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归纳性回顾,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30 a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76首复方中,单味药205味,其中前50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81.2%,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以祛风湿药为主,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代表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 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 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汤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365篇,涉及方剂365首,药物239味,共计4138次。239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肝、肺、脾。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建库至今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治疗EDN的中药复方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含中药复方134首,中药171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为主。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茯苓、山萸肉等,性味多属甘、苦、寒,归经以肝、肺、脾胃、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主要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EDN重用益气滋阴固肾、活血化瘀及清热利湿类药物,性味多属甘、苦、寒,常用药为黄芪、丹参、茯苓、山萸肉、山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题词检索方法检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涉及中药112味;方剂应用率>50%的药物有麦冬、炙甘草、五味子;药物功效分类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聚类分析中,提取5对药对及3组药物组合。结论: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以益气养阴为治法,方药以补虚药为核心,辅以安神药,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的核心药物为麦冬、炙甘草、酸枣仁、丹参,聚类分析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食管癌(EC)的宏观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在Excel中录入文献中方药的信息,建立食管癌处方数据库,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处方中的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根据中医对食管癌的证型分类,指出各证型对应的临床指征,将高频药物和药对组合与证型对应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136首处方,包含240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数1 853次,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半夏;中药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性味归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苦、甘味,温、寒、平性药,归脾、肺、胃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出9个潜在组合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组合。中医对食管癌的4种证型分类对应相应的临床指征及治疗药物和药对。结论:补虚扶正、降逆化痰、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食管癌的基本法则,辅以清热散结的同时,注重调畅气机;高频药物及关联分析得到的药对组合为食管癌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用药规律,为肝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Excel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等软件,对中医药治疗肝损伤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以及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144首,涉及中药214味,高频药物21味,其中柴胡、甘草、白术、茯苓、丹参、茵陈使用频次较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多归脾、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种药物组合。结论 现代中医治疗肝损伤以调和肝脾、扶正补虚为主,常使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性味多为苦寒,主入脾、肝经,并辨证配伍清热、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刘晓霓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27-133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启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的数据库,对中医临床用药归类、用药频次和用药剂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虚药为最常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为较常用药;解表药和消食药为常用药;单味药用药频率第1位的是白术、茯苓、党参,单味药总体用药剂量偏大;常用经典方有四君子汤、小柴胡汤、一贯煎、香砂六君子汤、逍遥丸、膈下遂淤汤、六味地黄汤、茵陈蒿汤等。鸡内金、麦芽为治疗纳呆食少的最常用药;黄芪为治疗神疲乏力的最常用药;元胡、川楝子为治疗肝区疼痛的最常用药;大腹皮、猪苓、茯苓为治疗腹水的最常用药;茵陈蒿为治疗黄疸的最常用药。结论: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解毒为中医治疗肝癌的主要原则。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治疗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利用Access数据库、SPSS 17.0及SPSS Clement 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1篇,包括处方101首、中药112味。中药类别共19类,使用频数前3位由高到低分别为清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药和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总频率为56.62%;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柏、苦参、芒硝、五倍子、大黄,累计频率为30.69%。所用药物中,寒性药物使用频数为521次(63.00%),苦味594次(41.98%);中药归经前3位为肝经、脾经、大肠经,三者的使用总频率为48.33%。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常从祛湿、清热、化瘀着手,用药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中药,并探讨其与《中药学》教材功效分类的关系,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临床人员研究或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首先以原发性高血压为检索词检索,然后分别以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500 种常用中药药名为检索词二次检索,并进行排序统计分析,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对应用频次前200 种的中药按《中药学》功效予以分类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中药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丹参、黄芪、川芎、葛根、当归、甘草、钩藤、天麻、大黄、泽泻等。按《中药学》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前6 类的分别是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平肝熄风、解表和祛湿类中药。结论:本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原发性高血压中药的应用情况,可作为今后应用中药治疗该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岚萍  顾志荣  马转霞  吕鑫  张锐  许爱霞  葛斌 《中草药》2020,51(18):4712-47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6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川芎、茯苓、丹参、天麻、黄芪等46味,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及补虚药;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33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及川芎-天麻;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0组,潜在新处方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组方显示了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祛痰宽胸的治法,体现了标本兼治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痛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10年相关专利,将符合标准的484篇中医治疗痛风专利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功效、性、味、归经、证型、治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痛风出现频数最高为茯苓,其次是牛膝、当归,占全部用方的85.96%;从功效角度以利湿为主共达29.68%,其次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此3类药物占全部功效组成的48.60%;药物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多,其次是归肺经、胃经、脾经、肾经的药物,药物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4.76%;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药,此3药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2.56%;从药性角度主要是性温,其次是性寒、性平的药物,此3种药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65%。从中医证型角度主要为:湿热蕴结证45.94%、瘀血阻滞证24.48%、肝肾亏虚证17.75%、脾虚湿盛证11.83%等四大主证。[结论]从以上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临床上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补肾、健脾化浊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多层次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特点和组方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CVA的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纳入CVA有效方药398首,涉及中药235味,高频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蝉蜕、地龙、僵蚕、紫菀、百部;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15项,药物组合14项;三项关联规则52项,药物组合16项;四项关联规则10项,药物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13组方药组合;因子分析得到16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CVA以祛风解表,息风解痉,祛痰平喘为大法,兼以补虚、祛湿、化瘀、通络;用药配伍重视寒温结合、宣降相依,调畅肺性,恢复肺气宣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医外治癌痛常用中药的药性,探讨用药趋势.检索1980年1月~2011年12月年在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常用中药和药性的频次和频率.结果表明:中药外治癌痛的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和解毒止痛药,药性多温,味多辛,主要归肝经,大多无毒.癌痛外治应考虑行气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治疗方法,注意辛味药辛香走窜的药理作用,要酌情选用归肝经的药物,并注意中药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