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过性肝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THPD)在肝脓肿与肝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肝脓肿(35个病灶)和22例肝转移瘤(48个病灶)的动态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个肝脓肿灶中,25例出现THPD,发生率为71.4%(25/35);48个肝转移灶中,11例出现THPD,发生率为22.9%(1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脏1个或1个病灶以上出现THPD作为肝脓肿的诊断标准,46个病例中,肝脓肿的CT诊断准确率为75.0%(18/24);22例肝转移瘤CT诊断准确率68.1%(15/22)。结论肝脓肿出现TPHD的概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瘤;THPD在肝脓肿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过性肝实质强化对肝脓肿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对肝脓肿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肝脓肿(47个病灶)和29例肝转移瘤(52个病灶)的动态增强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个脓肿灶中,32个(68.1%)出现THPE;52个转移灶中,9个(21.5%)出现THPE。以1个病灶以上出现THPE作为诊断肝脓肿的标准,其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79.3%。结论肝脓肿发生TPHE的概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瘤;THPE有助于肝脓肿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演变时期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不同发病时期肝脓肿的CT平扫及三期强化特点,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对照分析。结果按照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其CT表现可分3种。早期肝脓肿(10例,有2种表现形式:小房腔性和团块状肝脓肿),典型肝脓肿(38例)和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2例)。结论肝脓肿在不同病理演变时期CT平扫表现不同,动态三期强化扫描有助于提高肝脓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王楠  刘爱连  李烨  徐明哲  王学东  郭研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46-1250
【摘要】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平扫图像结合纹理分析对肝脓肿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6年12月采用单源双能CT行CT能谱成像平扫的26例肝脓肿(27个病灶)和29例肝转移瘤(39个病灶)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见明显的中心液化区。在AW 4.5工作站上,重建单能量图像(40~70keV)用于纹理分析,选择病灶囊腔最大层面勾画兴趣区(ROI)。应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测定熵值、能量、偏度、方差及逆差矩5个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非正态分布)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选择两个最佳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单能量下诊断效能。结果:40keV、50keV、60keV条件下肝脓肿能量及逆差矩小于肝转移瘤,熵值及方差大于肝转移瘤(P均<0.05)。50keV及60keV条件下偏度小于肝转移瘤(P均<0.05)。其中50keV条件下诊断肝转移瘤效能最高,AUC为0.782,敏感度88.9%,特异度69.2%。70keV条件下肝脓肿方差大于肝转移瘤(P<0.05)。结论:基于单源双能CT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能够有效鉴别肝脓肿与肝转移瘤,50keV图像结合纹理分析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会民  李春梁 《放射学实践》2005,20(11):984-986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分析和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近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可见周围强化征、肿块缩小征、蜂窝状强化和延时强化。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无特征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红琴  杨光钊   《放射学实践》2013,28(4):424-427
目的:探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临床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22个病灶)及26例肝脓肿的CT资料(29个病灶),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常见形态征象进行分析。结果:靶征、分隔状强化征、边缘环形强化完整征及肿块缩小征在肝脓肿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组(P<0.05)。边缘环形强化不完整征、向心性延迟强化征及肝被膜回缩征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组的分布明显高于肝脓肿组(P<0.05)。灌注异常在两组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CT征象有相似之处,靶征、分隔状强化征、边缘环形强化完整征及肿块缩小征提示肝脓肿的可能性大,边缘环形强化不完整征、向心性延迟强化征及肝被膜回缩征提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可能性大,对各个征象的详细分析和比较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不同评估参数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 三期对比剂增强扫描的肝肿瘤患者31例(肝细胞癌15例,肝转移瘤16例),分别在三期能谱图像上对病灶边缘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能谱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50~70keV下的标准化CT 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动静脉碘浓度差等。分析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之间、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之间各测量和统计参数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癌组在门脉期50、60、70keV 下 CT 值分别为142.500±29.106、112.010±20.864、93.727±15.331,碘浓度值为17.235±5.089(100ug/ml),有效原子序数为8.594±0.266,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门脉期较动脉期差异更为明显。肝细胞癌转移灶组与肝转移瘤组相比较,50~70keV下的CT值、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化后CT值、标准化碘(水)浓度、铁(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肝细胞癌转移灶组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且随着扫描时间延长,两组差异逐渐变小。结论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肝细胞癌转移灶与肝转移瘤的C T 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低能量keV可以对两组病变进行定量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证实的有完整CT检查资料的肝脓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9~72岁,平均52.2岁。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共20个病灶,单发脓肿13例,多发病灶2例。20个肝脓肿中,11个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边缘模糊的占位病变,6个脓肿内含气体,伴周围胆管积气,3个为多房脓肿。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脓肿周边强化者15个,多环状强化2个,蜂窝状强化3个。结论肝脓肿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特别是多期动态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早期肝脓肿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CT表现 ,提高早期肝脓肿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早期肝脓肿的CT表现 ,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肝脓肿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CT表现因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而异 ,可出现斑片状强化、细网格征、蜂窝征、簇型征、持续强化征 ,病灶范围缩小。结论 :增强及延时CT扫描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SORL)及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SORL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和CEUS诊断SORL及病变性质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本组82例SORL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恶性58例、良性24例;CT诊断出恶性62例、良性20例;CEUS诊断出恶性58例、良性24例;CT诊断灵敏度96.6%(56/58)、准确度90.2%(74/82)较CEUS诊断灵敏度84.5%(49/58)、准确度78.0%(64/82)高,漏诊率3.4%(2/58)较CEUS诊断15.5%(9/58)低(P<0.05)。结论 CT检查对SORL及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显著降低漏诊情况的发生,诊断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2.
