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查一起血液透析中心患者的发热事件:2008年10月26日--11月1日,4例经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建立透析通路的患者均在透析开始30-45min后或透析结束后出现〉38℃的体温(最高达40.8℃),且均畏寒、寒战。经血液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检出阴沟肠杆菌,在透析机连接桥出入口也检出阴沟肠杆菌,本案例诊断为医院内颈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通过采取暂停收治新患者,开展全面现场调查,设置隔离病房,对透析水处理系统、送水管道各接口、透析机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消毒,严格规范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严格进行手处理等措施,未发生二代感染病例,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血液透析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生物监测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执行;病例监测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结果 生物监测2010年采样304份,合格281份,合格率92.43%,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透析液80.49%;2011年采样294份,合格291份,合格率98.98%;其中环境空气、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消毒液、透析用水合格率均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95.83%,透析液合格率97.44%;监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010年168例,感染19例感染率11.36%,2011年175例,感染8例感染率4.57%;感染部位主要是静脉置管部位、呼吸道和泌尿道,2011年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变血液透析室布局流程、更新设备设施、严格消毒灭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洗手消毒、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涤纶环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65例涤纶环深静脉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留置时间、正确使用导管的方法、各种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发生导管感染8例,感染率3.2次/1000导管日;血流不通畅或导管内血栓形成6例28次。结论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是不适合行内瘘术者的最佳替代方法之一,注重健康教育,重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涤纶环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65例涤纶环深静脉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置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留置时间、正确使用导管的方法、各种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发生导管感染8例,感染率3.2次/1000导管日;血流不通畅或导管内血栓形成6例28次。结论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是不适合行内瘘术者的最佳替代方法之一,注重健康教育,重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医院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进行调查,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17日-11月10日新生儿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集空气、物表、手及各类液体标本共184份,同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结果 14例患儿外周血、静脉导管等处检出白色念珠菌,确诊13例CRBSI患儿;患儿静脉导管正压接头和留置针肝素帽灌洗液、暖箱湿化水、输液泵表面、医务人员手等多个标本监测不合格;通过拔除导管、抗菌药物治疗及防控措施实施后,所有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重视环境和物表的消毒等,从多方面防控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暴发的判定,为其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3年10月1-15日发生在杭州市某医院的6例疑似CRBSI病例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血培养及导管尖端病原培养或两套血培养病原一致性,6例疑似CRBSI病例最终确诊3例,均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病原分别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大肠埃希菌.3例确诊患者间无明显流行病学关联.环境卫生学监测未检出多重耐药致病菌以及与上述患者病原菌一致的病原微生物,但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合格率为80%.结论 此次疑似CRBSI暴发事件为假暴发,CRBSI的暴发应根据病原学诊断一致性来判断.胃肠道肿瘤术后常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肠外营养液输注,尤其容易引发血流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血液透析并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25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密切关系(P<0.05);39例发生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排前4位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0.77%、25.00%、19.23%、11.5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临床护理操作,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感控管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的3个透析治疗室为研究资料,其中,医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透析室实施JCI标准进行感染控制,对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透析用水等环境样本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查合格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比较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深静脉置管和内瘘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结果JCI标准感控工作的措施实施后科室物表、手、空气、反渗水、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细菌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1%、97.5%、98.0%、95.8%、97.2%、95.8%,高于实施前的84.0%、88.9%、88.0%、83.3%、87.5%、83.3%(P<0.05);内瘘、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0.0%、3.3%,低于实施前的15.0%、22.2%(P<0.0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有改善。结论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院感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方法调查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本部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其中MDR-AB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采用1∶1个体匹配病例对照,并筛选同期非MDR-AB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再用logistic回归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探讨ICU是否仍为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同时调查同期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并比较。结果共有227例确诊为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其中MDR-AB感染66例,非MDR-AB感染161例。采用1∶1个体匹配后,对照组患者感染前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日数、导尿管留置日数和中心静脉置管日数均高于病例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感染前ICU入住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率和导尿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和和留置导尿管是患者发生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的AB对头孢呋辛/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ICU(86.96%)高于普通病房(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77%)也高于普通病房(8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留置导尿管患者为MDR-AB感染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 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皮肤消毒剂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11年12月—2014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前使用复合型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患者CRBSI发病率差异。结果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剂的患者发生CRBSI 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 CRBSI发病率为0.44‰(2/4 546);使用复合型皮肤消毒剂的患者发生CRBSI 22例,其中1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 7例革兰阳性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CRBSI发病率4.11‰(22/5 349),两组CR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0,P<0.0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前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的皮肤消毒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CRBSI发病率,值得临床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后发生疑似血流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7月16—18日手术后发生寒战、高热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和物品检出菌进行药敏测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发现骨科4例阴沟肠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发病时间集中,病原菌药敏结果相似。共采集61份环境标本,有26份检出细菌,阳性率42.62%。8份批号为2020071**的等渗冲洗液均检出阴沟肠杆菌,2份批号为2020061**的等渗冲洗液均未检出细菌。12株阴沟肠杆菌的MLST结果是ST1190型1株、ST531型2株、ST547型2株、ST290型1株、ST777型3株、ST422型1株、ST1032型1株、ST717型1株,存在同种同源的阴沟肠杆菌。结论 该院骨科患者发生手术后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可能与手术所用的新批次等渗冲洗液在运输或生产过程中被污染有关。医院要加强一次性外来医疗用品的监管,定期抽检无菌物品,检测合格才予以放行,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防止相关血流感染事件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总置管日数为9 207 d,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共检出5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新生儿CRBSI的发生,尤其是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置管日数≥20 d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导管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预防和控制导管室医院感染,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导管室的医疗管理质量。方法每月定期对导管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3年共监测标本253份,总合格率为99.6%;空气合格率98.6%,物体表面合格率100.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100.0%,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结论对导管室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院环境带菌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口腔专科医院环境、医务人员手及口腔诊疗用水等的带菌状况。方法对该院手术室和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工作区周围空气、口腔诊疗用水、使用中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共采集133份样本,检测合格118份(88.72%),其中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67%,病房空气合格率90.00%,层流手术间空气合格率60.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6.19%,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0%,口腔诊疗用水检测均不合格。结论应加强对口腔诊疗用水、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室空气的监控,以减少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2018年1—2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ICU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ICU短时间内10例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B08、C08、A02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一疑似克隆株;C09、B09、A03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另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输液泵、床头桌、床栏、输液塔、护理桌、监护仪、手消架、设备塔、床尾手摇、医务人员随身用品的标本中检出了类似的AB克隆株,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于3月5日从环境及医务人员手的标本中未再分离出耐药AB。结论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实施现状,为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佳证据,降低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7月对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CRBSI防控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问卷87份,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0.8%。79所医疗机构的CRBSI监测工作(89.9%)和防控制度的制定(94.9%)基本落实,但制度更新滞后,仅78.7%予以更新。68.4%的医院关注了本院近3年的CRBSI发病率,关注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的医院较少,最低仅占38.9%。置管前评估(100%)和置管时置管者无菌操作技术(≥97.5%)落实较好。CRBSI防控指南落实的四个薄弱环节:仅有3.8%的医院选用含洗必泰醇浓度>0.5%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54.4%的医院紧急状态下置管不能保证有效无菌操作技术时未在2 d内拔管,43.0%的医院存在病房内置管现象,43.0%的医院在使用导管输血后未在4 h内更换附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