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SD—PSA)对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生活能力指数(BI)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49例,非焦虑-抑郁患者75例进行测评及3个月随访。结果 PSD—PSA组的BI和ESS改善明显低于非PSD—PS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康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HAMD≥8)68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视频组用彩色摄像设备记录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坐位及站位平衡功能、站起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视频资料,治疗师和患者每两周观看录制的视频。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4周、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SIS)评定生存质量。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FMA、MBI、S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4.7±4.3)分、(43.2±8.6)分、(52.3±9.1)分和(67.5±9.8)分;对照组分别为(18.1±6.0)分、(38.3±7.7)分、(46.3±8.8)分和(58.3±8.5),HA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1.3±4.3)分、(55.2±9.3)分、(65.8±9.9)分和(7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5)分、(46.1±8.5)分、(53.8±9.4分)和(66.3±9.7)分,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4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前FAM评分为:28.65±16.58,治疗后评分:59.80±23.39,P<0.01,常规组治疗前FAM评分为:32.20±12.38,治疗后评分:48.28±13.02,P<0.01;康复组治疗前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6.88±10.90,治疗后评分:53.50±12.82,P<0.01,常规组治疗前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5.75±9.01,治疗后评分:39.75±11.66,P<0.01;康复组治疗前HAMD评分:27.50±4.73,治疗后评分:14.28±3.66,P<0.01,常规组治疗前评分:26.45±4.66,治疗后评分:18.7±2.82,P<0.01.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除重度痴呆以及由于失语、失用、感知功能有障碍而不能参与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 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渐进性吸气肌抗阻训练及呼吸控制训练),每天训练2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24 h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数(PNN50)及高频功率(HF)[分别为(128.36±8.34)ms,(15.63±3.63)ms,(8.62±2.33)%及(677.58±196.74)ms2/Hz]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2.63±10.44)分]及MBI评分[(60.44±12.72)分]亦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传统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缓解PSD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PSD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其抑郁程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参数评估、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结果治疗后,2组的摆幅指数、轨迹长、外周面积、BBS和HAMD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的摆幅指数(4.2±3.0)、轨迹长[(58.6±22.5)cm]、外周面积[(10.9±7.2)cm2]、BBS[(48.6±4.3)分]和HAMD[(7.9±1.8)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PSD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神经科6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8~75岁;脑梗死52例,脑出血8例。均无理解和认知障碍,能配合训练。除外采用过溶栓治疗、脑出血术后、痴呆、失语,既往有精神病史、精神病阳性家族史和严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心理康复组30例。除运动治疗外,同时进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7.
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抑郁的治疗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用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第4、10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0w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抗抑郁治疗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于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叙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Hamition抑郁量表(HMA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两个量表的得分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显著缓解PSD患者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自我效能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选取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0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本组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疲劳条目均分、康复自我效能标准分及卒中后抑郁总分分别为(3.94±1.83)分、(77.08±21.29)分、2.00(0.00,5.00)分;卒中后疲劳条目均分与康复自我效能标准分呈负相关(r=-0.566,P<0.01),与卒中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513,P<0.01);康复自我效能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9.9%。结论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卒中后疲劳检出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康复自我效能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后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务人员应制订相应干预措施预防或缓解患者的卒中后抑郁,提高其康复自我效能,进而减轻卒中后疲劳,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放松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前瞻性分析.方法;将5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另外接受放松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观察指标有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高频比(LF/HF).结果: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程度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减轻(P<0.05,0.01).训练后HRV比较,观察组H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LF/H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0.05).结论: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从而降低脑卒中后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神经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药物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中后(1~6个月)对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ADL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抑郁症和ADL的变化。结果经过神经康复训练,患者ADL和抑郁症状较未进行神经康复训练组有较大改善,其抑郁的发生率和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神经康复训练对PSD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6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并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Bobath法,综合治疗组在Bobath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舒郁散、针刺治疗抑郁症状。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只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HAMD、ADL评分较治疗前有好转,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综合治疗组的HAMD、ADL积分的变化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舒郁散、针刺治疗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优于单纯采用Bobath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前30例)和观察组(后3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训练前、训练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普遍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30天后各项评分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何小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1)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58.5 %,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 :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 ,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 ,减轻病情 ,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脑卒中后抑郁及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脑卒中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子黛安神、阿米替林和安慰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及3、6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检测。结果黛安神组和阿米替林组的HAMD和C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个月。于康复前及康复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Fugl-Meyer( FMA)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并对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结果2组患者康复前后ADL、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于发病后2周、3周及6个月后随访和复诊,由经治医生运用双盲法测试肌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再将2组数据进行处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肌力、Barthel指数恢复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