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fQRS在AMI患者和冠脉造影阴性者中的发生率.比较fQRS与病理性Q波在ST段抬高型AMI(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者中的发生率.比较有fQRS者与无fQRS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40%)、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62例AMI者中有fQRS者36例(22.22%),对照组有fQRS者仅8例(4.94%).观察组与对照组fQR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5).NSTEMI者中fQRS的发生率高于病理性Q波(P<0.05).有fQRS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LVEF降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P<0.05).结论 fQRS可作为心电图诊断AMI的一个新指标,尤其是对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者,可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早期识别AMI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碎裂QRS波的患者26例,根据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选取同期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未出现fQRS的26例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26例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的导联部位为IIIIIavF26例(100%),IIIavF导联4例(15.38%)IavL导联10例(38.46%),V4~V6导联12例(46.15%)。与非fQRS组相比,fQRS组的严重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对于预后也有重要的价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据体表心电图是否出现fQRS波将755例患者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随访5年,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再发心绞痛、再发心梗、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对行PCI的患者,分析fQRS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QRS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心血管事件间的关系。结果 fQRS波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fQRS波组(P<0.001)。fQRS波组LVEDD大于非fQRS组,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小于非fQRS波组,(P<0.05)。二组冠脉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fQRS是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0;是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0;是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9,FS是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OR=0.90;fQRS是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FS是再次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562例,观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具有f QR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存活出院率,1 a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1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269例,对照组29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16.73%与10.24%)、Ⅳ级(11.90%与6.83%)、新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15.96%与9.56%)、1 a心性事件发生率(45.02%与29.61%)高,存活出院率(85.13%与90.78%)以及1年存活率(75.00%与85.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f QRS波的AMI患者心功能差,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f QRS是预测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包健敏  王氡  吴琼 《四川医学》2019,40(9):916-9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RS碎裂波(f QRS)的发生与患者病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AMI患者120例(AMI组)、同期非AMI住院患者1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f QRS波检出率、超声心功能指标,按照是否检出f QRS波将AMI患者进行分层,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超声心功能指标、冠脉病变支数。结果 AMI组的f QRS检出率、LVEDd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的LVEF%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LVEDd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LVEF%测定值显著低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血清c Tn I、CK-MB、CK、LDH、MYO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单支冠脉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三支冠脉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MI患者f QRS检出率高于非AMI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检出f QRS的AMI患者较未检出的AMI患者可能心肌损伤程度、冠脉病变程度、心功能受损程度更加的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5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1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碎裂QRS波发生率,对比STEMI及NSTEMI患者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70.40%(8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0%(12/125)(P<0.05)。STEMI、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分别为74.12%(63/85)、62.50%(25/40),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发生率23.53%(20/85)、12.50%(5/40)(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2导联标准心电图QRS碎裂(fQRS)与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40例维吾尔族AMI患者观察,入院3天内12导联标准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fQRS组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fQRS 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AMI后12导联标准心电图出现fQRS,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 Q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的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其SYNTAX-Ⅱ评分,分析其心电图记录有无f QRS波。根据SYNATAX-Ⅱ评分高低将病例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比较3组SYNTAX-Ⅱ评分、f QRS阳性率的差异。再根据有无f QRS将病例分为无f QRS组和有f QRS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差异,同时分析f QRS与SYNTAX-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27. 91±11. 08)分]、中危组[(37. 79±9. 84)分]、高危组[(43. 62±10. 14)分]之间的SYNTAX-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危组(11. 6%)、中危组(36. 3%)、高危组(33. 3%)之间f QRS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有f QRS组SYNTAX-Ⅱ评分[(39. 54±8. 24)分]高于无f QRS组[(33. 62±9.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YNTAX-Ⅱ评分、肌酐清除率均与f QRS有关(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f QRS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比观察fQRS与病理性Q波在AMI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AMI的诊断中,fQRS的敏感性略低于病理性Q波,而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比病理性Q波高.结论 在有AMI诊断的其他证据时,fQRS可作为AMI诊断的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且可考虑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波)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与非AM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又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QRS或病理性Q波分组,分析fQRS波的分布特性及价值性。结果①下壁出现fQRS的机率(12.22%)较前壁、侧壁(5.6%)、3.3%)高。②病理性Q波(25.56%)敏感性略高于fQRS波者(21.11%),但病理性Q波者(88.89%和69.70%)均低于fQRS波者特异性(95.56%)及阳性预测值(82.60%);当两者结合应用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性预测值(41.11%、96.67%、92.50%、62.14%)均较高。