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体部肿瘤放射治疗的ExacTrac X-射线图像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摆位误差和残余误差分布情况,研究六维放射治疗床修正摆位误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配准数字重建图像(DRR)和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拍摄的正交kV级验证像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患者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以及对应的残余误差。结果 平移摆位误差为x(左右方向):(2.27±2.02)mm,y(头脚方向):(4.49±2.52)mm,z(腹背方向):(2.27±1.37)mm;旋转摆位误差为Rx(矢状面):(1.02±0.73)°,Ry(横断面):(0.67±0.68)°,Rz(冠状面):(0.76±0.84)°。残余平移误差x(r):(0.27±0.48)mm,y(r):(0.37±0.45)mm,z(r):(0.22±0.30)mm;残余旋转误差为Rx(r):(0.17±0.33)°,Ry(r):(0.14±0.34)°,Rz(r):(0.16±0.28)°。结论 对于体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旋转误差和平移误差是同时存在的,不仅需要校准平移误差,旋转误差也不容忽视。ExacTrac X-射线图像引导系统能够有效纠正六自由度的摆位误差,并保证残余误差在较小的范围内,保证了体部肿瘤放疗的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发泡胶个体化头枕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进行589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其中44例患者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头枕体位固定(个体化组),进行了252次CBCT扫描,48例患者采用标准化头枕体位固定(标准组),进行了337次CBCT扫描。分析摆位误差,对误差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成小结供以后摆位时参考,记录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个体化组在X、Y和Z轴的线性误差分别为(0.85±0.68)mm、(1.17±0.87)mm和(1.00±0.81)mm,旋转误差分别为(0.52±0.45)°、(0.72±0.49)°和(0.57±0.47)°;标准组在X、Y和Z轴的线性误差分别为(1.15±0.90)mm、(1.48±1.20)mm和(1.08±0.81)mm,旋转误差分别为(0.68±0.52)°、(0.77±0.55)°和(0.60±0.44)°;个体化组在X、Y轴的线性误差、X轴的旋转误差小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小结前标准组Y轴的线性误差大于小结后(P=0.001),个体化组小结前与小结后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标准化头枕,个体化头枕可以减少X、Y轴的线性误差及X轴的旋转误差,个体化头枕体位固定稳定,摆位可重复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光学体表追踪系统AlignRT联合开放式面罩的头部肿瘤无标记线全疗程摆位流程,评估摆位时间和重复摆位次数,并对比分析AlignRT与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两者之间摆位误差的差异、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132分次开放式面罩固定头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数据,全疗程放疗使用AlignRT引导无标记线摆位并以治疗计划系统中自动生成的外轮廓(Body)结构作为参考体表,结束摆位后分别获取AlignRT与CBCT两种系统的左右(x轴)、升降(y轴)、进出(z轴)、床旋转(Rtn)、进出倾斜(Pitch)和左右转动(Roll)6维方向摆位误差,并记录摆位时间与重复摆位次数。分别采用Wilcoxon和Spearman法分析两种系统摆位误差的差异和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法评估两者一致性。结果 6维方向CBCT摆位误差均满足临床要求(线性方向范围-0.30~0.30 cm,旋转方向范围-2.0°~2.0°),摆位时间为(98±31) s,重复摆位次数占比1.51%(2/132)。两种系统摆位误差除xZ=-3.11,P=0.002)、yZ=-7.40,P<0.001)和Pitch (Z=-4.48,P<0.001)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摆位误差除z方向外,xrs=0.47,P<0.001)、yrs=0.29,P=0.001)、Rtn (rs=0.47,P<0.001)、Pitch (rs=0.28,P=0.001)和Roll (rs=0.45,P<0.001)均呈正相关。6维方向摆位误差95%一致性界限(95% LoA)分别为-0.12~0.09 cm、-0.07~0.17 cm、-0.19~0.20 cm、-1.0°~0.9°、-1.0°~1.5°和-0.9°~1.0°,95%一致性界限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14~0.11 cm、-0.09~0.19 cm、-0.23~0.23 cm、-1.2°~1.1°、-1.2°~1.7°和-1.0°~1.1°,均位于临床摆位误差容许范围之内。6维方向摆位误差差值3.41%(27/792<5%)在95% LoA之外。在95% LoA范围内,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为0.12、0.16、0.19 cm、0.9°、1.5°和1.0°。结论 基于AlignRT联合开放式面罩的头部肿瘤无标记线全疗程摆位流程,使AlignRT与CBCT摆位误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摆位效率尚可,可应用于首次治疗,并实现治疗中实时监测提高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变化趋势,提高放疗准确性。方法:64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治疗过程中共进行9次kV-CBCT扫描来确定患者的位置,根据前三次摆位误差的规律来指导后续治疗中患者体位的摆放。分别将第1~3、4~6和7~9次 kV-CBCT扫描中患者的位置信息设为A、B和C组。比较三组的摆位及靶区边界误差的差异。结果:A组在X(左-右)、Y(头-脚)和Z(前-后)轴方向上的平移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58±1.49)、(0.82±1.96)、(0.53±1.64)mm和0.60°±0.50°、0.82°±0.58°、0.62°±0.53°,B组分别为(0.28±1.08)、(0.44±1.35)、(0.11±1.15)mm和0.68°±0.70°、0.80°±0.52°、0.63°±0.49°,C组分别为(0.32±1.23)、(0.42±1.51)、(0.25±1.24)mm和0.61°±0.53°、0.62°±0.53°、0.60°±0.50°。A、B、C三组在X、Y、Z轴上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MPTV)分别为2.49、3.42、2.47mm,1.46、2.05、1.08mm和1.66、2.11、1.49mm。A组与B、C两组在X、Y、Z轴上的平移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的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基于kV-CBCT扫描分析摆位误差的规律,能较好地降低后续治疗中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SMS)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颈胸膜固定中的摆位流程,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的摆位精度及其计划靶区体积(PTV)外放边界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放疗的20例患者摆位数据,根据摆位方式分为OSMS摆位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组,每组1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刚性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取床左右(x轴向)、升降(y轴向)、进出(z轴向)、床旋转(Rtn)、进出倾斜(Pitch)、左右转动(Roll)配准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统计误差绝对值和误差分布;最后由PTV外扩公式计算CTV-PTV外扩范围。