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因长方案垂体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后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接受标准长方案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218例临床资料。根据垂体是否达到降调标准及是否需再次降调,将218例患者分为A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完全的患者)98例,B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降调的患者)104例,C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直接促排卵的患者)16例,统计分析这3组患者行IVF/ICSI-ET的促排卵参数(促排天数、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双胎率)。结果 3组患者促排天数、Gn用量、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77.86%)高于B组(6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优质胚胎率(68.52%)高于B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取消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症患者因垂体降调不全而改行改良超长方案不影响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7个周期常规体外受精的患者,随机分成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同时比较短时受精后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escue-ICSI,R-ICSI)和直接ICSI的临床结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短时受精组的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过夜受精组(94.83% VS 92.16%,44.00% VS 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和直接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R-ICSI的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较低.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能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减少因受精失败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病例施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情况以探讨补救ICSI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本院进行常规IVF失败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补救组与晚期补救组,早期补救组患者在常规IVF后4~8h实行补救ICSI,而晚期补救组在常规IVF后20~22h施行补救ICSI,比较两组患者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结果早期补救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分别为53.4%、93.8%、46.9%、38.5%、31.8%,晚期补救组则为46.1%、82.8%、32.1%、23.8%、6.8%,早期补救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晚期补救组(P0.05)。结论对于常规IVF失败后患者应早期施行补救ICSI进行再受精,能够显著改善常规IVF失败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曹云莉  孙海翔  王俊霞  徐志鹏  王玢 《江苏医药》2012,38(12):1436-1438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对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数仅为1-3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1-3个周期共403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336个周期)与ICSI组(67个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组正常受精率为71.54%,低于ICSI组的80.31%(P<0.05)。IVF组完全不受精周期率、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10.42%、85.50%、97.93%、26.00%和34.93%,ICSI组分别为10.45%、82.68%、98.01%、19.10%和26.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使用ICSI技术并不能提高种植率及妊娠率,建议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周期获卵1-3个的仍可采用IV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西班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胚胎着床失败2次或2次以上的患者1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39例)、B(40例)、C(42例)3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hCG宫腔灌注治疗,灌注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45个周期,B组患者静推阿托西班后,行F-ET44个周期,C组患者给予宫腔灌注联合阿托西班静推,后行F-ET45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胚胎着床率(43.53%)高于A组(21.84%)和B组(31.76%),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2,P=0.00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6,P=0.113);C组患者活产率(57.78%)高于A组(28.89%)和B组(45.4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7,P=0.006),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3,P=0.245)。结论 F-ET前给予阿托西班静推联合hCG宫腔灌注可提高F-ET着床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17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常规促排卵,依据精卵共孵育时间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57例,精卵共孵育2~3h;B组:58例,精卵共孵育4~5h)和常规受精组(C组:55例,精卵共孵育18 h );之后将卵子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 三组受精率分别为63.01%、71.43%和78.72%,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均低于A组和B组;C组与A组的卵裂率[97.05% vs 99.25%]、C组与B组的优胚率[37.14%vs 44.4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短时受精有助于提高卵裂率、优胚率,精卵共孵育时间4~5h的受精率较2~3h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中分别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和氯米芬(clomiphene,CC)在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中的胚胎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治疗的POR患者,并采用PPOS方案共544个周期,根据添加CC或LE分为2组:A组(CC,357周期),B组(LE,187周期),比较2组间胚胎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B组扳机日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孕酮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可用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卵子成熟度、胚胎利用率、卵子利用率、正常受精数等胚胎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OR患者PPOS方案中分别添加LE与CC的疗效相当,可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卵巢低反应患者行IVF/ICSI(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治疗周期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GH)辅助超排卵对其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218例(218个周期),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加用GH的86例(86个周期)为研究组,未用GH者132例(132个周期)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获卵数,受精数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获卯数,受精数上有明显差异(P〈0.05),但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在IVF/ICSI治疗周期使用GH辅助超排卵可以减少卵巢不良反应,可能提高获卵数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常规体外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时实施补救性ICSI的妊娠结局.