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于本院进行食管癌手术切符合入组标准患者213例,分为房颤及非房颤组,对导致食管癌术后房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早期死亡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42例发生房颤,占19.7%,多发生于术后1~3天.经过多因素进行分析,年龄>65岁、性别、肥胖、心脏病病史、高血压、COPD、手术方式和术后低氧有关,虽然食管癌术后房颤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结论 提高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的认识,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治疗的19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复发性气胸、多发肺大疱、气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后复发率增高。结论复发性气胸、气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应当加以重视,以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以5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中24例在30d内复发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早期复发率为4.1%(24/586),其中脑栓塞复发率为7.8%(7/90),脑血栓复发率为3.6%(16/443),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为1.9%(1/53).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近期(2周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和心房纤颤与复发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11.400,8.273,9.471,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和/或酗酒、颈部血管狭窄或斑块与复发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早期复发率: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近期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可能是脑梗死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故对近期有TIA史、高血压及心房纤颤的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防治脑梗死早期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围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老年肺癌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该院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的100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腔积液、气胸等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别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0例病例中24例(24%)发生心肺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70岁、吸烟指数大于400、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60%、手术时间大于3h和合并基础疾病5个危险因素显著影响老年早期肺癌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P<0.05),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类型3个危险因素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大于400、手术时间大于3h是老年早期肺癌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可初步预测围术期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孤立性房颤外科微创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微创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同期行肺部占位切除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加以总结分析。其中双侧肺占位者2例,单侧肺占位者4例。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二次开胸、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单纯行肺组织楔形切除术者3例,肺叶切除术者1例,肺癌根治术者2例。病理结果分别为:慢性肉芽肿4例,浸润性腺癌2例。出院前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例,房扑心律1例。结论: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路径,腔镜下同期处理孤立性房颤及肺部占位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疾病痛苦也能减少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此手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严重影响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明确影响术后LRR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方面危险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在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中的意义,以期为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的诊治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的不规则颤动,可以诱发心功能不全,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栓塞[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生率,致残、致死率逐年增加.流行病调查显示人群总体房颤发生率为1%,60岁以上患者房颤发病率为5%,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30%.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如药物、电转复、射频消融术以及手术效果均不理想.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心房重构[2],特别是结构重构是房颤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它的解剖表现为心房肌肥厚、扩大、纤维化,影响心房肌的传导和不应期,促进了房颤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9例胃癌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依据患者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早期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93)、无复发组(n=126);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胃癌家族史、肿瘤部位、Lauren分型、Berman分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神经受浸、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分布;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内早期复发率为42.47%(93/219),多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的胃癌家族史、Lauren分型、Berman分型、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包含TNM分期(OR=4.568)、肿瘤直径(OR=3.149)、浸润深度(OR=2.651)、浆膜浸润(OR=3.927)、淋巴结转移(OR=3.343)等,而淋巴结清扫范围(OR=0.349)、术后辅助化疗(OR=0.288)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很高的早期复发率,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影响其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早期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43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可能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为23.4%(101/432),两组患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术前分娩次数、BMI、子宫肌瘤个数、肌瘤直径及术后妊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初潮年龄较早、BMI较高、肌瘤个数较多均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妊娠史是其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慎重选择该手术方式,且术后应密切随访,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方法。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将房颤分为五种类型: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等,但临床上往往可以见到无明显基础疾病的房颤,即孤立性房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肛瘘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3例肛瘘手术患者中25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结果肛瘘手术后复发率为5.52%(25/453),复发危险因素主要为肛瘘位置高低、肛瘘分型以及存在脓液等。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以及肛瘘合并脓液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前准确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中国的HCC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40%~50%,随着外科技术的逐渐提高和围手术期的各项治疗的完善,肝切除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不断提高,近些年来,肝癌术后的院内死亡率几乎为零,但肝癌的术后长期预后仍然不能令人满意,HCC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而术后的高复发率成为影响肝癌总体外科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自从1968年由McCune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随着其在临床治疗经验上的积累和医疗技术及设备上的进步,使得许多复杂困难的肝胆胰外科疾病得以明确诊断和治愈[1]。这也使肝胆胰外科疾病治疗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时代。因其创伤小、手术风险小、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日短等优点[2],同时基于ER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首次接受肛瘘手术的3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9项可能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程、瘘管数目、瘘管内口是否确切与肛瘘术后复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烟酒史、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患者病程≥1年(OR=4.146,95%CI)、瘘管数目1(OR=5.434,95%CI)、瘘管内口不确切(OR=4.515,95%CI)为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肛瘘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有病程≥1年、瘘管数目1个及瘘管内口不确切,临床中应对该类患者予以重点关注,以降低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CT征象对孤立性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及术后复发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孤立性肝癌患者术前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与阴性组,并进行术后随访.对MVI阳性组与阴性组CT征象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王梦瑶  孟立娜 《浙江医学》2017,39(4):318-321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相交替,并有终身复发倾向。随着病情的进展,疾病后期由于狭窄、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然而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多次手术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明确C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有助于维持缓解、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国梁  薛立福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60-963
目的研究局部麻醉下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BE、Pa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及非术侧卧位肺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①15例患者中有10例术中出现一过性ECG变化:术中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其中9例发生于术中前30min内。②发生ECG变化者术前及术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收缩压×心率)、SpO2、血气指标与未发生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中胸腔内吸引及疼痛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不是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④发生心脏并发症者术中非术侧卧位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VC占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比未发生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术中ECG变化多为一过性,但对于心肺功能差者应提高警惕;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不是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中肺功能减低有关,术中VC<1.0L、FEV1<0.5L时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