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淼  杜明奎  匡正达 《医学综述》2014,(12):2199-2201
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对腰部软组织及脊柱附属结构破坏较大,脊柱正常载荷传导及运动功能的紊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从而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随着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文将目前主流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李军勇  张竞予  杨雪梅  刘青柏 《安徽医学》2017,38(10):1319-13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椎间孔镜技术作为脊柱微创疗法的最新进展,一经问世,就以其微创、可视、疗效确切而受到疼痛界和骨科界的热捧。本文简要介绍了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入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了4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5.67±0.78)d。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6±0.88)分,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3±1.24)、(2.50±1.53)、(2.08±1.56)、(2.00±1.62)、(2.00±1.50)分,与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7.50%,其中优17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骨伤医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定及术后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7±0.8)分、ODI指数为(44.2±10.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6)分与(25.8±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1年时随访,优效、良效、差效、无效率依次为41.7%(10/24例)、50.0%(12/24例)、8.3%(2/24例)、0.0%(0/24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雪梅  余忠香 《吉林医学》2012,33(25):5560-556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1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反弹及麻木症状缓解缓慢以求患者的理解,从而消除患者顾虑,结合脊柱外科规范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采用VAS评分法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下床活动,2周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疼痛症状在3 d内缓解,术后3天出院,术后VAS评分0~4分,平均2.6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可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杨林  鹿洪辉 《重庆医学》2015,(20):2761-2764
目的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分类.方法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0例,镜下观察椎间盘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统计.结果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共分为4种.分别是压迫型105例(52.5%),瘢痕型36例(18.0%),钙化型38例(19.0%),侧隐窝狭窄型21例(10.5%).结论 椎间孔镜为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新的视野,镜下分型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有望增加对病理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的常见脊柱疾病。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诊断与治疗与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均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拟探讨和总结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明确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纳入实验组(椎间孔镜组:25例)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18例)。每个患者均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术后随访。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标(VAS)及腰椎功能指标(lehmann)较手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2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 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中,能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 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较重),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术区出血3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及可吸收明胶海绵后顺利止血;术后髓核残留1例,改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将残留的髓核摘除,疼痛获得缓解;术后复发2例,通过保守治疗及再次行椎间孔镜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椎间孔镜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严谨操作,减少术中损伤,术后合理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于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VAS评分由术前(7.8±0.4)降到术后1d时(2.5±0.3),6个月随访时(1.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效25例,良效16例,可效4例,优良率91.1%(41/45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ELD治疗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对策。结果 本组138例患者,手术时间20~147(58.90±1.95)min;术后VAS评分为(1.04±0.7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67±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优97例,良2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86%。本组发生并发症共9例(6.52%),其中术中并发症5例(3.62%),包括神经根损伤1例、血管损伤1例、射频刀头脱落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并发症4例(2.90%),包括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1例、感觉异常2例。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总体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PELD的并发症并不少见,需要术者熟悉相关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规范操作,提高手术技巧,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取任意数字表法进行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133.04±19.23)min、(133.91±109.62)ml和(7.11±1.3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67±11.40)min、(198.00±122.08)ml和(10.67±1.66)d(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根痛、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腰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微创性,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使用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各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赣州市立医院90例各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对其实施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疼痛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患者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4.44%;平均住院时间为(4.25±1.23)d,恢复正常生活的平均时间为(11.5±3.5)d,患者复发率为2.22%.结论 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各种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松解患者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在中央型腰椎间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行经皮椎间孔治疗的6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及JO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评分标准,优20例、良31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微创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