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手摇车组(试验组)和MOTOmed运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手摇车进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则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 (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肢(χ2=9.23,P<0.05)和手(χ2=15.91,P<0.05)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S手摇车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60 min,每周训练6次。4周后治疗组改用CIMT治疗2周,对照组治疗保持不变。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6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 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上肢、腕和手FMA、UEFT、STEF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及随访期间的UEFT、STEF和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功能改善更显著,且疗效持续至随访期。 结论CIMT可促进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被动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给予手法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同时进行想象足背屈和手法足背屈训练,连续训练6周;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病人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能促进患侧下肢的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针刺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68.40±7.60)分和(72.45±12.6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侧电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及低频电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及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PABLO型上肢功能评估系统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37.56±8.66)分]、MBI评分[(48.49±8.92)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11.62±3.54)°]均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在训练4周后才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8.63±9.57)分]、MBI评分[(75.76±9.28)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21.22±4.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10例)、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0例)和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2例),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性康复训练,每日40min,每周5d,神经机械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增加机械手康复训练,每日20min,每周5d,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增加机械手康复训练,每日40min,每周5d,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结果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FMA-UE、MBI、AR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MA-UE、MBI、ARAT均有所改善(P<0.05)。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神经机械手治疗组治疗后FMA-UE[(47.0±2.6)分]、ARAT[(47.0±3.5)分]较高(P<0.05),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FMA-UE、MBI、ARAT均较高(P<0.05)。与神经机械手治疗组比较,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FMA-UE[(51.0±1.8)分]、MBI[(78.0±4.5)分]、ARAT[(51.0±2.3)分]均较高(P<0.05)。 结论 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镜像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常规康复干预,镜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照组患者则辅以假镜像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并同时采用Brunnstrom分期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患侧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FMA、FAC、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镜像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刺激部位为健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M1),频率1.0 Hz,强度80%静息运动阈值,连续刺激20 min,刺激时间5 s,间隔时间5 s,每次予以600个脉冲刺激,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下肢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Holden分级)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22.05±2.93)分、(39.15±2.68)分和(3.45±0.8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部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4.36±1.08)期和(3.57±1.34)期]、FMA上肢部分评分[(37.93±19.96)分]、MBI评分[(82.71±14.44)分]、FIM自理能力评分[(26.79±5.74)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除手部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VF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肌电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患者根据自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辅以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期量表(下肢及足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检查、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各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FAC分级、下肢FMA评分、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肌电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肌电组及常规组(P<0.05)。 结论 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Brunnstrom及Bobath疗法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训练后,发现观察组FMA评分[(55.82±10.44)分]、MBI评分[(60.35±10.43)分]、STEF评分[(81.12±8.95)分]及对照组FMA评分[(44.56±10.31)分]、MBI评分[(34.58±9.09)分]、STEF评分[(64.34±8.1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早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平衡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平衡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和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和(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