结果 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6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平均值依次为0.18和0.18 cm、0.12和0.13 cm、0.13和0.23 cm、0.55°和0.74°、0.63°和0.99°、0.67°和0.68°;标准差依次为0.13和0.12 cm、0.09和0.09 cm、0.11和0.16 cm、0.37°和0.55°、0.53°和0.65°、0.42°和0.55°。两组病例摆位误差在z和Pitch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2.98,P<0.05),两组z方向误差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xyz轴向CTV-PTV外放边界分别为0.28和0.26 cm、0.21和0.20 cm、0.24和0.35 cm。结论 建立和应用OSMS引导乳腺癌术后患者摆位流程,其摆位精度整体优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且在z、Pitch方向摆位精度提升显著,z方向PTV外扩边界明显缩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T)在线摆位校正与离线自适应校正在减小头颈部肿瘤临床靶区(CTV)外放,从而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1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入组。分次放疗前后均行在线CBCT扫描1次,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记录各个方向的配准差值。放疗前后的配准差值分别作为放疗分次间误差和分次内误差,用于计算每例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利用CTV外放计算公式,计算在线校正前后CTV外放;以0.5 mm为允许的最大残余系统误差,计算离线校正系统摆位误差后CTV外放。结果 未经在线校正,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5.7 mm、5.6 mm和7.3 mm;每分次放疗均行在线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1.7 mm、1.7 mm和2.3 mm;对系统摆位误差进行离线自适应校正,3个方向上群体化CTV外放分别为2.7 mm、2.5 mm和3.6 mm。结论 基于CBCT图像分析的在线校正和离线自适应校正均能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有助于缩小CTV外放,并有望减轻正常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在线校正分次间位移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患者18例,共获取452次CBCT图像,获取CBCT校正前后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及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曲线。 结果 患者分次间位移幅度变化较大,同一患者不同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幅度差异也较大。疗程中左右(LR)、前后(AP)和头脚(SI)方向分次间位移差异最大为0.22、0.49和0.48 cm,CBCT校正后LR、AP和SI方向位移差异最大为0.16、0.21和0.17 cm,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疗程中患者SI方向的分次间位移(-0.08 cm 和0.03 cm,t=-2.373,P<0.05)和LR、AP、SI方向的随机误差(t=5.302、6.689、4.812,P<0.05),系统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校正前后放疗疗程中患者分次间位移无明显规律性。结论 对于保乳术后IMRT患者,通过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实施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过程中患者头脚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和三维方向的随机误差;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CBCT在线校正前后患者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离散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CBCT)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以及其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趋势。方法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20例,采用HexaPODTMevo RT 6D治疗床和kV级CBCT影像引导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均行校正前CBCT扫描,利用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治疗后第3次行CBCT扫描,分别获得校正前、校正后、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采用自动骨性标记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获得三维平移(x、y、z)和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共行CBCT扫描594次,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分次间摆位误差在yzRxRyRz轴方向上明显缩小(t=6.21、-8.60、2.13、-8.51、-3.48,P<0.05)。外扩边界MPTV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为2.20、3.43、2.00 mm,校正前后减少幅度为4.46~6.05 mm。结论 6D治疗床联合CBCT可明显提高妇科肿瘤盆腔放疗患者的摆位精度,同时可为精确设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部摆位误差,推算锁骨上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于本科行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14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利用CBCT于第1、10、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比对并记录锁骨上靶区的摆位误差,计算其CTV外放值并分析各方向位移量及旋转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2.89±2.52)、(3.96±2.97)、(4.21±2.24) mm,俯仰(θ)、滚转(φ)、偏转(ψ)角度分别为(2.38±1.97)°、(1.60±1.63)°、(1.91±1.54)°。由公式计算出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8.08、8.13、6.30 mm;摆位误差在y、z方向位移量分别与φ、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15、-0.509,P<0.05);分次间变化仅在z方向上位移量与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83,P<0.05)。结论 乳腺托架固定下锁骨上靶区放疗其CTV外放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应≥8.08、8.13、6.30 mm。应重视颈部偏转对摆位误差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计算机X射线成像(CR)在全身照射(TBI)定位和肺部挡铅验证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使用TOR 18FG测量其相同条件下kV级和MV级X射线能量的图像质量,建立其临床应用流程,并分析摆位误差。结果 在TBI治疗条件下,MV级的X射线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远较kV级的差,但可以比较清晰地识别高对比度组织,并应用于TBI治疗。头脚方向误差为:腹背(AP)方向,左肺(0.50±1.65)cm,右肺(1.16±1.56)cm;(背腹)PA方向,左肺(1.12±2.22)cm,右肺(0.41±2.16)cm。左右两侧方向误差为:AP方向,左肺(0.81±1.19)cm,右肺(0.43±1.20)cm;PA方向,左肺(0.31±1.64)cm,右肺(0.55±1.49)cm。结论 通过CR的应用,提高了TBI的治疗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