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计算机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别经20d治疗后,发现其MMSE、LOT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25.4±2.3)]、MBI评分[(68.1±16.1)分]及LOTCA知觉、思维能力评分[分别为(11.60±2.92)分和(16.93±2.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 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V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和计算机辅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alpar系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ADL能力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OTCA评分和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定向能力[(3.50±0.89)分]、视知觉[(13.50±1.43)分]、空间知觉[(2.40±0.50)分]、视运动组织[(24.00±1.17)分]及注意力评分[(2.30±0.87)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为优异(P<0.05)。 结论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显著改善早期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3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rTMS+MNS组(n=17)和rTMS组(n=1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MNS组在此基础上叠加MN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刺激频率10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d,每周5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oCA、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rTMS+MNS组MoCA评分[(25.06±1.43)分]、MMSE评分[(25.71±1.69)分]及MBI评分[(74.71±5.44)分]亦优于rTMS组(P<0.05)。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rTMS+MNS组P300潜伏期[(346.94±14.00)ms]短于rTMS组(P<0.05),波幅[(7.65±0.85)μv]则高于rTMS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MN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眼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眼针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眼针针刺,认知训练组患者则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眼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OTCA视运动组织能力评分[(23.65±4.26)分]、知觉能力评分[(21.13±2.31)分]、思维运作能力评分[(18.66±4.45)分]、注意力评分[(3.31±0.41)分]、总分[(70.41±5.87)分]及MBI评分[(79.31±6.67)分]亦显著优于眼针治疗组及认知训练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VCIN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脂代谢、营养脑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及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认知训练等),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磁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磁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患者100%运动阈值水平,每日给予3000个脉冲刺激,治疗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rTMS组P300潜伏期[(344.48±20.10)ms]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8.49±1.49)μV]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总分、MMS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患者MoCA抽象概括、定向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MoCA总分[(23.47±1.53)分]、MMSE评分[(22.50±1.53)分]及MBI评分[(80.17±4.0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HBO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语言训练及肢体康复训练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HBO及低频rTMS联合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HBO组、观察组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WAB自发言语评分[(9.13±3.01)分]、听理解评分[(150.19±34.36)分]、复述评分[(83.94±18.20)分]、命名评分[(75.63±21.71)分]、AQ评分[(65.18±16.22)分]及MBI评分[(67.38±16.15)分]均显著优于HBO组及对照组(P<0.05),HBO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HBO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3Hz与低频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低频(0.5Hz)rTMS组、高频(3Hz)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频率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入选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oCA、MBI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MoCA评分[分别为(29.6±6.6)分、(28.2±6.7)分]、MBI评分[分别为(55.7±6.1)分、(54.3±6.3)分]、P300潜伏期[分别为(346.4±18.5)ms、(348.7±18.4)ms]及P300波幅[分别为(9.8±3.5)μV、(9.1±3.6)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Hz及3Hz rTMS均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及认知训练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VR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MMSE评分[分别为(27.00±2.00)分和(25.44±2.23)分]、LOTCA定向评分[分别为(7.50±0.71)分和(6.28±1.23)分]、知觉评分[分别为(21.80±1.47)分和(19.94±2.69)分]、视运动组织评分[分别为(23.30±2.17)分和(20.00±3.31)分]、思维运作评分[分别为(16.80±3.00)分和(14.61±2.52)分]及注意与集中评分[分别为(3.94±0.24)分和(3.89±0.2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LOTCA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4个子项目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PSCI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伪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辅以1 Hz、10 Hz rTMS治疗,伪刺激组患者则辅以假磁刺激治疗。上述rTM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和伪刺激组MoCA评分[分别为(20.40±3.18)分、(21.67±4.13)分和(17.27±4.01)分]及LOTCA评分[分别为(95.73±8.09)分、(96.53±15.08)分和(85.53±12.8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低频组及高频组MoCA、LOTCA评分亦显著高于伪刺激组水平 (P<0.05),并且高频组MoCA、LOTCA评分均较低频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故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rTMS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rTMS+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磁刺激+多奈哌齐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为记忆量表(RBM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记忆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oCA、RBMT、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oCA总分[(23.13±3.23)分]、RBMT评分[(17.15±3.08)分]、MBI评分[(72.3±13.6)分]及P300潜伏期[(346.60±14.54)ms]、波幅[(7.19±0.53)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MS联合多奈哌齐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将纳入的81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7例,各组均接受基本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联合治疗组增加高压氧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2.65±5.79)和(24.84±5.8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84±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较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1.31±6.25)和(23.17±7.5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31±4.