方法 常规体外受精培养18 h后受精失败或卵母细胞受精率低于20%的16个周期(共16例)为观察组,直接ICSI的39个周期(共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可移植胚胎率及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正常受孕率[(80.4±14.8)%]显著高于观察组[(70.4±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妊娠率方面,对照组为38.5%,观察组进行补救ICSI后,有1例女性成功分娩1个健康婴儿.结论 常规进行体外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的患者进行补救性ICSI,临床妊娠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刘羽  陈磊  姚丽 《安徽医药》2015,36(9):1086-1089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妊娠、分娩的风险及新生儿结局。方法 比较分析61例试管婴儿双胎与77例自然妊娠双胎母亲的一般情况、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试管婴儿组产妇平均年龄为(30.72±4.10)岁,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高龄初产产妇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婴儿组的产次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检完成率、孕次及瘢痕子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单绒毛膜性双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产科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婴儿平均孕龄、活胎比例、低体质量儿与极低体质量比例、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性别方面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试管婴儿双胎妊娠并不增加孕妇的孕期及分娩的风险,且新生儿的出生结局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应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妊娠及围产情况。方法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应用体外受精技术(IVF,52例)或卵胞浆精子注射术(ICSI,29例)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流产和围产情况。结果81例不孕患者治疗后的共妊娠30例,妊娠率37.64%;流产6例,流产率20%。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流产率、活产率、足月产率、剖腹产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辅助生育技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有效疗法,IVF和ICSI的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郑晨旻  汪莲 《安徽医药》2016,37(8):936-93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无明显严重孕期并发症的双胎妊娠140例,将其中9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按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20 g/L,Ⅰ组,n=34)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0 g/L<血清白蛋白<30 g/L,Ⅱ组,n=56);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双胎妊娠5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指标、妊娠不良结局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妊娠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自然受孕与否,不良妊娠史,绒毛膜性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Ⅰ组和Ⅱ组)比较,Ⅰ组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Ⅱ组严重,Ⅰ组产妇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 随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及进展,产妇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损伤加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杜娟  黄永俐  吕良丽 《贵州医药》2011,35(9):783-785
目的比较不同上游时间精子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精子上游时间严格限制为20min(n=31),2组上游时间为40min(n=31)。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46% vs 76.04%;95.50%VS96.34%;55.07%VS54.37%;54.84%VS35.48%,P〉0.05),但1组着床率明显高于2组(36.36%VS20.00%,P=0.037)。结论在IVF—ET中,缩短精子上游时间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15.
吴娟花  尹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02-1303,I0001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SCD法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测定.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中,精子DNA完整性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受精率(IVF:77.4%与84.8%,P=0.366; ICSI:90.1%与92.1%,P==0.899)、卵裂率(IVF:97.1%与96.4%,p=0.958;ICSI:96.0%与99.0%,P=0.845)、优质胚胎形成率(IVF:42.8%与38.6%,P =0.485;ICSI:25.8%与46.2%,P=0.002)及临床妊娠结局(IUI:13.8%与16.6%,P=1.000;IVF:35.3%与73.7,P=0.150;ICSI:49.5%与42.8,P=0.832)等指标,除ICSI治疗的优质胚胎率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子DNA完整性尚且不能作为独立的指标对辅助生殖技术结局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合肥市某生殖中心进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1 742例,查看IVF登记本,对不孕症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 742个周期中共获卵母细胞25 923个,受精19 909个,受精率76.80%;卵裂19 749个,卵裂率99.20%;临床妊娠623例,临床妊娠率35.76%。随着年龄增加,获卵数逐渐减少,各年龄组(≤35岁、36-40岁、〉40岁三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40岁组的临床妊娠率为8.9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获卵数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上升趋势(P〈0.05);两种不孕类型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孕年限≤10年组相比,不孕年限〉10年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孕年限及获卵数是影响女性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到商南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促孕丸,5 g/次,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卵率分别为71%、92%,妊娠率分别为69%、91%,妊娠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0%、2%,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LH/FS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FSH、LH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妊娠早期流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