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药》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海华  陶晓根 《安徽医药》2015,36(11):1342-1345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及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在明确感染的前提下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30例和非感染组70例,对其进行血清PCT、CRP和WBC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PCT、CRP及WBC计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PCT、CRP和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和CRP检测值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 < 0.05),而W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CT升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5.4%)和特异性(91.4%)要高于CRP和WBC(P < 0.05);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组患者的PCT高于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组(P < 0.05)。抗菌药物治疗后,PCT水平下降幅度较CRP大(P < 0.05),WBC变化幅度较小(P < 0.05)。结论 PCT可作为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并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及指导判断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及不同抗菌药物对主要病原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针对其中10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的病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6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细菌94株,其中G-菌62株(65.96%),G+菌32株(34.04%),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等。G-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G+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我院PTCD术后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8.1%,6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结论 我院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抗菌治疗基本合理。建议医生积极行标本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针对主要分离菌中的G-菌,头孢曲松耐药率高,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医生减少头孢曲松的使用。对G+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可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张颖绯 《安徽医药》2017,38(10):1333-1336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及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108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组,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AR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相关性及两者与IL-2、TNF-α、TGF-β1相关性。结果 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264±0.135)%、(50.16±11.67)ng/L、(14.21±5.34)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82±0.62)ng/L,高于对照组的(0.34±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305±0.137)%、(59.34±13.05)ng/L、(16.97±4.69)ng/L,均高于中重度AR组患者,TNF-α水平为(1.64±0.57)ng/L,低于中重度AR组患者的(1.93±0.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治疗后第1、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TNF-α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81、0.581,P<0.05),IL-2、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3、-0.579,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与IL-2、TGF-β1呈负相关性(r=-0.675、-0.691,P<0.0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 AR患者存在CD4+CD25+CD127lo/-Treg及IL-2、TGF-β1下降,TNF-α上升,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近5年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血液、痰、粪、中段尿、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套管等标本分离获得的菌株,对各年度检出菌株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检出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株数远远多于革兰阳性(G+)菌株数(平均分离率G-菌占83.2%,G+菌占16.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是近5年来主要病原菌。动态观察病原菌耐药性可见,耐药率大幅度上升,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部分检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完全耐药。结论 烧伤科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菌种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二大优势菌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单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8年3月,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s,1 287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30,95%CI=1.23~1.37,P<0.001),感染复发次数小于对照组(MD=-2.41,95%CI=-2.81~-2.01,P<0.001),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01);IgA增加值(MD=0.40,95%CI=0.32~0.47,P<0.001)、IgM增加值(MD=0.36,95%CI=0.25~0.48,P<0.001)和IgG增加值(MD=1.39,95%CI=0.85~1.92,P<0.00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CD3+增加值(MD=8.91,95%CI=5.16~12.67,P<0.001)、CD4+增加值(MD=5.52,95%CI=2.92~8.11,P<0.001)、CD8+增加值(MD=4.52,95%CI=2.21~6.84,P<0.001)和CD4+/CD8+增加值(MD=0.27,95%CI=0.16~0.39,P<0.00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儿童RRTI的免疫水平,从而提高总有效率和减少感染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7.
吴应林  吴勇  李瑞麟 《安徽医药》2019,40(12):1343-134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滨湖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7例,分为试验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n=42)和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无感染,n=45),另以同期收集的33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炎性分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炎性分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试验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C-反应蛋白水平(CRP)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IL-17/IL-10比例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IL-6、CRP水平低于感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CD3+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比、CD3+CD8+T细胞百分比和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百分比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但Th17/Treg比例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Treg百分比、Th17百分比及Th17/Treg比例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存在CD3+CD4+T细胞水平下调和CD3+CD8+T细胞水平上调,也存在Treg/Th17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8.
