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诊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急诊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确诊的肠套叠患儿病例.结果 79例肠套叠患儿治疗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超声诊断77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7.47%.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率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急诊小儿肠套叠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解逸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84-148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提高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多呈散在性分布,以脐周及右中下腹为主。CDFI:示淋巴结内及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临床进行正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过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结果 本次研究中,96例患儿,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右侧包块88例,左侧包块8例.76例患儿CDFI检测血流信号无变化,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其中75例复位成功.21例手术复位的患儿,有5例发生伴肠坏死,4例伴肠梗阻,1例合并憩室,1例合并息肉.1例患儿开腹后明确诊断为阑尾炎.准确诊断率98.96%(95/96).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纵切面呈套筒征,横切面呈靶环征.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用于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能够观察套叠部位肠管血运,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呈典型的“假肾征”或“套筒征”、“同心圆”或“靶环”征。测量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为(14.6~34.8)cm/s,血管阻力指数(RI)为0.48~0.88。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检出率高、特异性强,能够早发现、早确诊,安全可靠,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50例经临床证实为肠套叠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结果本组50例经高频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肠套叠包块,明确诊断肠套叠,并能够判断是否合并肠坏死,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为复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凤菊  杨焕松 《右江医学》2010,38(2):181-18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住院病例46例,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小儿肠套叠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复位及手术证实,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7例,超声监视下复位26例,经手术确诊3例,超声确诊率100%。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性,并且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章向东 《当代医学》2008,14(23):85-8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 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及复位的肠套叠165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及诊断方法。结果 165例肠套叠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61例,4例无典型征象而漏诊,超声检出率为98%。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161例肠套叠中,156例检测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经手术后证实为肠坏死。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检出率高,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怀疑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芳  张周龙 《中外医疗》2009,28(20):163-16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经腹壁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探查右下腹。结果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团,边界清,纵横比例〉2。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薛新汶 《医学综述》2011,17(21):3350-335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先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96例,后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96例小儿肠套叠均被超声检查,检出率为100%,其中右侧腹部肠套叠86例,占89.5%(86/96)。6例超声不能检出血流信号,提示肠坏死的可能,手术后均证实。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CDPI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能间接提示肠坏死的可能,对患儿治疗方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已成为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病例52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2例小儿肠套叠,超声检出50例,超声检出率为96.2%。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50例肠套叠中45例检测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其中4例经手术后证实为肠坏死。所有病例经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提示肠管坏死的作用,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光敏  吴英  曲飞飞 《中外医疗》2009,28(21):155-155
目的探讨小儿肪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整复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和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腑套叠患儿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经B超检查发现腹腔包块呈典型“同心圈征”有22例。非典型4例,右佣腹多见,占84.6%,左倜腹占15.4%。其中右上腹ll侧,右下腹3倒,右中腹8例,左上腹3例,左下腹1例,误诊1例。3例手术结果:回盲型2例,回结型1例。并发肠梗阻坏死1倒。结论超声检查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经空气灌肠X线透视或手术治疗后确诊为小儿肠套叠113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确诊的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肠套叠109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46%,其中发生漏诊3例占2.65%,误诊1例占0.89%;回盲型6例,占5.31%;回结型35例,占30.9%;小肠型9例,占77.96%;结肠型7例,占6.19%。结论小儿肠套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伟 《当代医学》2021,27(20):83-85
目的 探究小儿肠套叠的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准确性及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手术检查结果显示,9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中,确诊67例,其中回结型肠套叠31例(46.27%)、回盲型肠套叠14例(20.90%)、小肠肠道叠12例(17.91%)、结肠肠套叠10例(14.93%);左上腹4例(5.97%)、右上腹39例(58.21%)、中上腹5例(7.46%)、右侧腹11例(16.42%)、右下腹8例(11.94%);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特异度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特征:患儿沿肠管的长轴处局部,可见中等回声及呈高、呈低相间的结构,即套筒征,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结论 经腹部超声影像学在小儿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中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声像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康秋香  钟准鸣 《当代医学》2021,27(14):144-145
目的 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3例疑似肠套叠患儿,对所有患儿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水压灌肠治疗,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与确诊结果一致性及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 水压灌肠治疗结果表明,73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中,65例确诊为肠套叠,8例为其他肠道疾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63/65)、87.50%(7/8)、95.89%(70/73)、98.44%(63/64)、77.78%(7/9);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00).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5.0MHz,经腹壁对不同程度的腹痛患儿61例进行超声检查。结果56例(占91.8%)腹痛患儿超声检查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皆为多发。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主要病因,使用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小儿肠套叠60例,采用西门子ACUSON-Antares及ALOKA-a5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结果:所有患儿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患儿腹腔内可发现肿块,短轴切面见外圆轮廓光滑完整,可形成“同心圆征”。大多患儿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后期由于局部肠管壁缺血坏死,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中显示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对于判断肠套叠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情况,并对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组53例腹腔发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结长径48例〉1.0cm,形态规则,L/S〉2,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供情况。肿大淋巴结分布以脐周、右下腹为主。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