③在NSTEMI患者中fQRS (38.10%)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Q波(14.29%), fQRS与fQRS合并病理性Q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对NSTEM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AMI者,根据其入院3天内心电图有无QRSf,分为QRsf组(A组)和无QRSf组(B组),对比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密切相关,QRSf可作为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讨碎裂QRS波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价值.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心梗组,两组大鼠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手术,心梗组开胸并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接扎.记录结扎(或穿线)10 min和60 min及术后4周大鼠心电图并分析碎裂QRS波及Q波变化规律.术后4周留取心肌梗死区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大鼠在10、60 min及术后4周出现碎裂QRS波次数明显增多(P<0.01).HE染色显示,心梗组部分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空泡变性.通过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显示,碎裂QRS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梗诊断及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用心电图碎裂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了ST段抬高组(44例)和ST段未抬高组(44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病理Q波及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Q波发生率高于ST段未抬高组(P0.05);ST段抬高组碎裂QRS波发生率低于ST段未抬高组(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实践过程中,心电图碎裂QRS波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萍  梁芳  张伟  谭念玲  沈春莲 《广西医学》2011,33(3):283-285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出现QRSf 101例(A组),无QRSf 61例(B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QRSf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VA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1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另比较碎裂QRS波在前壁、下壁和侧壁等不同部位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44.05%、特异性为69.32%,与碎裂QRS波的敏感性53.57%、特异性7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联合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73.81%,与单纯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诊断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种单纯检测方式的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7.06%、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4.44%、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3.13%,病理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7.14%、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0.00%、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6.25%;联合诊断方式对前壁、下壁和侧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82.35%、88.89%和90.63%,与两种单独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式对同一部位的诊断价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临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与病理性Q波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陈未 《中外医疗》2016,(31):174-175
目的 探究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248例冠心病患者.按是否为AMI分为两组各124例.比较不同心电图指标在AMI中的诊断价值,并记录不同心电图病理波形者发生的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f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敏感度为36.29%,特异性为96.77%,阳性预测值为91.83%,高于单纯fQRS波、单纯病理性Q波.此外,有fQRS波的患者77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3.25%,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9.35%,死亡发生率为19.48%.与无fQRS波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fQRS波用于AMI早期诊断可靠性高,灵敏度好、特异性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刚  黄婷  杨锴 《广东医学》2014,35(15):2385-2387
目的 评价碎裂QRS波(fQ RS)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84例,按是否伴有fQRS分为fQRS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入院)发生率,通过ROC曲线、Kaplan-Meier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基础状态下,fQRS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较大[(68.23±7.26)岁vs (64.52±7.21)岁(P<0.01)],低密度脂蛋白[(3.36±0.72)mmol/Lvs(3.11±0.80) mmol/L,P=0.03]、血肌酐[(78.09±7.23) μmol/L vs (73.01±8.29)μmol/L,P<0.01]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较低[(44.43±4.35)%vs(46.52±5.2)%,P=0.04],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51.23±2.34) ms vs (47.26±1.37)ms,P=0.02];随访(12.5±4.2)个月,最终4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fQRS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5%vs 13.2%,P<0.01).ROC曲线发现fQRS预测终点事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临界值分别为74.7%、77.2%和3个,fQRS≥3个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fQRS<3个的患者(39.3% vs 14.7%,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QRS的个数、LVEF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fQRS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指标,fQRS个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fQRS与冠脉狭窄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试验共纳入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患者261例(其中心电图存在fQRS患者147例,无fQRS患者114例)。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Gensini评分,随访(14.2±0.8)月内MACE的情况。 结果:(1)与nfQRS组相比,心电图存在fQRS的患者肌钙蛋白、肌酐、尿酸水平及Gensini评分较高,射血分数较低(P <0.05)。(2)Kapla-Meier生存分析提示fQRS组免于MACE的概率低于nfQRS组,log-rank检验P <0.001。两组免于心源性死亡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检验P =0.11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心梗48 h内心电图是否存在fQRS是预测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心梗48 h内出现fQRS是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李宝链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5):369-372,377
传统观点认为体表心电图上的病理性Q波是透壁心肌梗死和瘢痕组织形成的标志,而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和非Q波心肌梗死相比,Q波心肌梗死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死亡率。但近年来随着溶栓剂、PCI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应用,部分透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不出现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对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出院组和死亡组,其中出院组150例、死亡组75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连续两导联碎裂QRS波的比例、女性所占的比例、心功能Ⅳ级患者的比例、合并肺炎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出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出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出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连续两导联碎裂QRS波、女性、心功能killipⅣ级与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呈正相关。结论:连续两导联碎裂QRS波、女性、心功能killip Ⅳ级是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