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倩  曾建军 《华西医学》2014,(7):1336-1338
目的探讨责任制专人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14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护理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照组,n=70)和责任制下专人进行的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方式(试验组,n=70),比较两种护理方式术后不良反应及视网膜复位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复位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下的专人体位护理及心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减少术后不良后果,达到预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402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发生早期高眼压79眼.发生率19.65%,发生时间常见术后第1-2日,35-45岁年龄段、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无眼外伤史的患者,炎症反应为最常见原因.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比较常见,提示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做好疾病健康教育,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眼压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52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24例(46.2%)患者出现高眼压,其中19例发生在术后2周内(79.2%).高眼压组与眼压正常组性别、年龄,病程、屈光度及硅油填充量比较早发现,早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临床较常见,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术后体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体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护理舒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舒适性对比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以体位护理为主,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护理舒适性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可以在患者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结合音乐疗法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本科室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及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结论体位干预结合音乐疗法能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俯卧位的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对116例116眼严重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全部患者的晶状体均在外伤中丢失或因混浊、脱位/半脱位而在本次手术中切除,术后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视力、眼压、角膜、瞳孔、晶体、视网膜情况等,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全部严重眼外伤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眼球均得以保留;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一过性眼压增高为硅油填充后的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大多好转;术前角膜裂伤或角巩膜裂伤、巨大异物通过角膜/角巩膜缘入眼者共68眼(58.6%),术后均不同程度形成角膜白斑;26例患者在Ⅱ期或Ⅲ期手术中植入人工晶体,或行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术后人工晶体均位置正,未发现晶体脱位现象;术后视网膜均平伏,但有14例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均再行玻璃体切割术、剥膜、视网膜切开、重水、眼内激光光凝、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复位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6例取出硅油,视网膜均平伏,另外8例为硅油依赖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疗效确切,保留眼球效果较好;但视力预后相对较差;视力预后较差的因素包括:眼球破裂伤、角膜/角巩膜/巩膜裂伤≥6mm、严重的玻璃体积血、严重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嵌顿、视网膜缺损、视网膜前/下增殖、眼球内巨大异物(异物直径≥5mm)、严重的眼内炎、脉络膜损伤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黄斑区的损伤或/及角膜瘢痕的形成。晶体的伤情对视力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护理工作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59例(161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161眼中,132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24眼无改变,1眼比术前差.39眼出现术后眼压升高,3眼术后并发玻璃体内出血.结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特别是术后的卧位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和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100例(10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随访6个月.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90例(90%),部分复位6例(6%),未复位4例(4%),总有效率为96%.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患者体位护理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统计并比较活动前后129例ICU患者体位护理缺陷发生状况.结果:ICU患者体位护理缺陷原因主要有躯体偏向床位、身体过曲、躯体偏向一侧、受压部位未悬空、肢体未处于功能位、身体过伸、疼痛、暴露隐私、限制活动.活动后每周期护理缺陷平均次数145.5次,低于活动前245.4次,降幅30.8%.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1CU患者体位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罗婧  刘红  谌晓兰  洪欢 《护理研究》2009,(11):2976-2977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引起病人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感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感觉乏困、精神萎靡、嗜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焦躁。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术后机体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临床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2~5月,我科运用品管圈及PDCA方法对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和整改措施,对病历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施护理文书书写的持续改进。结果: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3.
凌娅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76-2078
目的 探讨多功能头位床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行半随机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0例),双号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俯卧于普通病床头面部垫气垫圈.观察组俯卧于自制多功能头位床.双眼、口鼻悬空于床孔,身体俯卧于高弹海绵床垫.评价两组患者严格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采用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及舒适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多功能头位床的使用,可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时的舒适度与依从性.提高体位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有效地配合,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病人被迫卧位期间的舒适程度。方法选择眼底外科术后病人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俯卧、坐俯卧和侧卧位交替)和对照组(俯卧位),每组19例,按常规方法采取被迫卧位,观察并记录卧位前后心率、呼吸变化及被迫卧位的舒适程度。结果两组卧位前后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卧位后呼吸加快,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实验组为47.3%,两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坐俯卧位和侧卧位交替进行可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提高术后卧位期间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俯卧位面部支架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俯卧位面部支架进行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俯卧位护理,分别记录2组患者俯卧位持续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和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术后并发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俯卧位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采用俯卧位面部支架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因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和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能按要求保持面朝下俯卧位,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肛痔术后灌肠患者的疼痛率,提升护士的专科护理及操作技能。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全员培训、规范流程、主题选定、现状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过程,针对选定的主题进行一系列小组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肛痔术后灌肠患者疼痛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43.59%降为12.28%,护士关注住院患者的病情及感受,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使护理工作质量改善,能引导护理人员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由8人组成的品管圈,针对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高的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手术器械闲置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的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75%下降到改进后的22.54%,改善幅度为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手术器械闲置率,节约了科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手术器械的管理,促进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89.7%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有效地降低了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