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32例颌骨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n=16)和对照组(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n=1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6个月骨质增生厚度、囊肿体积缩小程度、并发症及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39),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术后6个月复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质增生明显增厚(P<0.001),囊肿体积明显缩小(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P<0.001),但两组治愈率(12.50%比18.75%)及复发率(6.25%比12.5%)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颌骨囊肿刮治术相比,开窗减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质增生、有效缩小囊肿体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后军 《安徽医学》2019,40(7):738-741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刮治组(A组,28例)、刮治术+GBR组(B组,20例)、开窗减压组(C组,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3、6、9、12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结果 C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6个月,B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9、12个月,C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于单纯刮治术和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刮治术和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中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18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刮治组100例行囊肿刮治术,开窗组80例行开窗减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囊腔面积缩小百分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开窗组不同类型囊肿的开窗效果,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出血、麻木及复发情况。  结果  开窗组术后第3、6个月囊腔面积缩小百分率均高于刮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术后第6个月,开窗组有效率为82.50%(66/80),刮治组有效率为69.00%(6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开窗组开窗末期有效率为91.25%(73/80),角化囊肿单房型的开窗效果优于多房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类型牙源性颌骨囊肿间开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治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0%(2/100),下唇麻木发生率为1.00%(1/100),复发率为1.00%(1/100),开窗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刮治术与开窗减压术均为目前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刮治术适用于小型颌骨囊肿或囊肿未侵犯颌骨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开窗术相比刮治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且能有效缩小囊腔并促进颌骨囊肿周围骨质新生,尤其适用于大-中型颌骨囊肿或病灶致骨质吸收严重者,利于二期手术彻底刮治,以保存颌骨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比较传统刮治术与开窗联合二期刮治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近3年在我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1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行传统的囊肿摘除刮治、B组经开窗术后适宜时机行二期刮治治疗。分析A、B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6、12月囊肿缩小度及颌骨骨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疼痛评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3 、6、12个月囊肿体积变小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上述各指标B组均优于A组。B组开窗12-18个月间;囊腔缩小度趋于稳定,此时为二期刮治最佳时机。结论:A、B两组术后3-6月囊腔均明显缩小,但B组更为明显。6-12个月仍缩小但较之前变慢,12-18个月趋于稳定,二期刮治,可以迅速缩小囊腔,消除病变及病因,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82-85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100例颌骨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术后病理证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刮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疼痛程度、囊肿体积缩小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和术后新生骨质骨体积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囊腔体积缩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甲级愈合率为94.00%(47/50),乙级为6.00%(3/50),丙级为0(0/50),对照组患者创面甲级愈合率为76.00%(38/50),乙级为18.00%(9/50),丙级为6.00%(3/50),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新生骨质骨体积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颌骨囊肿治疗,开窗减压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最大化保留牙齿和颌骨的完整性,便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28例,病变大小为2cm×4cm~2cm×10cm,其中含牙囊肿1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2例。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囊肿缩小后行二期刮治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均行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0.5年后颌骨膨隆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CBCT发现下颌骨颊、舌侧可见新生骨皮质,囊腔范围缩小,所累牙也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囊性病变直径2~4cm时行二期刮治术且均未复发,患者颌骨形态及功能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后加压冲洗术是治疗较大的下颌骨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兴安 《西部医学》2017,29(6):843-846
【摘要】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则行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面型改善情况、疗程、疗效、治疗前后囊腔体积、治疗后囊腔体积减少率、囊腔面积减少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其下唇麻木均恢复正常。观察组平均治疗(52±05)月,短于对照组(86±08)月(P<0001)。囊肿体积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囊肿体积减少率及囊肿面积减少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857±27)%、(851±68)%,高于对照组(639±56)%、(6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相比单纯开窗减压术能明显缩短疗程,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罗新象  曾达红  苏凯 《吉林医学》2015,(9):1782-1783
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采取一期开窗减压术和二期刮治术,术后定期X线检查追踪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开窗减压术后囊腔缩小明显,总有效率为83.33%,且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疗效优于囊性成釉细胞瘤。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可有效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并可很大程度上保存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的21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病例,测量术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肿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囊腔体积明显变小。结论: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自体吸引术联合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自体吸引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咬合功能(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咬合力不对称指数、最大咬合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囊肿变化(囊肿体积、面积减少量)。结果 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囊肿面积减少量、囊肿体积减少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囊肿面积减少量、囊肿体积减少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少于对照组,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基础面积大于对照组,且术前、术后6个月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84%)与对照组(13.73%)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新生骨小梁宽度、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吸引术联合开窗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