吴勇  吴应林  李瑞麟 《安徽医药》2019,40(11):1212-1215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21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褪黑素组(n=61)和对照组(n=60),研究周期收集有效资料,去除无效病例,褪黑色组纳入43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褪黑素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加用褪黑素胶囊,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感染疾病发病率。结果 褪黑素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及TNF-a水平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褪黑素组CD3+CD8+水平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154+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褪黑素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褪黑素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义堂  王中晓  杨红 《安徽医药》2017,38(7):910-9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Ⅱ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华家  朱冬宁  鲍俊 《安徽医药》2016,37(7):840-84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13~2015年在歙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临床表现,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是否减量或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依据PCT检测结果决定如何使用抗菌药物。PCT浓度以0.25 ng/mL作为细菌感染阳性诊断阈值,当降钙素原水平≥0.25 ng/mL使用抗菌药物,当降钙素原水平 < 0.25 ng/mL停止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5%,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10 d以内人数高于对照组,使用10 d以上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平均抗菌药物用药费用、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2.5%,3例患者病情加重,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例患者病情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T指导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在临床中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的优点,可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降钙素原水平对成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意义以及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价值。方法 抽取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血培养结果阳性病例,筛选出符合要求病历374份(革兰氏阴性菌286例,革兰氏阳性菌88例);分组记录患者抽取血培养前后<12小时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诊断意义;并针对早期PCT水平对血流感染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链球菌属)的鉴别价值,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6.15(1.04-32.04)]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CT水平[0.59(0.23-3.11)]。ROC曲线下面积0.749,P<0.001;当以1.805ng/ml为界点时,对革兰氏阴性菌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1.6%。在鉴别菌属价值方面: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组(P=0.011);革兰氏阳性菌中,链球菌属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P=0.045),其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流感染患者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效果显著,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宝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164-3168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18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65株,主要分布在普通内科、呼吸内科和儿科。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构成比为62.4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137株,构成比为35.34%,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8株,构成比为2.1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到了9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未超过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目标性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中,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多选择美罗培南(21.20%)、头孢哌酮/舒巴(14.9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72%);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多选择万古霉素(19.45%)。结论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流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202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科室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到10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病科、血液科。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以上。基础疾病、入住ICU、侵袭性操作及使用抗生素成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感染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播散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儿250例及血培养阴性患儿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PCT浓度在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流感染之间的差异,运用ROC评价PCT的诊断效能。结果:250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共分离出G-菌110株、G+菌119株、真菌21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35株)最为多见;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最为多见;真菌以白色念珠菌(14 株) 最为多见。不同感染类型患儿PCT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3.568,P均<0.01)。G-菌组、G+菌组、真菌组PCT浓度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1),G-菌组的PCT浓度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0.01)。不同PCT浓度G-菌组和G+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两组患儿血清PCT 浓度在<0.5 ng/mL、0.5-10.0 ng/mL、>10-50 ng/mL分布人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PCT鉴别G-菌血流感染的AUC为0.792。以1.09 ng/mL为截断点,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82.7%,约登指数为44.6%。结论:PCT鉴别G-菌血流感染的价值较高,以1.09 ng/mL 为截断点,诊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9例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18岁),按病原菌形态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31例, 与革兰阳性菌组108例,对两组PCT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到适宜的PCT临界值(Cut-off 值)。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6.93(1.70~38.63)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PCT水平1.03(0.30~4.5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在革兰阴性菌组中,肺炎克雷伯菌PCT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P=0.007)和其他革兰阴性菌(P=0.006),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在革兰阳性组中,各细菌之间的PC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95%CI:0.718~0.823,P <0.01),以1.97ng/mL为临界值时,血清PCT区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70.56%,特异度为62.04%。结 论 PCT水平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可结合PCT结果对病原菌做出初步判断,为 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儿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微泵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部肌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0.1 IU/kg,1次/2 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D4+/CD16+、CD3+、CD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1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CD16+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20年12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3株,构成比为56.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A(32例)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B(28例)在常规治疗及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ml QD”,干预组C(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ml QD”,治疗疗程14天。比较三组患者的感染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医疗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 28天及60天生存率。结果 干预组C治疗后CRP、PCT、CD4+、CD8+较对照组A改善明显,干预组B、干预组C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A明显下降, 28天及60天生存率较对照组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感染指标,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VAP患者的治疗疗效,且100ml参麦注射液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赵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1):1904-1907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试图找到适宜的PCT临界值,为细菌性血流感染起始抗感染经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广谱、超强、联合用药。方法:抽取某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203例怀疑细菌性血流感染且在血培养前后<12 h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患者,按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组记录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2组PCT水平的差异,用受试工作者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在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早期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早期PCT明显高于阳性菌,中位数分别为3.92 ng·mL-1和0.62 ng·mL-1;2组患者受试工作者曲线(ROC曲线)显示PCT作为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有一定的意义(AUC为0.70,P<0.05);以初次血清PCT 1.81 ng·mL-1作为临界值时,对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阳性预测值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71.4%。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高于革兰阳性菌;PCT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细菌性血流感染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在PCT高于1.81 ng·mL-1时,细菌性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可能性较革兰阳性菌大;可结合初次PCT结果做出病原体的初步判断,为选择适宜的起始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