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1月收集到的17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73例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2.5%),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69.9%),其次是中药制剂(18.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1%).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ADR的防护措施,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83例ADR报告进行合理分析.结果 83例ADR报告中,男32例(38.55%),女51例(61.45%);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注射...  相似文献   

4.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8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严重ADR中,患者以10岁以下的儿童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78.13%)居多;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涉及药品73种,抗感染药最多,占36.2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8年某院2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12月上报的245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制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45例报告涉及16类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3.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6.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38.0%),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 25例(10.2%),严重ADR 6例(2.4%).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372例儿童ADR资料。结果372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发生率最高(38.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77.96%)为主,以静脉注射为主(69.09%)。结论加强儿童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利于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7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儿童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中药制剂类药物引发ADR比例较大,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较常见。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袁荣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305-430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本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镇江市中医院2005年至2007年收集的206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临床ADR涉及的药品中以抗菌药占首位,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ADR监测对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9年-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1例,其中申报成功98例,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最高占总例数的87.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2.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7.1%。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69.4%。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