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给药方案的设计,探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的合理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华法林抗凝过度致肾损伤患者的用药方案的优化和药学监护。结果: 确定符合患者特点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方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用药依从性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给药过程,有利于增强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和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抗凝专业的临床药师参与制订华法林抵抗患者治疗方案。 方法: 针对1例华法林抵抗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供华法林用药方案。结果: 该华法林抵抗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基因型为VKORC1 1639AG型,排除其他原因,确定为遗传性华法林抵抗,药师协助制订了用药方案,使患者INR值达标。结论:针对华法林抵抗的患者,首先明确华法林抵抗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基因检测对于华法林抵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方案的调整。药师评估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和抗凝的出血风险,出现华法林抗凝过度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不依从性并提供充分的用药教育。结果: 医生采纳治疗建议,INR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病情平稳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INR值异常升高进行分析和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治疗中个体化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以1例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用药为切入点,全程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对患者INR值异常升高情况进行分析和干预,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角度探讨了药物相互作用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 药物和疾病状态对患者抗凝作用均有影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丹红注射液是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因素,肝功能异常则加剧了这一作用。结论 脑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往往用药较为复杂,临床药师应围绕患者的抗凝方案实施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关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及实施监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采用最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制定华法林患者的给药方案,并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了监护,及时识别了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INR升高,避免了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及时发现了患者漏服药物导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避免了患者再次发生血栓。结果:最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可以较好地估算和指导临床用药,对于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结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算法为华法林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给药方案后,临床药师还需要对整个给药方案实施过程提供全程化的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依从性不佳等导致的INR异常波动,从而提供抗凝效果,减少出血和栓塞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全过程。结果:临床药师从患者基因型、肝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华法林抗凝过量原因,对患者实施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个体化抗凝治疗,可提高抗凝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抗凝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通过多学科会诊、药物基因检测、用药监护等模式提供个体化、精准化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了术后应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治疗方案,及时关注到围术期华法林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动态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减少INR大幅波动,避免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可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制定和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引起国际标准化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 方法 通过对照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确定引起INR值异常波动的药物,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从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两药联用后抗凝作用与两药的剂量、浓度相关性等方面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 结果 INR异常波动为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两药联用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通过停用华法林3 d,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继续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情况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及时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在使用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要考虑其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药物合用时的药理学及药动学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药学监护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对1例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儿病情、华法林基因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华法林用药方案,患儿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基于基因多态性参与患儿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赵娟  徐航 《中国药师》2015,(12):2110-211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为重症患者制定个体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抗凝方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CRRT的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凝血功能,排除由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制定了在补充血小板前提下以局部枸橼酸抗凝的CRRT抗凝方式。结果: 患者CRRT顺利进行,CRRT治疗3天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转至普通病房。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保证了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李娟  任威 《中国药师》2017,(4):700-702
摘 要 目的:为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比阿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医师接受建议,调整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武文  叶晔  陈力  曾珍  金梅 《中国药师》2016,(5):962-964
摘 要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以促进肿瘤并肝硬化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卵巢癌并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国内外文献,发挥自身药学特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这类患者潜在的治疗风险,保证用药安全性。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促进了用药的规范化,并为临床治疗类似病人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ICU危重症患者抢救的药学实践切入点。方法: 通过参与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协助医师快速诊断药源性疾病并制定用药方案,针对患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开展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全程药学监护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临床指标显著好转,顺利转出ICU。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使用药学思维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方案,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乐可佳  崔敏 《中国药师》2016,(5):958-973
摘 要 目的:研究ICU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重点。方法: 通过参与1例脑胶质瘤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协助医师制订用药方案并针对抗感染治疗、镇静镇痛、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全程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抗感染治疗有效,顺利转出ICU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结肠癌合并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个体化药学服务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临床药学查房、详细的药学问诊、会诊、查阅文献和交流讨论等,参与患者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对低分子肝素(LMWH)在围手术期的使用以及术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对结肠癌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应该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管理,同时警惕低分子肝素导致的出血性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高效参与患者治疗过程,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抗凝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脑膜炎伴肾功能不全小儿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利用治疗药物监测手段,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应当深入临床,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病情,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协同临床医师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促进肿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骶骨恶性神经鞘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国内外文献,发挥药学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疼痛性质与程度,调整阿片类、非阿片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有效地控制疼痛,使NRS疼痛评分控制在1~2。保证疗效的同时减轻不良反应,保证持续的药物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促进了用药的规范化,并为临床治疗类似患者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工作模式、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微小病变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患者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相关检查与药物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与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融入临床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同时也为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促进合理化用药。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提供药学监护,提高过敏性紫癜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药师在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表现提出调整用药方案的建议,并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护、相关检验指标的监测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加强用药的针对性及用药过程的监护,使患者得到有效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过敏性紫癜治疗用药会诊,体现了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