肝脓肿临床上常见,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疗效.本文回顾分析了经CT检查及确诊的28例肝脓肿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CT征象分析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_目的:探讨特定 CT 征象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简称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腹膜后肿瘤的 MSCT 资料,确定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有价值的征象,探讨生长方式、内部结构特点及增强表现对特定类型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67例(84.8%)定位诊断正确。32例(76.2%,32/42)良性肿瘤及35例(94.6%,35/37)恶性肿瘤定性诊断正确,提示恶性肿瘤有价值的征象包括病灶体积较大、浸润性生长、中重度强化、坏死、囊变及钙化。匍匐状生长对诊断淋巴管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5.0%、98.4%、92.3%、93.9%。脂肪密度对诊断脂肪肉瘤与畸胎瘤的敏感度、特异度、PPV 及 NPV 分别为85.0%、98.3%、94.4%、95.1%。水样密度对诊断淋巴管瘤与畸胎瘤的敏感度、特异度、PPV 及 NPV 分别为80.0%、93.2%、80.0%、93.2%。囊肿样表现对诊断淋巴管囊肿的敏感度、特异度、PPV 及 NPV 分别为100%、98.6%、90.0%、100%。钙化对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及畸胎瘤的敏感度、特异度、PPV 及 NPV 分别为51.2%、87.5%、80.0%、64.8%。强化程度接近血管对诊断副神经节瘤的敏感度、特异度、PPV 及 NPV 分别为77.8%、98.6%、87.5%、97.2%。结论:CT 征象分析有助于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特定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16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21例不典型肝脓肿病人纳入研究,男15例,女6例,年龄35~81岁,平均60岁,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层厚5mm.结果:不典型肝脓肿16层CT平扫表现多样,缺乏特点,多期增强有较特征表现.结论:不典型肝脓肿的多期增强CT扫描较有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脏灌注异常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998-02—2003-10肝脓肿病例共34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34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s行全肝动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CT表现,并分析肝灌注异常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动脉期扫描肝脏灌注异常共26例,其中肝脓肿18例,肝癌8例,均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楔形高密度区。肝灌注异常的形成与病灶的部位无关,而与病程有相关性。结论肝脏灌注异常是肝脓肿的又一重要的增强CT表现,在肝脓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脓肿的CT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脓肿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类,前者远为多见,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得意义.本文对5例肝脓肿的CT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卵管脓肿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8例输卵管脓肿患者的CT增强图像,分析输卵管的结构及周围毗邻结构征象.结果:85.7% (24/28)例有明显管状结构,其中25%(6/24)例管壁光整;75%(18/24)管壁增厚,增强见静脉期管壁明显均匀强化.附件区囊实性包块占39.3% (11/28),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呈实质成分及分隔明显强化,静脉期最明显;75% (21/28)直肠周围、骶骨前脂肪水肿模糊;96.4% (27/28)例盆腔积液;3.6% (1/28)伴有小肠梗阻.结论:CT表现在输卵管脓肿的定性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CP扫描。结果:8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5例肿瘤表现为胰头颈部较大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胰尾部囊实性肿块,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直径≤10 cm的胃神经鞘瘤(GS)和胃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GS病人(男10例,女21例,中位年龄58岁)和126例GIST病人(男70例,女56例,中位年龄61岁)的CT表现,测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计算肿瘤各期强化幅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种肿瘤大小,平扫、增强各期CT值和各期强化幅度以及病人年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种肿瘤的其他CT特征和病人性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2种肿瘤的预测因素。结果2组病人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囊变坏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人年龄、肿瘤大小、强化程度、溃疡、钙化以及平扫、增强各期的CT值和各期强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和周围淋巴结是鉴别2种肿瘤的预测因素。结论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于≤10 cm的GS和GIST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腹腔脓肿的病死率可达20%-40%,为了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就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准确定位,早期给予治疗和护理。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1月对收治的腹腔脓肿患者进行CT扫描诊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