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MoCA评分较高压氧组亦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联合rTMS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高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低频双侧rTMS。对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及平衡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下降(P<0.05),且联合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MMSE、MoCA、BBS、MB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中枢传导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低频联合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平衡能力,缩短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导下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腰部、上肢、下肢、平衡、步行、记忆、注意力、定向力、空间知觉及执行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改善。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TMS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和rTMS组各20例,联合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治疗和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认知训练、rTMS治疗和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共治疗20d。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d后,3组MoC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rTMS组和联合组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联合组MoC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rTMS组(均P<0.01)。3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TMS组(均P<0.01),rTMS组和对照组虚拟情景训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上下楼梯和平地步行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和联合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每组25例,除3例中途出院,2例中途要求退出研究外,最终45例完成研究,即高压氧组21例,联合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参数取压力0.2 MPa(2.0ATA),加压时间20 min,减压时间20 min,戴面罩稳压吸氧时间60 min,中间吸舱内空气10 min,每次治疗110 min,1次/日, 5次/周,共8周;联合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方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日,5次/周,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SH和MDA的含量变化值与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患者的MMSE评分[(19.00±3.42)和(21.00±2.78)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18.33±3.50)和(18.63±3.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MMSE评分改善明显优于高压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oCA评分[(21.67±2.35)分]较组内治疗前[(19.88±2.94)分]及高压氧组治疗后[(19.81±2.62)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高压氧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19.62±2.9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高压氧组和联合组的MBI评分[(81.05±4.62)和(83.21±6.2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77.52±5.15)和(79.00±6.63)分]显著提高(P<0.01),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组患者血清中GSH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联合组患者的血清GSH含量升高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r=0.010,P<0.05);而高压氧组患者血清中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高压氧组患者的血清MDA含量下降值与该组患者MMSE评分增加值呈低度正相关(r=0.042,P<0.05)。 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血清中GSH含量升高及MDA含量降低均与认知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2∶1),将其中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 rTMS的治疗方法,按照磁刺激量的大小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05. Hz rTMS组、5 Hz rTMS组各30例;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给予rTM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05.、5 Hz rTMS组治疗后MMSE、Mo‐CA、HAMD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MMSE、MoCA、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患者的潜伏期以及波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前 Han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 ET‐1和 VEGF的含量显著的增加,并且随着磁刺激的加大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也逐渐的增加( P <00.5)。【结论】rTMS可以显著地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诱导电位P300和神经心理学状况。  相似文献   

18.
尹刚  姚长江 《中国康复》2015,30(3):174-17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药物治疗,rTMS组加用20Hz 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6周后,rTMS组的MMSE评分、MoCA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ADAS-Cog量表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对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Humanin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中度AD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HBO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Humanin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MMSE评分、MoCA评分及血清Humanin水平分别为(15.35±2.12)分,(17.08±2.73)分,(147.2±39.6)ng/L;HBO治疗组MMSE评分、MoCA评分及血清Humanin水平分别为(15.29±2.43)分,(17.16±2.61)分,(141.8±41.3)ng/L,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 -0.13, 0.57;均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MMSE评分、MoCA评分及血清Humanin水平分别为(18.57±3.59)分,(20.46±3.07)分,(180.9±48.1)ng/L,低于HBO治疗组[(20.68±2.97)分,(22.74±3.28)分,(216.5±52.9)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 -3.05, -2.99;均P<0.01);血清Humanin水平与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8,0.691;均P<0.05)。 结论HBO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Humanin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