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地市级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CRE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各ICU发生CRE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组,同期各ICU未感染CRE患者82例为对照组。分析CRE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分离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3.59%和41.0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9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气管插管、住院时间>7 d及脑血管疾病是ICU患者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是CRE感染的高危人群,CRE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合并脑血管疾病均可增加ICU患者CRE感染的风险,ICU可进行CRE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患者CRE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 按1 ∶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菌目细菌(CSE)血流感染患者为CSE组, 分析感染菌株和科室分布,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CRE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 23例, 41.07%)) 和血液科(17例, 30.36%)为主; 感染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例, 57.14%)和大肠埃希菌(16例, 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恶性肿瘤、60 d内住院史、感染前入住ICU>48 h、机械通气、留置中央静脉导管、使用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均与CRE血流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感染前入住ICU>48 h、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是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尤其是ICU应关注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尽早识别CRE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 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有创操作, 以减少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鲍氏不动杆菌(AB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92例,分为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组30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氏不动杆菌(CSAB)医院获得性肺炎组6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6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分离出ABA前<2周曾应用过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2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与CRAB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16分(OR=4.144,95%Cl1.346~12.761,P=0.013)及分离出CRAB前<2周曾应用过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OR=3.236,95%Cl1.128~9.282,P=0.029)是独立危险因素;CRAB组死亡11例,CSAB组死亡19例,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16分及分离出CRAB前<2周曾应用过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是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肺炎高危因素以及预后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肿瘤专科医院269例重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专科医院CRAB肺炎发生率为12.6%,APACHEⅡ评分≥16分、分离出细菌前15d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免疫抑制是CRAB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625、3.646及3.084;CRAB肺炎死亡率为52.9%.结论 有效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纠正骨髓抑制可有效减少肿瘤患者CRAB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医院感染的风险关键控制点,以提升CRE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调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CRE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CRE医院感染的风险,数据分析采用SAS9.2软件。结果 121例CRE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外科、ICU和内科,分别占35.5%、28.9%和24.8%;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6.0%、16.0%、14.0%和10.0%;主要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占73.4%、大肠埃希菌占18.8%;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联用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E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点科室住院患者开展早期CRE筛查,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并减少联用,可降低CRE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为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所有阴沟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肠杆菌目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年临床标本共检出43株阴沟肠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11株,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低于30%。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主要为同时产A类碳青霉烯酶和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主要为blaKPC和blaNDM,未检出D类耐药基因。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其中最多的基因型有6株,这6株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转科密切的相关科室。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耐药基因以blaKPC和blaNDM为主,11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可分为5型,而且多株同一型别在医院出现,应加强监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防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引发院内感染和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CRKP医院感染的患者31例,以相同分离时间段及分离病区为条件,按照1∶1配对收集31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者为CSKP组,分别统计两组感染部位及菌株耐药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KP组及CSKP组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CRKP组菌株除氨苄西林外,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CSKP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前住院时间≥14d、有住院史、感染KP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低蛋白血症是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住院史及低蛋白血症是医院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对CRKP医院感染高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和抗生素不规范使用,造成了CRE的变异、耐药。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CHINET)发布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变迁报告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从2005年的约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每1例病例组患者配对2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47%(29/1 973),例次发病率为1.57%(31/1 973)。入院至感染时长为(17.86±16.51)d,入ICU至感染时长为(7.34±9.12)d。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74.19%)。病例组的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高于对照组,而治愈比例低于对照组。该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在9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的比率超过75%。病例组共有27例(93.10%)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其他细菌8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9株(71.95%);10例次(34.48%)患者分离出真菌13株。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高,入住ICU时间长,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高,血红蛋白低,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纤支镜、血液净化治疗、输血、化学治疗、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糖肽类的比例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年龄大、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使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需加强监测和防控。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较重,同时该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术后并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RKP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器官移植病房2014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确诊为CRKP医院感染的54例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该科室确诊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的27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42.59%和48.15%)和手术部位(44.44%和25.93%)为主;除头孢唑林外,两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送检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送检前有碳青霉烯类使用史、送检前有抗真菌药物使用史均与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RKP医院感染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送检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送检前有碳青霉烯类使用史是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 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阴沟肠杆菌(ECL)耐药性与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ECL,试验组为29株产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ECL (CRECL),对照组为32株不产NDM-1的CRECL和3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ECL (CSECL)。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NDM-1耐药基因、24对毒力基因,采用χ2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该院分离的CRECL菌株NDM-1基因检出率为47.5%,产NDM-1的CRECL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96株ECL菌株中,毒力基因acrA、tolC、wcaA、wcaM、wz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0.2%、90.6%、87.5%、75.0%、92.7%,clpB、icmf、VasD/Lip基因的检出率也均在60%以上,未检出escV、nleB、pet、hlyA等毒力基因。产NDM-1的CRECL组clpB、icmf、VasD/Lip、acrA基因检出率高于不产NDM-1的CRECL,CRECL组clpB、icmf、VasD/Lip基因检出率高于CSEC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NDM-1 CRECL耐药形势严峻而且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也增高,临床用药应兼顾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定植情况及由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NICU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住院新生儿入院后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KP肛拭子/咽拭子主动筛查,同时进行CRKP感染监测。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1 230例NICU新生儿进行了主动筛查,110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8.9%,其中肠道定植率8.1%(97/1 197),高于上呼吸道(5.2%,49/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胎龄、低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延长是CRKP定植的危险因素(均P<0.001)。Diversilab同源性监测发现,CRKP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概率为19.1%(21/110)。机械通气(OR=10.177,95%CI为2.667~38.830,P=0.013),新生儿营养风险评估高(OR=0.251;95%CI为0.072~0.881,P=0.031)以及新生儿危重评分-Ⅱ(SNAP-Ⅱ)高(OR=8.256,95%CI为6.072~20.881,P=0.025)是CRKP定植新生儿发展为CRKP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定植增加NICU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感染的概率,重点关注接受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SNAP-Ⅱ评分高的新生儿,减少CRKP临床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消化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21—31日某院消化ICU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患者与环境分离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3例患者痰及血标本均检出CRKP,均为男性,床位相邻,均位于同一间病房内,且由同一医生经管。病区2018年1月CRKP检出数及感染率较其他月份升高,且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102份,仅其中1份(护理人员工作服)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有A、B两种基因型,护理人员工作服、07床患者腹腔积液与血标本、08床血标本、09床痰与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A型,而07床痰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B型,09床腹腔积液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未能分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3例患者未再检出CRKP,且病区内无新发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可能是此次CRKP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