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途径与腹腔镜途径修补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阴式或腹腔镜剖宫产瘢痕憩室修补的67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阴式组31例,腹腔镜组3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并随访术后再妊娠结局。结果:阴式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8.06±16.40分钟vs 80.28±29.32分钟,P0.01),两组术后最高体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剩余肌层厚度(TRM)及术后经期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手术费平均568.1元,腹腔镜组手术费平均2639.6元。两组患者的TRM在术后都有明显的增厚(阴式组增厚:2.70±2.13 mm,腹腔镜组增厚:2.87±2.09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96.3%的患者和腹腔镜组83.9%的患者经期都缩短至10天以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累积妊娠率(34.8%vs 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再妊娠结局相似,但阴式修补术更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阴式修补术和宫腔镜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71例,其中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38例(宫腹腔镜组),经阴道手术治疗20例(阴式组)及宫腔镜治疗13例(宫腔镜组)。回顾性分析71例患者手术的相关统计指标。结果:宫腹腔镜组、阴式组和宫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35.0±17.6 ml、25.0±15.8 ml、10.0±10.2 ml)、手术时间(60.0±12.4分钟、43.0±15.6分钟、20.0±5.6分钟)、术后阴道流血时间(7.9±2.1天、9.5±3.5天、5.5±3.2天)和治疗费(15283.6±756.3元、5269±332.4元、7841.9±965.8元)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腹腔镜组治疗月经改善有效率(97.14%)与阴式组(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宫腔镜组(63.6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73%(8/11)、60.00%(3/5)、50.0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宫腔镜术和阴式修补术均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者水平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瘢痕憩室(CSD)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宫腹腔镜联合憩室修补术在宫腔镜的辅助下准确定位憩室,腹腔镜下完整切除,全层缝合修补,是治疗CSD的有效方法。CSD治疗方法多样,术前需全面评估,准确把握手术指征;术后需随访患者月经症状改善及解剖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7例PCSD患者,26例残余肌层厚度(RMT)≥3mm的患者采用宫腔镜PCSD电切“开渠”术(宫腔镜组),31例RMT<3mm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PCSD修补术(腹腔镜组),随访术后症状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术后月经期时间均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及腹腔镜组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7%、93.5%,憩室深度可能为宫腔镜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SD患者的术前症状,对于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憩室深度可能影响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疗效。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9例PCSD患者,其中1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23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28例行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憩室修补术。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PCSD变化情况。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和经阴手术组的月经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7%和86%,术后PCSD恢复有效率分别为91%和86%,均明显高于宫腔镜电切术组(5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治疗PCSD的疗效相当,优于宫腔镜手术。3种手术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其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腔镜组)38例,经阴道手术(阴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有效率和再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均能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症状,但各有优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瘢痕憩室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憩室再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0例瘢痕憩室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憩室有无再形成分为憩室再形成组(憩室再形成)与无憩室组(无憩室再形成),每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憩室再形成组与无憩室组术前阴道流血时间、手术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憩室纵向长度、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血象异常、感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阴道流血时间>10 d、手术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5年、术后血红蛋白值<110 g/L是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术后憩室再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瘢痕憩室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憩室再形成高风险患者应加强术后管理,以减少憩室再形成。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通常由于憩室内经血引流不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同时易导致继发性不孕、瘢痕妊娠、子宫破裂等。经阴道超声、宫腔声学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可作为CSD的辅助诊断方法。CSD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包括宫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瘢痕憩室修复术能从根本上解决子宫下段肌层薄弱问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育力,降低远期妊娠子宫破裂等不良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9.
