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线性多糖,通过细胞表面分化簇44(CD44)受体靶向肿瘤。其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CD44是透明质酸高亲和性的受体,因其在肿瘤细胞过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或靶向受体。许多肿瘤都表现出CD44受体的过度表达,如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CD44配体通过与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可以提高纳米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HA结构中因含有CD44配体具备有效的肿瘤靶向效应而闻名,通过HA-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途径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本文对HA纳米胶束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以及其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综述,并表明HA的纳米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体内外研究表明,基于HA的纳米胶束是药物和基因特异性靶向肿瘤的传递方式,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胡林 《医学综述》2012,18(12):1841-1845
恶性肿瘤是干细胞疾病,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放疗化疗抵抗和复发转移中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或放疗)只能杀死已分化成熟的肿瘤细胞,治疗后会复发。而针对肿瘤干细胞和(或)其微环境的靶向治疗有可能会消除肿瘤干细胞和根治癌症。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理念,给人类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策略和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然而,单药免疫治疗有效率低,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其疗效。其中,氨基酸代谢,尤其是牛磺酸代谢可能通过肿瘤微环境的代谢重编程协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该文具体讨论了牛磺酸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肿瘤组织的渗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是肿瘤大分子或纳米制剂靶向治疗的基础.一系列研究表明,通过细胞因子及热疗等可进一步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渗透性.本文详述了机体各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热疗等对肿瘤微环境渗透性的调节特性,与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等,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占实体肿瘤质量的50%左右,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刺激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将TAM作为治疗靶点,实现纳米载体在瘤内合理分布以及有效抑制肿瘤的目的,是新型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本文简述TAM在传递纳米载体方面的优势,列举药物靶向TAM治疗肿瘤的应用实例,阐明巨噬细胞介导的药物传递方式以及靶向TAM的治疗策略是未来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慧 《继续医学教育》2014,(12):120-123
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新一代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纳米靶向药物提高了药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现状及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肿瘤研究的逐步深入,非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被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均存在着密切联系,自噬增强或减弱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也具有不同的作用,或促进肿瘤发展或抑制其生长。而自噬是否可被调节、囊泡的形成机制以及在靶向治疗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对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酶类等可诱导MSCs向肿瘤原发灶迁移;同时与早期炎症微环境和肿瘤微环境共同作用还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MSCs本身可发生恶变,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互相作用,在不同的肿瘤或者不同的作用条件下即可表现出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也可抑制其生长,然而具体的机制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9.
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它能将药物浓集于靶部位,而对非靶器官影响很小,可提高药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最适宜剂型。目前一些靶向纳米制剂产品已上市,也有大量靶向纳米制剂处于研究阶段,在肿瘤治疗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各类靶向纳米制剂进行介绍,同时,重点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主要以三种途径在肿瘤微环境中传递,包括肿瘤细胞间相互交流、微环境细胞影响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影响微环境细胞。通过这三种方式,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参与肿瘤进展的调控,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性、耐药性、干性、肿瘤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等过程,并呈现出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双重作用。外泌体具有膜性结构,其内容物能够抵抗胞外蛋白酶的降解,在体液中保持高度稳定,因此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有望成为多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可以利用外泌体递送非编码RNA进行靶向治疗,或者敲低或改造对肿瘤起促进作用的非编码RNA进行肿瘤治疗。本文综述了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通信机制和功能,包括其作用途径、效应、标志物价值和靶向治疗潜力,并指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促进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以期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生、致病特性与致病机制,认为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是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对进一步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构建pH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双响应性粒径可变纳米递药系统,协同提高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高效滞留和高效穿透,增强肿瘤治疗效果。  方法  构建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D)偶联明胶纳米粒(gelatin nanoparticle, GNP),通过pH敏感的亚胺连接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得到GNP@HA-CD-DOX纳米粒并进行表征,考察粒径变化能力、释药行为、血液相容性、细胞摄取和肿瘤球深层穿透能力、体内肿瘤分布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GNP@HA-CD-DOX纳米粒粒径为(162.93±2.55) nm,在MMP处理下可降解释放出粒径约40 nm的HA-CD-DOX。该纳米粒DOX载药量为(4.94±0.22)%,DOX可以在肿瘤微环境和溶酶体中响应低pH释放。GNP@HA-CD-DOX无明显溶血现象;与MMP-2共孵育后粒径减小,能够明显提高细胞摄取和肿瘤球中的深层穿透。GNP@HA-CD-DOX在荷瘤小鼠模型上表现出优于小粒径HA-CD-DOX的肿瘤分布和抗肿瘤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结论  该pH和MMP酶双响应粒径可变的纳米递药系统协同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滞留和深层穿透,提高了抗肿瘤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肿瘤的异质性,递送系统从给药到靶点发挥作用需要克服多重生理及病理屏障,包括血液、肿瘤组织、细胞和胞内转运等屏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克服药物递送屏障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设计克服肿瘤生理病理屏障的递送系统、实现对药物的有效递送和肿瘤的高效安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易转移。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并可通过多靶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构建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向乳腺癌和转移灶的递送效率,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紫杉醇(PTX)为例,探讨抗乳腺癌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构建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构建策略包括主动靶向策略、肿瘤微环境响应策略、制备药物纳米晶提高载药量策略、仿生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16.
黑磷作为二维材料的新成员,因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随层数可调的直接带隙、超大的比表面积等优良特性,在光声成像、光热光动力治疗、药物装载等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黑磷具有易氧化、易降解的特点,利用相对稳定的脂质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对其进行包被,构建基于黑磷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显示出较大的潜力,成为药物递送研究中的新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黑磷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并重点归纳了近年来基于黑磷的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磷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肿瘤组织供氧与耗氧的不平衡引起.缺氧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引发化学治疗耐药、放射治疗抵抗等,因此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肿瘤微环境内独有的缺氧的特点使得缺氧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纳米技术具有靶向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治疗药物通常存在水溶性差、靶向性低、稳定性差、不易被肿瘤细胞摄取等不足,开发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仍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良好的序列可编程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基于DNA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DNA纳米材料可以有效装载肿瘤治疗药物,实现肿瘤组织靶向递送、高效细胞摄取与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本文从DNA纳米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入手,例举DNA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材料是目前肿瘤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肿瘤治疗载药系统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独特的光学性质等优点,经过修饰后可用作药物载体,具有载药量高、生物相容性好、肿瘤靶向性、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与开发空间。本文按维度量子性顺序分别介绍了量子点、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介孔碳纳米球4种碳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功能的特点及其近几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碳纳米材料目前的研究重点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碳纳米材料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