成,上调肝癌组织bax基因表达,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床旁超声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重症医学科呼吸机通气肺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对患者进行床旁B超、CT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患者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47例,非重症肺炎组40例;对比床旁B超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床旁B超显示重症肺炎肺实变(68.09%)、胸膜下病变个数(4.73±2.57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8.12±2.26个)、肺超声评分(21.31±5.26分)与非重症肺炎组(7.50%,2.02±1.08个,2.47±1.02个,30.86±5.72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重症肺炎组胸膜腔积液患者(38.30%)与非重症肺炎组(17.75%)相比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B超诊断40例为重症肺炎,准确诊断39例;CT诊断41例为重症肺炎,准确诊断40例。床旁B超与CT检查项目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死亡9例,存活38例。床旁B超显示重症肺炎死亡患者肺实变(100%)、胸膜下病变个数(5.31±2.27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9.25±2.46个)、肺超声评分(21.31±5.26分)与存活患者(60.53%,3.79±1.97个,6.54±1.85个,25.27±2.85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死亡患者胸膜腔积液患者(77.78%)与存活患者组(55.26%)相比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B超能够准确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特征,对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急救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护理,将105例急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用以前的抢救流程,实验组运用自行制订的重型颅脑外伤临床快捷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临床快捷护理程序运用于急救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过程中运用临床快捷护理程序不仅可以提高急救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指导护士进行抢救,提高了护士自身的专业及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