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致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输尿管结石发生尿脓毒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该科收治74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输尿管结石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62 例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本院住院的无尿脓毒血症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85 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输尿管结石患者发生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既往结石手术史、结石长径、结石短径、结石平均CT 值、合并同侧肾结石、肾积水平均CT 值、尿培养、尿常规白细胞、尿亚硝酸盐和功能性孤立肾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肾积水平均CT值、尿培养、尿常规WBC、尿亚硝酸盐及功能性孤立肾6个因素是输尿管结石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4±0.012)。Hosmer and Lemeshow 检验提示,预测模型拟合(χ2=5.357,P =0.616)。结论女性患者、肾积水平均CT 值高、尿培养阳性、尿常规WBC 阳性、尿亚硝酸盐阳性及功能性孤立肾可增加输尿管结石患者尿脓毒血症发生率,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预测模型可有助于提高输尿管结石尿脓毒血症高危患者的筛选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乳酸(lactate,Lac)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普通脓毒症32例和脓毒性休克26例),2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肺炎对照组和2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及7天和健康对照组及肺炎对照组外周血Lac、PCT和CR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各时间点外周血PCT、CRP、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普通脓毒症死亡组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脓毒性休克组死亡组PCT却下调(P<0.05)。脓毒性休克存活组第3天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入院后第1天,PC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741和0.817;入院后第3天,LCR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为0.903,PCT和第3天LCR对评估预后均有较好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ac、PCT和CRP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且PCT、LCR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中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109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统计感染菌分布情况,比较各亚组脓毒血症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炎性指标水平,并对炎性指标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患者主要感染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22.94%、21.10%、13.76%、11.93%和9.17%,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7.34%)、阴沟肠杆菌(5.50%)。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6.27±5.68)、(21.08±4.96)和(12.14±3.75)分。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液中PCT、CRP、LPS、IL-6、WBC、NEUT等炎性指标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中PCT、CRP、LPS、IL-6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579、0.734、0.621和0.685,P <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患者血液中PCT、CRP、LPS、IL-6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白细 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尿源性 脓毒血症提供临床参考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0 例。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组:A组(脓毒症组)22 例;B组 (低血压+严重脓毒血症组)12 例;C组(感染性休克组)17 例;D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组)19 例;比较患者的WBC、N%、PLT、 FIB、D-Dimer、IL-6、PCT、CRP的差异;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评价炎性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 相关影响。结果(1)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炎性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N%、PLT、D-Dimer、PCT在尿脓毒血症严重程 度组别上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提示CRP在脓毒血症不同组别上 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ruskal-Wallis事后检验两两比较:N%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在AC 、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在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炎性指标不同组别的中位数结果提示:PLT数量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少,PCT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 N%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3)炎性指标的有序Logistic回归提示:PCT的P=0.000,回归系数为0.186;N%显著性检验 P=0.035,回归系数为0.047;PLT显著性检验P=0.003,回归系数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血清波动与尿源性脓 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L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随脓毒血症病情加重而变化,PCT、PLT、N%动态 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52-55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RIRS)术后患者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采用RIRS治疗的31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将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6例经RIRS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18例,发生率为5.70%(18/3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结石直径≥20 mm、多发结石、手术时间70 min、肾功能不全、C-反应蛋白(CRP)异常、降钙素原(PCT)异常均可能是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直径≥20 mm、多发结石、肾功能不全(Scr、SUN)、CRP异常、PCT异常均是影响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建议临床在实施RIRS术前应评估患者是否伴尿脓毒血症风险因素,针对存在风险者,应积极采取干预,可能对减少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尿路结石且接受腔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孤立肾、马蹄肾以及术前已出现尿脓毒血症或诊断为肾积脓、脓肾的患者。分别收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 032例,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1 78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625例,其中分别发生尿脓毒血症123例、98例、37例;发生率分别为6.05%、5.50%、5.92%。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首先将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常规(OR95%CI=2.008~7.584)、尿培养(OR95%CI=1.496~3.489)、结石大小(OR95%CI=1.811~5.420)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常规(OR95%CI=1.602~6.776)、尿培养(OR95%CI=2.659~7.924)与输尿管硬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培养(OR95%CI=1.739~12.770)输尿管软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已存在尿路感染是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PCNL中,结石大小也是尿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俞欣  甘磊磊  陈秋星  李吴寒  郭伟  王飞  王高生  赵涛 《西部医学》2022,34(12):1788-1791
比较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反应急腹症并发脓毒血症的情况,评价肝素结合蛋白的诊断急腹症并发脓毒血症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科和ICU收治的88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腹症未并发脓毒症患者36例(对照组),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36例(脓毒症组),急腹症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16例(脓毒症休克组)。测定各组患者HBP、PCT、CRP和WBC水平,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脓毒症的检测效能;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HBP与PCT、CRP和WBC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HBP、PCT、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诊断急腹症并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高于PCT、CRP和WBC。HBP最佳诊断界值为55.7 ng/mL,此时HBP的敏感度为0.972,特异性为0.861。结论 HBP在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早期诊断及临床分级方面,优于PCT、CRP及WBC,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珍  杜春娟  关红 《海南医学》2023,(19):2825-2829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9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RP、PCT、NLR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患者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效能,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进展为脓毒症休克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根据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RP、PCT、NLR水平,利用ROC获取截断值,对不同CRP、PCT、NLR水平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年龄、CRP、PCT、NLR分别为(57.64±5.99)岁、(89.40±23.51) mg/L、(13.39±4.11) ng/mL、17.97±3.94,明显高于脓毒症组的(54.14±4.28)岁、(65.54±12.85) mg/L、(10.22±2.35) ng/mL、11.45±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杨晓宇  李茹  刘文操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60-163,12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联合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13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68)和脓毒性休克组(n=6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CT、SBP和APACHE Ⅱ评分及三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心率、D二聚体、降钙素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PCT、低SBP和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BP和APACHE Ⅱ预测脓毒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53、0.665和0.692,而三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为0.794。结论 血小板压积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的指标,与收缩压及APACHE Ⅱ评分联合能够提高预测脓毒性休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经验,为临床指导诊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尿源性脓毒血症不同程度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危险因素,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4例,阳性4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8例均能及时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4例白细胞计数>12×109/L,4例白细胞计数<4×109/L,PCT<0.05~22.09 ng/m,2例进展为感染性休克,无死亡病例。结论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预警指标的检测为脓毒血症抢救的早诊断提供指导,及时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可提高脓毒血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