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近年发病率增高,主要由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引起,是剖宫产手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可引起育龄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等。目前临床上CSD治疗方式众多,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及中药等保守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经期延长的症状,宫腔镜、腹腔镜、经阴道修复、宫腹腔镜联合和宫腔镜辅助经阴道修复等手术治疗是目前CSD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CSD合并继发性不孕及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术式选择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综述了CSD治疗方式选择、具体手术方法、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区别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SP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组)7例,行清宫术治疗(清宫组)6例,行阴式病灶清除术(阴式组)7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4例。结果清宫组的出血量较栓塞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宫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栓塞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的住院时间较阴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阴式病灶清除术以及开腹病灶清除术等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为其选择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1.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瘢痕憩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17例,在全麻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切除憩室病灶,重新缝合子宫肌层。结果:17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69.2±28.7(35~110)min,术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复查超声肌层连续,肌壁厚度为1.35±0.28(0.8~1.8)cm,与术前的肌壁厚度0.33±0.10(0.17~0.5)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安全,微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3)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未见异常,后经盆腔MRI检查提示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采取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3.6月(3~7月),13例患者经期恢复至正常,2例患者术后月经改善不明显,术后复查B超及宫腔镜见仍有子宫小憩室。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MRI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的较佳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改进缝合技术、预防感染是预防子宫憩室的重要措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切除子宫憩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戴佳旸  郭璐  王圆圆  孔祥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0):780-786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报告CSD发生率或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和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5个国家6401例产妇,其中CSD患者1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SD整体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6个月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2%(95%CI 0.23~0.41)、33%(95%CI 0.25~0.42)、22%(95%CI 0.12~0.32),剖宫产次数增加(OR 3.65,95%CI 2.57~5.17)、产程延长(OR 1.73,95%CI 1.14~2.62)、胎膜早破(OR 2.93,95%CI 2.10~4.10)、子宫后位(OR 5.48,95%CI 3.05~9.84)、贫血(OR 3.32,95%CI 2.01~5.49)、胎数增加(OR 2.31,95%CI 1.09~4.92)、围产期感染(OR 15.96,95%CI 6.55~38.88)、子宫单层缝合(OR 18.5,95%CI 1.84~185.70)是剖宫产术后C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较高,现有证据表明,剖宫产次数增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子宫后位、贫血、胎数增加、围产期感染、子宫单层缝合均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CSD患病风险,医务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易患CSD产妇的产后随访及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孕龄期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瘢痕憩室(CSD)是剖宫产术后的一个远期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持续上升,CSD的发生率随之升高。部分患者因此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剖宫产瘢痕妊娠,甚至发生大出血、孕期子宫破裂、凶险性前置胎盘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胎安全。C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生率也无确切数据。CSD的诊断目前国际上仍未形成统一定论。主要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已经成为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方法与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中的疗效。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对经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且憩室底部浆肌层厚度≤2mm的21例有再生育要求患者实施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憩室修补术,随访其术后月经恢复及憩室肌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21例患者月经复潮后门诊随访6~14个月,术后经期较术前明显缩短[(6.0±1.2)dvs.(11.2±3.5)d,t=10.79,P=0.00],术后3个月行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下段憩室肌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3.25±0.95)mmvs.(1.59±0.30)mm,t=8.00,P=0.00]。结论: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通过透光定位、配合使用举宫器及宫颈管扩宫棒能够准确定位憩室并充分去除瘢痕,良好对合缝合切口,恢复子宫下段解剖结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中的疗效。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对经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且憩室底部浆肌层厚度≤2 mm的21例有再生育要求患者实施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憩室修补术,随访其术后月经恢复及憩室肌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21例患者月经复潮后门诊随访6~14个月,术后经期较术前明显缩短[(6.0±1.2)d vs.(11.2±3.5)d,t=10.79,P=0.00],术后3个月行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下段憩室肌层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厚[(3.25±0.95)mm vs.(1.59±0.30)mm,t=8.00,P=0.00]。结论:改良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通过透光定位、配合使用举宫器及宫颈管扩宫棒能够准确定位憩室并充分去除瘢痕,良好对合缝合切口,恢复子宫下段解剖结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阴式组和腹腔镜组,各45例。阴式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术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指标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阴式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数上均显著优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式组(40例)和腹腔镜组(40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比较,阴式组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条件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轻且体表无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切口瘢痕缺损(cesarean scar defect,CSD)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定义和治疗方法。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又有生育要求的CSD患者,如有手术意愿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有经阴道、宫腔镜、腹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4种方式。几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者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瘢痕缺损的大小和位置、所在医院手术条件及自身的手术技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